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端午節的曆史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的曆史由來和習俗

民俗 更新时间:2025-01-01 10:16:15

端午節的曆史由來和習俗?端午節劃龍舟“龍舟”一詞,最早見于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認為“飛龍”即龍舟,下面我們就來聊聊關于端午節的曆史由來和習俗?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端午節的曆史由來和習俗(淺談端午節的由來和習俗)1

端午節的曆史由來和習俗

端午節是我國漢族人民的傳統節日,《太平禦覽》記載:“仲夏端五。端,初也”。“端”是“初”的意思,“五”與“午”相通,“端午”就是初五。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午時為“陽辰”,因此端午又叫端陽。屈原(約公元前339年—約公元前278年),戰國末期楚國丹陽(今湖北宜昌秭歸)人,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屈原提倡舉賢授能,力主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讒去職,被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離騷》《天問》《九歌》等名篇。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都城,屈原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羅江自盡。屈原投江後,當地百姓蕩舟江河之上,寄托對屈原的哀思,此後發展成為龍舟競賽。百姓害怕江裡的魚蝦糟蹋屈原的屍體,拿來米團投入江中,後來就有端午吃粽子的習俗。

端午節劃龍舟

“龍舟”一詞,最早見于先秦古書《穆天子傳》卷五:“天子乘鳥舟、龍舟浮于大沼。”預《九歌·湘君》中“駕飛龍今北征,邅吾道兮洞庭”,“石濑淺淺,飛龍兮翩翩”,學者們認為“飛龍”即龍舟。

端午挂艾草

端午是入夏後第一個節日,氣溫上升,正是疾病多發的時期,所以在很多年前人們會在家門口挂幾株艾草,由于艾草特殊的香味,人們用它來驅病、防蚊、辟邪。端午節在門口挂艾草、菖蒲(蒲劍)或石榴、胡蒜,都有其原因。通常将艾、榕、菖蒲用紅紙綁成一束,然後插或懸在門上。因為菖蒲天中五瑞之首,象征驅除不祥的寶劍,因為生長的季節和外形被視為“百陰之氣”,葉片呈劍型,插在門口可以避邪。所以方士們稱它為“水劍”,後來的風俗則引申為“蒲劍”,可以斬千邪。清代顧鐵卿在《清嘉錄》中有一段記載“截蒲為劍,割蓬作鞭,副以桃梗蒜頭,懸于床戶,皆以卻鬼”。

端午節吃粽子

每年五月初,中國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葉、包粽子,其花色品種更為繁多。從餡料看,北方多包小棗的北京棗粽;南方則有豆沙、蛋黃等多種餡料。吃粽子的風俗,千百年來,在中國盛行不衰。

端午節其它習俗

端午節有躲端午、佩長命縷、戴香包、避五毒、采藥、飲蒲酒(雄黃酒、朱砂酒)、端午雨、跳鐘馗、鬥草、打馬球、遊天壇等等其他的習俗。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