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愛玲
過了大年,小孩子們就開始盼元宵節了。元宵節有元宵吃、有花燈、踩高跷看。愛熱鬧、吃碗小小元宵就開心的不得了,小孩子就這麼容易滿足。
(圖片來源于網絡)
記得我們小時候吃的元宵都是用大菠蘿咣的。餡料多數是黑芝麻、花生的。
媽媽提前會炒好黑芝麻、花生,我總會跟在媽媽身旁,看着媽媽炒黑芝麻、花生,炒熟的花生媽媽會給我幾粒,解解饞。不管媽媽做什麼好吃的,我都會搬個小闆凳坐在媽媽身邊,總能比哥哥姐姐們先飽口福。
媽媽把炒好的黑芝麻、花生再碾成碎末,放上白糖、蜂蜜、油攪拌均勻,然後團成一個個小團,做成元宵的餡料。那時不像現在,家家都有冰箱,外面就是天然的大冰箱,把餡料放到外面凍一凍。大菠蘿裡放上糯米粉,把凍好的餡料放在糯米粉裡,然後媽媽就端起大菠蘿上下左右地搖晃,不多時,一個個滴溜圓的元宵就做好了。
正月十五的早上,媽媽會早早地起來,用大鍋燒開了水,煮上元宵,等我們起來了,熱騰騰的元宵已端上了桌。爸爸、媽媽、哥哥、姐姐們我們一家人圍坐在一起,團團圓圓,吃着媽媽做的元宵,咬一口,黑芝麻就流淌出來了,既勁道又甜蜜,别提有多好吃了,那是媽媽的味道,家的感覺。元宵不僅甜蜜更是媽媽的愛,媽媽把愛和甜蜜都包進了元宵裡。
(圖片來源于網絡)
吃了元宵,就去大街上看踩高跷的,舞龍舞獅的,晚上去看花燈,還有猜燈謎,小孩子們也會手提燈籠,歡快地跑來跑去,别提有多熱鬧了。
兒時元宵節的記憶已深深地紮根在我内心的深處。隻可惜,我再也無此口福了。爸爸、媽媽已離開我們了,元宵節,好想念我親愛的爸爸媽媽。
現在生活條件好了,超市裡賣的湯圓琳琅滿目的,各種餡料應有盡有,可謂是五花八門,黑芝麻、花生、豆沙、紅棗、八寶、肉湯圓、椰蓉、榴蓮、蛋黃湯圓等等,黑芝麻湯圓永遠是最受歡迎的,唱主角。超市裡賣的都是湯圓,那種老式元宵已經很少見了。
元宵是滾出來的,湯圓是像包餃子一樣包出來的,元宵的餡料比較單一,口感勁道有嚼勁,湯圓餡料五花八門,可以做成甜口,也可以做成鹹口,比較軟糯。原來北方多做元宵,南方做湯圓。元宵是一種老式手工食品,已很少有做的了,現在市場上賣的都是湯圓了。
元宵節,好想吃上媽媽做的元宵,還是懷念媽媽做的元宵的味道,媽媽牌的元宵帶着媽媽滿滿的愛,那才是最好吃的。
今年冬奧會在北京和張家口舉行,冬奧會吉祥物冰墩墩深受人們喜愛,可謂是一墩難求,正月十五我試着給兩歲多的小外孫女做了冰墩墩造型的湯圓,為奧運健兒加油。還做了黑芝麻、豆沙、大黃米湯圓,呆萌可愛的冰墩墩造型的湯圓看着就喜歡,願甜蜜和快樂陪伴着小外孫女健康長大。元宵節快樂。
作者簡介:黃愛玲,喜歡閱讀、寫作。壹點号【品讀人生】發表的#高考作文#《70華誕,我與祖國共成長》一文,閱讀量924.8萬。已發表百餘篇作品,文章“泉城濟南,不是江南勝似江南”一文收錄于齊魯晚報壹點号優秀作品選集《清泉錄》一書,參加多個征文,獲得獎項。作品見于多個網絡平台,報刊。濟南作家協會會員。
壹點号 品讀人生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