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所寫可能會給釣友對氣壓和氣溫水溫有點颠覆性,你可以從實踐垂釣中探查是否真實。
随着近現代工業快速發展,導緻全球氣候加快突變,極端天氣所占比例增多。從而使我們釣魚人常常空軍而歸。魚漂在水中如定海神針,半天或者一天看不見幾個魚口。氣候天氣對垂釣的影響是我們釣魚人必須面對的首要問題,也是決定魚獲量的關鍵因素。下面我簡單說說氣壓,氣溫,水溫對魚攝食的直接影響。
低氣壓會導緻水體含氧量下降,從而魚類由于水體含氧量下降出現對低氧環境的應激反應。其表現魚自身的反應特點為少動,呼吸頻率加快,對外界物理或化學刺激反應遲鈍。如果含氧量更低就會導緻魚浮頭,甚至死亡。所以低氣壓下水體含氧量小于某個水平時,魚就停止一切攝食活動。魚一旦停止攝食那就是釣魚人的噩夢。但氣壓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一天中各個時段氣壓都在不停的變化。同一地點可能氣壓在一天中超過50帕。海拔高低也是可以影響氣壓的一個因素,高海拔氣壓低,低海拔氣壓高。高海拔的所謂低氣壓不代表魚不攝食,而低海拔的低氣壓對魚的影響就要大于高海拔低氣壓所代給魚的影響。高海拔的魚在同等氣壓下一定比低海拔的魚更容易開口攝食。氣壓随時在變,由低到高,由高到低,一天幾變都有可能,連天氣預報都預測不準以後氣壓變化高低。所以我們釣魚人不必去太在意氣壓,隻要人體不明顯感覺氣壓的不适就可以出釣。況且現在野外魚數量本來就少,不像池塘養殖密度那麼大。野外水域的含氧量足以保證你能有所釣獲,但數量上可能有所下降。除非人體都能明顯感覺氣壓太低,你才可能出現空軍。多年來無數挑戰低氣壓,不敢說盆滿缽滿,但至少很少空軍,而氣溫大幅突升突降導緻水溫的快速變化才使我在空軍邊緣徘徊或淪為空軍模範。
氣溫導緻水溫的快速變化,明顯要比氣壓對魚的攝食更加嚴重。魚類在水溫過低或過高超越其耐受範圍并影響其生存時,采取的保護辦法就是休眠。魚類克服嚴寒的休眠稱為冬眠,魚類冬眠與其他動物不同,其它物種冬眠處于麻痹狀态,而魚類隻是停止攝食,隐于水草或者岩石間。冬眠時在水底聚集,呼吸緩慢,少食或者拒食。氣溫快速上升或者高氣溫,魚就容易進入夏眠,同樣是停止攝食隐于水草或者亂石間。所有冬眠或者夏眠都對魚攝食有着非常關鍵的影響。在重慶或者西南地區鲫魚,鯉魚極少出現冬眠,而夏眠就有可能時常出現,特别是3-9月。比如2016年3月6日星期天氣溫快速升高,在短短4個小時高低溫差相差12度左右。快速的升溫使水體迅速加熱從而影響魚類進入假意的夏眠模式,導緻不攝食.同樣8号後氣溫急劇下降單日降溫10度左右,也使魚進入假意的冬眠模式,但在首日降溫中水體并沒有多大降幅,所以乃可釣獲。次日溫度在降3度,水體溫度降幅加大,就會引起魚的應激反應進入假冬眠模式,從而不在攝食。所以9-10号大家應該釣獲不佳。
水溫是随着時間和空間的變化直接影響魚類本身的生理活動,所以氣溫導緻水溫的變化比氣壓更加對魚攝食有抑制作用。天氣預報明天或者後天氣溫高低比預報明後天氣壓更加準确,況且氣壓多變。
所以在我垂釣中氣溫比氣壓更加關鍵,以上所寫希望對釣友有所幫助。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