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衆網·海報新聞記者 趙志鵬 聊城報道
一曲赓續鄉村振興齊魯樣闆“聊城篇章”的旋律正響徹魯西大地。
新時期,鄉村發展進入快車道,各類生産要素逐步向鄉村聚集。聊城,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廣袤的黃土地上正在釋放前所未有的活力和能量。
如何打造農業産業新高地,邁上“強富美”的農業農村現代化之路?近幾年,聊城各地在圍繞“産業興旺”上下功夫,瞄準市場趨勢,發展優勢産業,打造富農産業鍊,促進三産融合發展,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築好鄉村振興的“壓艙石”,努力讓農業更強、農民更富、農村更美好。
一鄉一業
打造農業富民産業鍊
“方寸之間雕琢的各式葫蘆成為種植戶們增收緻富的‘寶葫蘆’。”
“靈芝産業逐漸形成了集培育、種植、深加工、創意銷售等為一體的産業鍊,成為特色富民産業。”
“形成桑黃菌種培育到延伸産品入市銷售的完整産業鍊,老桑樹上的‘樹疙瘩’長成農民緻富的‘金疙瘩’。”
......
目前,聊城市通過各地農業特色資源帶動,強化科技支撐,打造農業全産業鍊,壯大特色産業集群,形成了一批“叫得響,走得出”的農業品牌,促進“三農”工作提質增效。
在東昌府區,依托種植和加工優勢,葫蘆産業規模不斷擴大,随着經濟效益提高,葫蘆文化品牌影響力也越做越強。在冠縣,靈芝種植總棚數已達到10000餘個,年産各類靈芝實體、靈芝孢子粉、盆景等,産值約8億元,産品遠銷20多個國家和地區。在臨清市,野生桑黃變為人工種植,小小桑黃拉動了億元産業鍊,桑黃和羊肚菌“雙菌輪作”的種植新模式,更是強了企業、富了農民。
産業振興,壯大的不隻有産業,讓農民錢袋子“鼓起來”更有說服力。收入到不到位,農民最有發言權。“以前隻有幾畝沙土地,一年收入也就1萬元,去年種了一畝桑黃,年收入達到了10萬元。”談起自己的緻富曆程,臨清市先鋒辦事處範爾莊村村民王瑞難掩喜悅之情。
從素有“中華葫蘆第一村”之稱的東昌府區路莊村,到年産值8個億走出鄉村振興新路子的冠縣店子鎮,再到黃河故道邊桑黃産業興盛的臨清市先鋒街道……這些特色農産品結出的累累碩果,正是聊城市打造農業全産業鍊的“縮影”,也展現出産業振興,富民扶農的美好圖景。
可見,聊城市鼓勵各縣市區從區位特點、産業基礎和環境資源條件出發,做足特色、放大優勢,推動差異化協調發展,打造具有各自縣域特色的現代高效農業産業集群的目标已經實現,農業高質量發展步入正軌。
科技賦能
為現代農業插上“智慧翅膀”
玻璃溫室内,無土栽培的蔬菜在水肥一體化、智能放風等高科技種植方式下,長勢喜人;大棚裡,一個個高清攝像頭和傳感器24小時“站崗巡視”,實時監測并傳遞農作物的生長數據;大型農産品交易市場速測室内,農藥殘留速檢儀器在運轉計算......
如何用科技賦能農業轉型升級?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國家農業科技園區,聊城多年來積極探索數字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推廣應用,加速多個農業項目落地,更好地帶動鄉村産業振興。這一方面,莘縣、茌平、陽谷、東阿等地的現代農業項目發展迅速。
騰訊雲(莘縣)農業數字經濟産業基地等一批“農”字号項目的落地,帶動莘縣農業産業鍊延伸、價值鍊升級;耿店村農業科技示範園項目,集智能化生産、自動包裝物流、高科技農業展示等,實現農業标準化、工業化生産;東阿阿膠原料智能化處理項目,建有國内先進的驢皮全程處理系統,驢皮從進廠到處理全程不落地,提高了生産效率,保證了原料質量。
“農産品溯源體系是農産品上行中的一個重要環節。”莘縣食安中心工作人員介紹,莘縣通過物聯網、區塊鍊、大數據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農業生産深度融合,實現了農産品“從生産到銷售、從農田到餐桌”主體有備案、生産有記錄、産品有标識、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信息可共享的全程化追溯。
“栽的時候仔細一點,讓根都夠着水,栽之前再噴一遍藥。”在茌平縣耿店村的玻璃溫室大棚裡,村民正在栽種新一茬的無土栽培蔬菜,放眼望去,各式各樣的蔬菜生機勃勃,而水肥一體化、智能放風、蜜蜂授粉等高科技含量的種植方式,讓耿店村的現代化農業做得風生水起。
......
如今,在聊城這片肥沃的土地上,科技創新正助推農業轉型升級,數字經濟、智慧農業為農業生産方式帶來了巨大改變。
特色農産品
讓“聊·勝一籌!”品牌熠熠生輝
一隻“丁馬甲魚”,從臨清市的農莊“爬”到了長三角的餐桌上,一年賣出上千萬隻;一條“高唐錦鯉”,從高唐縣的魚塘“躍”向了香江之畔,遊出大産業;一兜“生态淨菜”,從莘縣的溫室直達京津冀的各大商超,讓都市人享受新鮮果蔬......
臨清丁馬甲魚、高唐錦鯉、莘縣蔬菜、東阿艾山牡丹、茌平圓鈴大棗、黃河鯉魚等,這些特色農産品成為城市農業發展的金字招牌。近年來,聊城市集中打造“聊·勝一籌!”整體區域品牌,産品質量、品牌效應進一步提高,進一步推動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
“放心吃吧,聊城産的”絕不僅僅是一句口号,“聊·勝一籌!”何以勝一籌?背後是聊城市推動農産品邁向精品化的戰略布局。
東阿艾山村乘着鄉村振興的“風浪”和黃河流域生态旅遊高質量發展的東風,培樹牡丹花産業、搞起特色生态鄉村遊。盛開時節,700畝油用牡丹、300畝采摘果品、百畝精品牡丹及百畝芍藥等各式花卉讓遊客們流連忘返,描繪出一幅“宜居宜業宜遊”的美麗鄉村新畫卷。
依托當地錦鯉産業基礎優勢,高唐縣三十裡鋪鎮全力打造以徐馬新村為中心的錦鯉小鎮品牌,構建錦鯉全産業鍊,讓小錦鯉真正“遊” 出大産業。“一條精品魚,市場售價高達七八萬元,如果在一些有分量的錦鯉大賽上斬獲大獎,賣價可達二十多萬元,甚至更高。”在聊城市高唐縣徐馬新村色彩斑斓的錦鯉池旁,山東吉祥漁業養殖有限公司馬傳升介紹。
特色農産品,讓聊城鄉村振興更有力量。如今,“聊·勝一籌”品牌成為聊城農業走向更廣闊市場的重要手段和落腳點,成為聊城産業振興工作的重要抓手,标志着聊城農業和農業企業開始全面向現代化邁進。
責編:趙志鵬
審核:朱學勇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