小時候,我們都在課本上學過魯迅的《少年閏土》,相信大家對那個在晚上偷瓜的動物印象深刻。記得在書中将它稱為猹,專門破壞農民的莊稼,偷吃農民種在地裡的西瓜,在書中把它視為一大禍害。這種動物在以前挺多的,而且它不光吃西瓜,隻要是農民種在地裡的作物,它基本上都吃。比如玉米、高粱,甚至埋在土裡的花生、土豆、紅薯也都會被它刨出來吃掉。很多老年人都對猹有深刻的印象,不過現在很多年輕人都不知道它到底是什麼。
猹其實就是獾子,在農村經常出現的主要以狗獾和豬獾為主,體型一般在20斤左右,算是中等大小。獾子是一種比較容易辨認的野生動物,主要是以黑白雜色為主,特别是鼻子到頭部中間那一塊,是純白色的毛,其他部位是黑色的毛。然後,比較明顯的特征就是它的鼻子,長得和豬鼻孔幾乎一樣。
狗獾和豬獾這兩種動物,長得非常相似,在農村,隻有一些老農民才知道它們的區别。這兩種獾子的破壞力都很驚人,由于它們都是群居性的動物,到了晚上會結伴下山來尋找食物,一晚上就能吃光一畝玉米地。所以,過去農民對于獾子這種動物是非常痛恨的。
但是也不能說獾子是一種害獸,因為它不僅吃糧食,它還吃一些小動物,比如老鼠,還有一些天牛、青蛙、蜥蜴、泥鳅等,都是它的食物,所以它應該是一種好壞參半的動物。而且由于獾子常年生活在山上、山洞裡,它還會吃山上的一些堅果,比如橡子果、栗子。它的食性很雜,可以說,隻要能填飽肚子的食物它都吃。在以前人們捉到獾子之後,都是直接把它剝皮,然後紅燒了吃肉,也算是能打打牙祭。
捕捉獾子的季節通常都是在秋冬季節,這個時候,獾子已經進入到山洞裡,準備冬眠了,正是膘肥體壯的時候。一些老農民會結伴上山,在山上找到獾子的糞便之後,然後在附近的山洞就肯定會有獾子。捕捉獾子的辦法也很簡單,就是在洞口點燃樹枝,然後加上一些枯葉,讓濃煙不停的熏到洞裡去,然後獾子就會從另外一個洞裡面鑽出來。以前人們捕捉了獾子之後,除了吃肉,還會把它的脂肪提煉出來,做成獾子油,這是冬天治療凍瘡最好的油脂,比市面上的凍瘡膏好用多了。
不過現在獾子越來越少見,由于人們大量的捕捉,在很多地方幾乎絕迹,現在很多年輕人都沒有見過獾子。獾子也進入了人工養殖的視野,肉可以吃,脂肪可以做成獾子油,皮毛還可以制作毛筆以及坐墊等,經濟價值比較高。野生的獾子不建議大家去捕捉,野生動物資源需要大家保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