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年少,為了心中的夢想,輾轉于紅塵阡陌,流浪在天涯盡頭。
世間繁華,人世喧嚣,心卻無處安放。
夜涼如水,碧海青天,皎潔的明月,行經漢唐,路過明清,見證了多少遊子的惆怅。
也許是因為思念兩字太過沉痛,所以古人才将思鄉之情寫得那樣唯美,令人銷魂。
“來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搖情滿江樹”……
今天要講的這首詩是一首邊塞詩,也是一首思鄉詩,是唐朝著名的邊塞詩人高适所寫,沉醉了千年的時光,一讀便愛上了。
《塞上聽吹笛》
雪淨胡天牧馬還,月明羌笛戍樓間。
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邊塞詩”是古代很重要的一種詩歌題材,雖然在漢魏時期便有所發展,但是一直到了唐朝才真正興盛起來。
《全唐詩》中收錄了兩千多首邊塞詩,而唐朝以前的僅存不到兩百。
創作時間跨越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個階段,湧現了大量的邊塞詩人。
尤其是盛唐,水平之高,數量之多,前代未見,後世難及。
這些邊塞詩人的創作靈感,有些是來自樂府舊題,更多的是源自他們親曆的邊塞生活。
像王昌齡、岑參、高适這些最負盛名的邊塞詩人,都曾到過邊關,甚至在那裡生活了很長一段時間。
正因親身經曆,所以他們才能寫出動人心弦的詩作。
高适這首《塞上聽吹笛》便是他的邊塞代表作之一,通過描寫邊塞風光,來抒發将士的思念之情。
開頭一句“雪淨胡天牧馬還”,描繪了一幅和平靜谧的邊塞圖景:冰雪消融,戰士們驅趕着牧馬回到營地。
很多邊塞詩,要麼充滿了硝煙,要麼渲染凄涼的氛圍,高适這裡卻一反常态,營造了一種極其甯靜的氛圍,甚至有幾分田園詩的味道,讓人不禁想起了王維的《渭川田家》,“斜陽照墟落,窮巷牛羊歸”。
接着第二句筆鋒一轉,“月明羌笛戍樓間”,明月和羌笛這兩個意象一出,思鄉之情便不言而喻了。
明月自是不必多少,古代多少詩人望月思鄉,而“羌笛”“玉笛”、“長笛”、“橫笛”這些意象也都象征着遊子的思念。
前兩句寫的是實景,最妙的還是後兩句“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
這裡的“梅花落”是典型的一筆兩用,既是指笛曲《梅花落》,也是指自然中的梅花飄落。
一夜之間,梅花落滿關山,照應了開頭的“雪淨”,點明了時令,更突出了戰士們那無可安放思鄉之情。
這首詩的主要亮點在于實景和虛景的完美融合,前兩句寫實,描繪了一幅雪淨月明的圖景,後兩句寫虛,營造了一種梅花紛飛的唯美意境,一實一虛中,将邊關将士的思鄉之情推向了頂峰,創造了一種畫筆也難以描繪的境界,令人回味無窮。
其實這首詩還有另一個版本“胡人吹笛戍樓間,樓上蕭條海月閑。借問落梅凡幾曲,從風一夜滿關山”。
很難判斷到底哪個版本才是高适原作,但後人顯然更喜歡“借問梅花何處落,風吹一夜滿關山”,沉醉了千年的時光,一讀便愛上了。
我們都是時光的旅人,在紅塵陌上,輾轉飄搖。
一程山水,一更風雪,一夜孤笛聲,一樹落梅。
夢落他鄉,空老了一季時光。
願你踏遍山海,覺得人間值得。
-END-
作者:解憂詩詞
注:圖片來源于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系作者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