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級是幼兒園的細胞,是幼兒園實施保教任務的小集體,班級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幼兒園的管理質量。對幼兒來說,班級是具體的學習生活環境,幼兒的健康成長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取決于班級保教工作的實施和管理。那麼,如何做好班級常規管理?
一、班級常規的确立
建立班級常規,是指幼兒在班級集體環境中的日常生活、教學活動、遊戲活動等在一定的規則下順利開展。
在幼兒教育中,“常規教育”是為了實現幼兒園保育和教育目标,讓幼兒活潑又有序是常規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兒常規的穩定,才能保證幼兒在園健康、活潑的成長。常規看似無形,它不像教學活動那麼凸顯成效,但它無處不在,是保障幼兒一日生活各環節順利進行的基礎和前提,在制定班級常規中要注意規則的内容要明确且簡單易行,所選的規則必須是在充分幼兒現有能力和水平基礎上确定的,規則的内容不應一個包辦,對于大年齡階段的幼兒來說,有些規則可以讓他們共同參與制定,以便使更多的人知道規則的重要性、必要性及操作要領。
規則制定後要提供給幼兒實踐的機會,讓他們在實踐中明白規則的具體要求,并懂得規則執行的意義。
1.常規教育要日常抓、抓重點、反複抓,曉之以情動之以理!
案例一:
我們是新建園我班小朋友剛入園總是在離開座位時不把小椅子放回去起身就離開了,而且總是會有小椅子摔倒的聲音,平時強調的也沒有多大作用,一次在我的公開課上,當一個小朋友的椅子摔倒後我并沒有去責怪他,而是告訴他椅子也是有生命的,它也會怕疼,如果我們摔倒了都會疼會哭鼻子,那麼椅子一直摔倒它該多疼啊。我發現這種方法對孩子很有作用,以後當他們離開座位時我便用同樣的方法告訴他們孩子也想回家找爸爸媽媽,跟我們小朋友一樣在幼兒園待了一天也想爸爸媽媽了,我們一定記得把它也送回家,否則留它一個人孤孤單單的在外面他該多難過多害怕啊。我發現通過一段時間的培養孩子們的這種規則意識一下就建立起來了,每次離開座位一定都會記得把小椅子送回家,即使忘記了也會在看到其他小朋友送回去的時候立馬再回去将小椅子送回家,而且在這個過程中我還發現有些孩子發現旁邊小椅子沒有送回去的時候他會主動幫忙把其他孩子的小椅子也送回去。小小的一個送椅子的活動裡面包含了很多,一方面發展了孩子的規則意識另一方面還培養了他們的集體感,喜歡幫助同伴體現了助人為樂的精神,做一個有愛心的孩子,并且知道不傷害别人。
常規是幼兒園一切活動的保障,常規培養起來之後不僅教育活動開展起來順利,而且還培養了孩子諸多方面的能力發現,常規無處不在,隻要用對方法常規不再是我們最頭疼的問題。
案例二:
老師首先要讓幼兒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應該怎麼做,進而提高幼兒分辨是非的能力。在送椅子的同時我們還做了同樣關于椅子的訓練,一次我們院子裡面有活動需要将椅子搬出去,我發現大多數孩子不會搬椅子,一方面拌的自己走不了路另一方面還碰到了其他小朋友,那麼在這一方面我就做了相關練習,在練習搬椅子的時候,首先告訴孩子,為什麼要兩用個手搬椅子,因為這樣小朋友搬起來比較輕巧、不容易摔跤,而且椅子的腳不會輕易的撞傷其他的同伴。在這一活動中不僅僅是老師教了怎麼樣去搬椅子,一些孩子會對老師提出問題:為什麼要兩個手搬椅子,這樣搬有什麼好處?讓幼兒學會自己發現問題并且想辦法解決問題。
教師自己要端正态度,要讓孩子有危機意識,知道必須每個人都學會搬椅子才能停止練習。由于幼兒的可塑性比較強,他們良好的常規養成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達到的,還需要我們在教育中遵循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要講究培養的形式,要讓幼兒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在宣布一條常規的規則之後,在任何時候都要以同樣的要求來要求孩子,要不怕反複的練習,并不斷的改變形式,以此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常規意識。
2.利用餐前小兒歌及光盤牆促進幼兒進餐常規。
如何讓幼兒能安靜、快速、幹淨地用餐也是教師經常會碰到的問題,我們班的孩子在以前進餐前做得不是很好,現在通過餐前兒歌的方法後幼兒明顯的得到了改善。每次進餐前我們還會根據昨天的進餐情況作以回顧小結,表揚進餐習慣好的幼兒,當然還少不了每天都要提的進餐要求。通過這樣的方法也能促進幼兒的進餐習慣,本學期我們還創設了光盤請亮燈主題牆明顯改善了幼兒進餐慢、挑食等習慣。
3.利用榜樣提高幼兒的自覺意識,促進班級常規的形成。
案例三:
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個性特點,教師要善于捕捉孩子身上的不同的閃光點,并以他為榜樣激勵幼兒互相學習。有一次,孩子們在收放餐盤的時候不小心将湯汁和飯粒灑到了地上,我剛打算拿工具打掃的時候,發現我們班有一個很細心的小女生用自己剛擦完嘴巴還沒有扔掉的紙巾卷起了地上的飯粒,擦拭掉地上的湯汁,最後将紙巾扔進了垃圾桶,利用她的這次舉動,我進行了表揚,并以此激勵其他幼兒向她一樣去做。幼兒是很喜歡模仿的,也特别的會受到鼓舞,所以慢慢地都想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了。
榜樣的行為不僅能在幼兒的心理産生共鳴,更能反映到幼兒的行為中去。所以當幼兒自覺地以榜樣的精神為動力,以榜樣規範行為,做出良好表現時,我會及時給予幼兒充分的表揚,使幼兒感受到學榜樣的益處,從而提高幼兒的自覺意識,促進班級常規的形成。
4.做個“勤”老師也能促進常規。
經過長期的常規培養幼兒雖然已有了一定的規則意識,但畢竟自控能力比較差,不能較好地遵守規則,會給我們的工作帶來一些安全的隐患。為此,教師就要勤字當頭,善于觀察幼兒的舉動,當發現幼兒不能按要求來完成時,可以反複地練習、講解,直至幼兒能遵守相應的規則為止。我在工作中發現不管是哪個年齡段的幼兒要想讓他們常規好那麼老師就得忙起來,一刻不能閑,要給孩子找事做把他們的注意力集中起來,當幼兒有事做的時候自然而然常規也就好了,還有很重要的一點,事無巨細,一個幼兒老師除了愛心、耐心,細心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管遇到什麼事情一定不要着急,細心的去觀察、了解,觀察孩子的活動,了解孩子的想法。
另外,管理班級常規的方法有很多,隻要能始終貫穿在我們的一日活動中,能善于觀察,教師與教師能密切地配合,一定能促進班級幼兒的常規管理。隻有常規好了安全才能得以保證,教育保育活動才可以順利開展。
二、不斷地學習、修善自我
古人曰:“三人行,必有我師”,作為一名教師,不斷地學習,修善自我,增強自身的能力才能真正提高班級管理的水平。無論工作時間長短,都需要不斷學習改變自己,發揮自己的長處,改正自身缺點和不足,努力提高班級管理水平。要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說過:“教師必須學而不厭,才能誨人不倦”。
教師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終身學習的主體之一。沒有教師的學習提高,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地運作,教育質量也難以保證。我們要勤于向書本學習、勤于向孩子學習、勤于向同事、專家和家長們學習。在實踐中,應對自己的工作不斷總結、不斷反思。
在班級管理中,經過不斷的實踐與反思,我們會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這就需要我們努力将這些不足補全,探索新的思路,使班級管理更規範、更有效。
總之,班級的管理工作并不是一日之功,老師要有一顆敏銳而細緻的心去觀察一切事情 ,處理好方方面面的關系。有的放矢地進行教育,幼兒才會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才能在實際工作中做到循序漸進。
(作者:泾川縣第四幼兒園 梁瑞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