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僧指着他(她)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詞道:
慣養嬌生笑你癡,菱花空對雪澌澌。
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
今天的定場詩,出自紅樓夢第一回。甄士隐一天抱着三歲的女兒英蓮在外面玩耍,遇到了一僧一道。那一僧也就是癞頭和尚,竟然讓甄士隐把女兒施舍給他。甄士隐年過半百,就這麼一個寶貝女兒,怎麼可能無緣無故送給一個瘋和尚?癞頭和尚大笑着念出了上面四句詩。
這四句詩,看起來似乎不難理解,但真要細品,又有幾分迷惑。
這好理解,甲戌本對這一句有條批語,說是“為天下父母癡心一哭。”
的确,天下父母都把孩子當心肝寶貝似的。《好了歌》最後兩句也是“癡心父母古來多,孝順兒孫誰見了”。
我們都知道,這是暗示英蓮,也就是香菱最後的命運的。菱花,就是指香菱。她小時候本來叫英蓮。後來被薛蟠搶到手之後,薛寶钗給她取了個名字,叫香菱。這個雪,當然是指薛蟠。薛家,是豐年好大雪嘛。你想啊,香菱這麼個呆萌可愛的姑娘,卻落入了呆霸王薛蟠的手裡,這能有好日子過嗎?菱花都是夏末秋初的時候開的,結果每天對着“雪澌澌”。澌澌就是下雪的聲音。下雪也是有聲音的,就是這種很輕微的澌澌聲。嬌小柔弱的菱花,每天面對的是源源不斷落下來的雪花,那是一幅怎樣凄涼悲傷的畫面啊!
這兩句連起來就是,癡心的父母,對寶貝兒女是嬌生慣養,生怕她受到一點點傷害,哪知道她以後的命運是何等的悲慘凄涼呢?
讀紅樓夢,最讓人同情的,莫過于是香菱了。她的身世命運,讓二十一世紀的我們,都深有感觸。她從小嬌生慣養,有那麼一個疼愛她的父親,偏偏五歲時就被拐子拐走了。長大後連自己父母家鄉和自己的名字都不記得了。可恨的是,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依然還有拐子拐賣兒童,這些可憐的孩子,個個都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祖國嬌豔的花朵,卻被人販子拐走,從此不知道流落何方,每天經曆多少風吹雨打。就如“菱花空對雪澌澌”。現代文明社會,絕不應該讓“香菱的悲劇”繼續發生了。
前兩句是說香菱的身世命運的,但接下來的兩句,就讓人費解了。“好防佳節後元宵,便是煙消火滅時”,這最後兩句,好像跟香菱沒有什麼關系啊?因為香菱,那時候得叫英蓮,是元宵節晚上,家人霍啟帶她到街上看花燈,霍啟去小解的時候,小英蓮被拐子拐走了。英蓮被拐走之後,家鄉如何被一把大火燒了精光,跟她沒有什麼關系了啊,那為什麼偏偏寫進她這首命運谶語的詩裡面呢?
這當然關系到她的影射隐喻了。
帶她去玩耍的家人,叫霍啟,諧音禍起,意思是禍亂起來了。什麼禍亂?就是元宵節之後,三月十五日,葫蘆廟中炸zhá供,結果這幫和尚不小心,油鍋起火,燒着了窗紙,結果整條街都燒得跟火焰山一樣。
炸供,就是用油炸供品,也不知道三月十五是什麼日子,葫蘆廟的和尚為什麼要炸這麼多供品呢?不過炸供品,也未必是當天用的,往往是為接下來重要的日子準備的。所以也不用琢磨三月十五是個什麼日子了。反正這把火是葫蘆廟的和尚引起的。
葫蘆廟裡的和尚,當然是葫蘆僧,葫蘆諧音“糊塗”,後來有“葫蘆僧判斷葫蘆案”。
明明是香菱的案子,怎麼叫葫蘆案呢?
因為香菱原本的家鄉就是在葫蘆廟的這條街,判案的便是寄住在葫蘆廟裡的賈雨村,以及當年葫蘆廟裡的小沙彌,也就是這個案子裡給賈雨村出主意的門子。所以葫蘆僧,應該指門子。可這個葫蘆僧一點也不糊塗。他非常聰明,他給賈雨村出的主意也非常好,那為什麼還說他糊塗呢?
其實這隻是表面意思,葫蘆,真正諧音的是“胡虜”。
結合時代背景,我們都知道書中隐喻的“胡虜”,當然是北方的後金滿清。但在清朝,是萬萬不能說這兩個字的,就連古人說的,也得改掉,比如嶽飛那首《滿江紅》,裡面那句“壯士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在清朝《四庫全書》裡就被改成了“壯志饑餐飛食肉,笑談欲灑盈腔血”。《紅樓夢》裡借賈寶玉之口,提到了“匈奴”“犬戎”,說他們自古就是中華之患。而匈奴、犬戎,是曆史上的“胡虜”。而書中的“胡虜”,就是吳本後二十八回裡的“戎羌”,也就是後金滿清。
葫蘆廟,當然是胡虜的廟堂。那葫蘆廟裡的和尚,你覺得像誰?當然是滿清的八旗軍,因為滿人頭發都剃光了,隻留頭頂一戳毛,跟光頭和尚差不了多少。而且最早的和尚,不就是胡人嘛,所以叫胡僧、番僧。正是這幫和尚炸供品,引發了大火,讓甄家徹底煙消火滅。
批語說這事寫的是“南直召禍”。南直,就是南直隸,明朝是兩京制度嘛,以南京為中心的地區是南直隸,以北京為中心的是北直隸。北京的崇祯皇帝上吊殉國之後,在南京的弘光政權,也粉墨登場了,就是曆史上的南明。這個南直召禍,當然是指清軍南下,消滅南明政權的事。
節目的第二回,我們就說了,女娲為什麼補天?就是因為水火大戰,導緻天傾西北、地陷東南。李自成攻占北京,大明滅亡,這就是“天傾西北”。清軍南下,攻占南京,南明滅亡,這就是“地陷東南”。
而書中第一回頭一句就是“當日地陷東南,這東南一隅有處曰姑蘇”。
這姑蘇有座城叫阊門,阊門外有個十裡街,街内有個仁清巷,巷内有個葫蘆廟,廟裡有一群和尚,三月十五,煎炸供品,引發大火,把這紅塵中一二等富貴風流之地,燒了個精光。
如此看來,甄士隐甄英蓮父女,是隐喻南明政權,就很明顯了。那回過頭來再看這首詩,前兩句是寫香菱本人的命運結局;後兩句,“好防佳節元宵後,便是煙消火滅時”,是寫她影射對象的最後結局。
我們說過,明朝是屬火德,清朝屬水。煙消火滅,就是指明朝、南明,都徹底滅亡了。
就像賈寶玉跟紫鵑說的——“活着,咱們一處活着;不活着,咱們一處化灰化煙”。
賈寶玉的小厮叫茗煙,就是喻指“大明之化煙”。而元宵佳節,元宵,就是指明朝紀元的消亡。
說完了這首詩,我們再來讨論香菱的第二個謎團:
香菱眉心有一顆胭脂痣。
在“葫蘆僧判葫蘆案”那回,門子對賈雨村說:“這被拐賣的丫頭,還是老爺的大恩人,葫蘆廟旁邊甄老爺的小姐,名叫英蓮。”
賈政就問門子,“聽說英蓮五歲被人拐走,你怎麼認得是她?”
門子就解釋說:“一是打小就哄她玩耍,隔了七八年,大概樣貌,還是認得出來,……況且他眉心中原有米粒大小的一點胭脂痣,從胎裡帶來的,所以認得……”
香菱的胭脂痣,正在眉心,是标準的美人痣。可惜紅顔薄命。痣,是多餘的,是身體病症在皮膚上的反應。痣,諧音志也,是一種标志。胭脂痣,是什麼的标志?胭脂痣,紅色的,和朱砂痣差不多,為啥不叫朱砂痣?因為“朱”字眼在當時太刺眼。
說到胭脂,我們不能不想到寶玉喜歡吃胭脂。
還有烏進孝上供的“禦田胭脂米”;
當然還有林黛玉寫的胭脂淚。
林黛玉在《桃花行》裡說“胭脂鮮豔何相類,花之顔色人之淚”。人的眼淚像胭脂一樣鮮豔,說明這是血淚啊。林黛玉有滴不完的相思血淚,香菱眉心之中,也凝結一顆胭脂淚。
她們隐喻的都是明朝、南明的亡國之君;她們流的,都是亡國血淚。
這胭脂,應該還會讓我們想到批書人脂硯齋。
周汝昌老先生,看到胭脂,就想到是紅粉佳人的化妝用品,于是想當然地認為脂硯齋一定是個女人,因為男人不會用這麼脂粉氣的名字。
其實是望文生義,沒有體會到作者多次寫到胭脂的用意。前面我們在解讀脂硯齋時,用的是《紅樓夢》裡常用的拆字法,将“脂硯”二字拆分為“月旨石見”四個字。
月旨,是月之旨意。
石見,就是石頭上見。
那脂硯齋的脂硯兩個字,意思就是“月的旨意,在石頭上見”。哪塊石頭上見?當然是大荒山無稽崖青埂峰下的那塊大石頭。所以叫《石頭記》嘛。《紅樓夢》大旨談情,開辟鴻蒙,誰為情種,108人上情榜,每個人都有一個帶“情”字的封号。所以紅樓夢用一個字來總結,就是一個“情”字。這個“情”,是木石之情,是明月之情。情,用拆字法,是一個豎心旁,加一個主和月,意思是“我心主月”。表明了作者“心懷大明”。
同樣的,我們也可以用拆字法來解讀“胭脂”。
胭,月之因由;
脂,月之旨意,最終的旨意、結果。
胭脂,是紅色的,又有“月”字,我們知道:紅也好,月也好,在書中都是明朝的象征。那胭脂痣,就是明朝的标志。
香菱眉心有顆胭脂痣,就是說“月之因由、月之旨意(結果)”都在她身上表現出來。也就是大明朝最終的因果,都集中表現在香菱一個人身上!那香菱的影射對象,就不言而喻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