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是一面鏡子,警醒自己,啟發後人。
回顧曆史,我們能夠更好地看清世界、參透生活、認識自己;同時,曆史還是一位智者,與曆史對話,我們能夠更好地認識過去、把握當下、面向未來。
30多年以來,俄羅斯一直試圖就北約不東擴達成協議,忍氣吞聲,顔面全無,但卻不斷受到北約的欺騙、施壓和訛詐。西方國家的步步緊逼,北約的不斷挑釁,終于惹火了強人普京。
2月24日,俄烏爆發沖突,全球股市齊跌,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及黃金價格飙升。歐美不斷加大對俄的制裁力度,凍結俄30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引發俄羅斯盧布暴跌,湧起擠兌風潮,俄羅斯民衆紛紛提取存款,購買黃金,以防不備。
2月28日,俄羅斯央行不得不恢複國内黃金購買。
然而,10天不到,俄羅斯央行又暫停購買黃金。
先是央行購金,然後央行停購,再讓民衆買金,這番“騷操作”讓外人直呼“看不懂”,意欲何為?其實,這是俄羅斯的精心策劃所為。央行買金目的在于擴大黃金儲備,為與西方關系惡化做準備;民衆買金可以遮人耳目,異曲同工之妙,同時,穩定社會大局。
“讓金于民”背後暗藏玄機
在前一輪連續10年的購買狂潮中,俄羅斯央行黃金儲備量已高達2300噸,位居世界第五位,相較于其經濟體量,似乎不相稱,正是由于跟美國關系緊張,俄羅斯不斷降低對美元的依賴,而買入黃金就是俄羅斯去美元化的舉措之一。
現在,3000億美元的外彙儲備已被西方凍結,隻好依賴可動用的外彙儲備中的黃金。這是俄羅斯央行應對西方制裁采取的一種手段,是抵禦俄羅斯市場風暴方面的最新嘗試。
其實,俄羅斯實施“讓金于民”政策背後暗藏玄機。可以實現央行儲備多元化,部分化解西方制裁帶來的影響。另外,俄羅斯民衆大量購買黃金有助于減少湧入市場的現金,也有助于提高銀行現金的流動性。
實施“讓金于民”政策,以滿足俄羅斯民衆對黃金日益增長的需求,穩定人心,安撫社會,借以實現國家的戰略。
買天然氣須先買盧布,買盧布就是買黃金!
3月28日,俄羅斯宣布,對“不友好國家”的石油、天然氣等能源貿易以盧布結算,盧布錨定黃金,以每克黃金兌換5000盧布的固定價格從金融信貸機構購買黃金。
在國際市場上,黃金價格在每克6000盧布以上。這就意味着,如果要購買俄羅斯天然氣,就隻能将黃金“打折”賣給俄羅斯。
俄羅斯絕地反擊,打響金融反擊戰!
西方頓時傻眼!真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3月31日,3月31日,俄羅斯盧布迎來驚天大逆轉!收複俄烏沖突以來全部失地,盧布彙率重回80上方。
4月1日,俄羅斯總統普京宣布,非友好國家公司應當先在俄羅斯銀行開設盧布賬号,再經由此賬号支付所購買的俄羅斯天然氣。
精不精彩?魔不魔幻?普京現在打破了許多人對美國、美元的迷信,西方制裁非但沒把俄羅斯打垮,反而讓它變得更生猛。若美國搞不定普京,盧布越來越升值,美元霸主地位坍塌為期不遠。
土耳其的教訓告訴世人,發展才是硬道理
2020年下半年,土耳其央行開始學美國大放水。這樣的操作确實讓土耳其的經濟在短時間内有了起色。但是裡拉不像美元,美國可以随便印鈔割全球韭菜,但裡拉隻能在土耳其國内流通。
土耳其大量注水帶來的後果就是:外彙儲備見低,外債比例增高,加劇通貨膨脹,裡拉彙率下降,就業率下降。其問題的實質就是外債太多, 通貨膨脹嚴重, 失業率過高。
到了2022年初,年初,土耳其通脹率高達50%,創下20年來的新高,貨币貶值超過40%。這個曾經拳打俄羅斯、腳踢美國的中東強國面臨崩盤,全世界都為之側目。
土耳其信用破産,全球資本做空土耳其。股市熔斷,裡拉彙率慘不忍睹。這個事件并不偶然,是土耳其的内憂外患導緻的。内憂是土耳其本身的發展問題,外患則主要是,美國的貨币劫掠。
為了遏制通脹、提高外彙儲備,土耳其政府不得不号召本國民衆,将家中的黃金儲備存入國家銀行系統,用來“救場”,因為,國家快扛不住了!
土耳其人熱衷買黃金,還不願意存在銀行,這是他們世世代代的投資和儲蓄方式。在土耳其人眼裡,黃金比美元、股票更安全,且便于保存。同時,把貨币轉化成黃金以後,就會斬斷消費沖動,有助于儲蓄。由于這些黃金不進入金融系統,因此被稱作“床墊下的黃金”。
據信,土耳其人藏在“床墊下的黃金”總量超過5000噸,市值接近2500億至3500億美元,即使隻是部分用來支持外彙儲備,也相當可觀。如果存入銀行,土耳其央行的黃金儲備就會上升,從外部市場獲得借貸的可能性及其信譽都會增加,這對于有着龐大外彙需求的土耳其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好消息。
無論是俄羅斯的“讓金于民”舉措,還是土耳其的“賣金救國”辦法,都說明一個道理,這個世界從來沒有什麼救世主,唯有靠自己,發展才是硬道理。
曆史一再證明,也還将證明,黃金作為一個主權國家的貨币儲備的作用至關重要,恒古未變。國家也好,民衆也罷,持有适量的黃金在危難的時候還是很有必要的。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