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斤茶,到底值多少錢?
可能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兩三百元已經是很不錯的茶了。但不久前,又現“天價茶葉”,算了一下,這茶葉比黃金還要貴一倍!
價格“賽黃金”的茶葉
到底是什麼茶
4月7日晚,位于雲南省臨滄市的古茶樹“錦繡茶尊”成為了“網紅”,它的“10公斤茶青開采權”以168萬元的底價在拍賣平台公開拍賣。最終一位競買人以1068萬元的競價成功奪得開采權。
這相當于1公斤茶就要106萬元,還是沒炒制的價格。按照青葉計算,如果以泡一壺茶5克來算,就要5340元。
查詢曆史記錄可以發現,早在2015年的拍賣會上,這棵“錦秀茶尊”的100克茶尊生茶以35萬元成交,創下了當時國内單品拍賣紀錄。
到底是誰在為這棵茶樹買單?又是誰在消費?記者并未查詢到更多記錄。
“天價茶”與普通茶有何區别
西南林業大學茶生态學研究中心主任藍增全表示,古茶樹從生長環境、養分汲取方面的确比茶園裡的好,但口感和品質差距絕不會差得像價格這麼多。
藍增全
對于古茶樹來說,首先它個體比較大,所占有的自然資源肯定要好一點,生态性要好一些。在口味上,由于樹齡的增長,它品味上更好一點,但不是絕對的,這跟樹種是有關系的。
一位資深茶葉經銷商透露,有些炒作無非是“自己買自己”,同一産區的茶葉,差距不可能太大。
經銷商
普通茶相比名優茶的香氣、濃度、耐泡程度要差一點,但大體是差不多的。
“天價茶”市場蔓延
靠噱頭炒作擡高價格
在福建省, 提起武夷山“大紅袍”,近年來可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同時,“天價茶”的市場也悄然蔓延。
近日,據報道,在福州茶葉市場,包裝奢華、每斤10萬元以上的岩茶充斥市場。其中一些标注“非賣品”的茶葉,不僅在專賣店公開出售,并且店員一張口就是每斤十幾萬元乃至數十萬元。
部分天價岩茶名單(來源:中國新聞周刊受訪者供圖)
多名業内人士表示,一些茶商以稀缺、獨特等為賣點,過度包裝、饑餓營銷、推高價格。
據了解,武夷山當地一家中小型岩茶廠,通過與外地客商合作,注冊新公司,然後将茶葉進行奢華包裝,再給産品取個“花名”,編寫漂亮的營銷文案,制造“稀缺”“榜單”“大師作”“非賣品”等噱頭進行炒作,推高産品價格。一番炒作之後,該廠部分岩茶每斤達十幾萬元甚至三十多萬元。
“茶是用來喝的,不是炒的”
行業呼籲:每斤定價不超6萬
茶葉的價格雖然賣上去了,但帶來的負面效應卻不斷顯現,為行業的長遠發展埋下更大的隐患。
中國茶業商學院執行副院長歐陽道坤擔心“天價茶”會破壞産業秩序。“在‘天價茶’的暴利之下,會出現假冒僞劣甚至殺雞取卵的行為,這種破壞性是很大的。産業秩序被破壞了,反過來就會傷及市場需求。”
一位武夷山當地茶商表示,茶葉說到底就是用來喝的,不是炒的,消費人群主要還是社會大衆,沒有那麼多高端需求。
由于價格的混亂,許多消費者形成“武夷山岩茶即高價茶”的觀念,導緻大量中低端岩茶陷入市場困境。
對此,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早在今年2月4日就發出了公開信,承諾不做虛假宣傳,規範經營管理,反對“天價茶”“過度包裝”,并呼籲“自本公開信發布之日起,茶葉每500克定價不超過6萬元”。
武夷山市茶業同業公會微信公衆号截圖
多位業内人士表示,“天價茶”現象表面看是茶葉價格的混亂,這需要政府加強監管、行業加強自律,但從根源上看,這實質上暴露出茶行業标準滞後、老化、缺失的問題,即茶葉的定價等缺乏相應的标準。
來源: 央廣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