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伴随訓練水平提高,恢複能力會變強嗎?
答:這裡的恢複能力可以理解為力量訓練後,從”破壞/損傷/失衡“中恢複到正常的能力。研究已基本給出定論:一個人的恢複能力比較依賴”天賦“,後天提升的空間很小。
如果是一個亞健康的人,由于改變了生活方式并開始規律訓練,那麼他的恢複能力會從最初的一塌糊塗,很快達到他自身潛力的上限。
換句話說就是:假設你從來不運動,那麼最初接觸健身訓練會把你累得夠嗆,練完一次要很長時間才能恢複到正常狀态。然而一旦把作息飲食訓練調整好,你很快會走上正軌、達到自身天賦範圍内的最佳恢複能力(然後就很難再進一步提高了)。
顯然,先天恢複能力超群的人是幸運的,他們可以大膽地走“練得多收獲多”路線。然而普通人想要獲得成果,則需學會控制訓練量和強度,既不能總是超出,也不能總是不足。這引發了一些尴尬的問題:
伴随着你訓練水平逐漸提升、訓練重量逐漸增大,你的恢複能力卻不可能同步增長。這意味着越成熟的訓練者,恢複壓力越大(而不是越小!),你越需要謹慎安排訓練和休息之間的平衡。舉個例子,初學者的訓練壓力就好像是“幹掉一個敵人!”,中級訓練者的壓力是“消滅敵方一支小隊!”,而高級訓練者的壓力是“攻占敵方一座城堡!”
當你從50公斤硬拉發展到150公斤時,必然不是同一回事。
然而我知道,現實中許多人對”恢複問題“嗤之以鼻,他們為自己“常年每周5-7練/每次2-3小時”感到無比自豪......我認為這并不是什麼值得自豪的事情,也許說明你的訓練一直徘徊在低水平,沒有長進,自然也沒有感受到顯著的恢複壓力。
最後,恢複能力還會伴随年齡增長而下降,這是不争的事實。所以總得來說,想要運動生涯長遠,我們應盡早重視恢複問題,而不是默認它不存在。
問:減脂期低碳打不起精神怎麼辦?
答:“低碳沒精神”隻允許出現在備賽減脂後期,因為運動員需要達到極端低脂,以便在舞台上“昙花一現”地展示自己的最佳形體。
如果你在減脂初期就出現這個問題,說明碳水減得太猛了,你接下來很難走出下一步。
以及,如果你沒有備賽需求,單純在減脂後期”整天打不起精神“也是不合理的,因為這不是可以長期維持的狀态——普通人減脂,目的就是為了減完後能長期維持在相對低脂水平,對吧?如果減脂後期無精打采、對碳水的渴望日漸加劇,一吃就反彈,那有何意義?
總得來說,減脂期應盡量吃得舒服。别相信傳統觀念“減脂飲食就是吃苦!如果吃得舒服你就沒出息!”相信這些話的人,通常在減脂期結束反彈得比氦氣球還要猛。
三大宏觀營養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質、脂肪,其中任何一個長期過低,都會影響減脂期精神狀态。其中蛋白質注定是高的(占日攝入總熱量40%或以上)這沒什麼好商量。而碳水和脂肪是跷跷闆的關系——其中一個升高,另一個就得降低。
所以,如果低碳飲食讓你感覺不對勁,嘗試提高碳水,削減脂肪。(但不能完全不吃脂肪!因為脂肪是一些“助減脂激素”的合成原料,更何況脂肪還明顯提高了食物口感。)
另一種情況,以我舉例,我減脂期即便碳水吃得很少,對精神狀态也沒有影響。那麼我就必須攝入更多健康的脂肪來維持生理平衡(深海魚肉/橄榄油/優質植物油/堅果)。
一旦破壞了跷跷闆關系:碳水脂肪兩者皆高、或兩者皆低,一個人的減脂過程大概率面臨失敗。
問:“練到透”為什麼是僞命題?
答:因為“透”的意思太泛了。如果你非要說“練到透”,那麼你就必須解釋清楚什麼是“不夠透”,什麼是“過于透”。這些概念都得有數據來衡量,沒數據等于瞎搞。
去看看所有力量訓練研究文獻,全部用數據說話,哪有一上來直接給結論“練到透就行”的?
就像做菜一樣,你光告訴我“把肉炖到透”沒用,你還得說清楚肉是新鮮的還是要時間來化凍?怎麼切?放多少水?多大火候?多長時間才能達到這個所謂的透。
在一般人的理解當中,練到透就等于把肌肉練到不能收縮、好像壞死為止。這等于把肉炖到糊爛燒焦完全沒法吃。
負重訓練是撕裂肌纖維、打破生理的平衡:本質上,你在健身房是破壞你自己,而不是增強你自己。隻有當這個破壞值處于恰當水平,且訓練後你通過飲食和睡眠修複了這個破壞以後,你才能增強。
所以說“練到透”是僞命題,沒有任何指導意義。肌肉和力量增長主要取決于長期漸進負荷(必須用具體數據來衡量)。在你每天練透、肌肉長期過度疲勞的情況下,漸進負荷過程肯定一塌糊塗。
我常用的一個比喻是:甯可做一個輕松深蹲100KGx10次的人,也别做一個深蹲50KGx10次就已經被迫練到透的人。這兩種人也許天賦和訓練年限都一樣,但前者專注漸進負荷,刻意避開所謂的練透。而後者隻知道追求酸痛和力竭,其它一無所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