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了令人津津有味的蘆筍汁,是小時候春天遠足時,涼爽的懷念滋味。開始進入發熱的四月天,正是蘆筍冒出頭的季節,富含水分的翠綠蘆筍,吃了令人暑氣全消,要嘗鮮可得快!
挑選蘆筍2招
可就蘆筍的外觀、氣味來辨識蘆筍的新鮮度:
外觀:蘆筍的形狀需為直挺狀,且筍尖的鱗片需緊密包覆。蘆筍的根部也需觀察,其外觀是否有爛掉的狀态。
味道:記得拿起蘆筍聞其氣味,若聞來帶有臭腥味,則代表蘆筍的新鮮度已降低,新鮮的蘆筍帶有草的清香味呢!
蘆筍買回家怎麼保存
蘆筍含水量極高,若沒有要立即料理,就要将蘆筍保存,以避免其水分的流失,導緻纖維老化、甜味減低,達人方國泰也建議,2∼3天内就要将蘆筍食用完畢。蘆筍保存及料理前的處理步驟如下:
1.将蘆筍以保鮮膜或保鮮盒包覆,以隔絕其與空氣的接觸。
2.包覆完整的蘆筍放入冰箱冷藏。放入冰箱後,因蘆筍采收後,還會持續成長,若橫放會亂翹,料理時較不方便處理,若空間充足,則建議以直立的方式放置蘆筍,蘆筍會呈現直挺狀。
蘆筍料理前這樣處理
1.蘆筍洗淨後,需将蘆筍的粗外皮刨除,料理口感較佳。該如何決定需刨除粗皮的部位?可用拇指掐住蘆筍,若指甲陷入蘆筍肉中,則表示蘆筍細嫩,不需刨外皮;若指甲無法陷入蘆筍,則表外皮太粗,需将之刨除。筍尖較細嫩處可不刨粗皮,蘆筍一半以下至筍根的外皮皆可刨除。
若2.綠蘆筍的根部外觀仍有略白的部分,為纖維質多、口感較不佳的蘆筍根部,可将根部略白的部位切除。
3.料理蘆筍前半小時,可将蘆筍直立置于小鍋中,鍋中倒入2~5公分高的水量,讓蘆筍根部接觸水分,水分被蘆筍吸收後,可提升蘆筍脆度。
蘆筍料理方式頭尾大不同
蘆筍的烹調方式相當多元,不同的部位,有其适合的烹調方式,前端筍尖部位口感最為細嫩,涼拌最為合适;而越往蘆筍根部,細嫩度會降低,可以熱炒料理,最底部的蘆筍根部,是整支蘆筍纖維質最粗的地方,煮湯或煮粥,也很美味。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