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公九卿制度特點

三公九卿制度特點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0 08:14:26

三公九卿制度是秦漢時期中央官僚制度的核心,這一制度确立于秦朝建立之後,後為漢朝所繼承,到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逐漸為三省六部制度所代替。到唐朝時,三公成為榮譽性官銜,九卿則成為具體事務性官僚機構。

三公九卿制度特點(什麼是三公九卿制度)1

一、三公九卿制度的起源

一般認為,三公九卿制度起源于商朝,形成于周朝。商朝正式出現了三公的稱謂,但是此時的官職是因人而設,即為政治上德高望重的人專門設立此種官職,尚沒有制度化。到了周朝,三公已有明确的職務,其稱謂也有兩種說法,一認為是太師、太傅、太保,二認為是司馬、司徒、司空。至于九卿,則無論商朝還是周朝,雖有相關的職位設置,但三公之下尚無明确的九卿規定。

但是近來的研究認為,三公九卿制度并不是來源于之前由貴族擔任的公、卿、大夫等職位,而是來源于這些職位之下的府、史、胥、徒。所謂府、史、胥、徒,就是在各種公、卿、大夫等職位之下辦理各種雜事的小吏,他們地位低下,沒有固定的編制,按照工作量來按天或按月領取俸祿。這種特征使得這一階層具有濃厚的官僚行政的色彩,有利于國君集中權力、提高行政效率。

在春秋、戰國之時,随着各諸侯國中央集權運動的開展,這一由府、史、胥、徒發展而來的"文法吏"階層逐漸興起。

三公九卿制度特點(什麼是三公九卿制度)2

從身份上來說,文法吏來源于底層小吏,而不是分封制之下的貴族,故其升遷置黜皆有賴于國君和上司;從行政事務上來說,文法吏要根據法令來處理各種賦稅、徭役、司法等方面的文書,且要把相關文書上報、留檔;與此同時,針對文法吏的監察、考核制度也建立起來,其升遷罷黜也要根據考核測評;而從待遇上講,文法吏的俸祿也要依據職位領取,而不是像貴族一樣收取封地的租稅,有其職則有一份俸祿,無其職則為一介布衣。

由文法吏充任的公卿之職,隻是在名義上延續了貴族時代的稱謂,而實質上已由貴族政治轉變為官僚政治。在秦國統一六國之後,由文法吏階層擔任的三公九卿制度被正式确立,故秦漢國家的統治方式也被稱為"以吏治天下"。

二、三公九卿制度的内容和變化

秦朝初立三公九卿制度,其中三公為丞相、太尉、禦史大夫;九卿為奉常、郎中令、衛尉、太仆、廷尉、典客、宗正、治粟内史、少府。

三公的職責如下:丞相,最高行政長官,典領百官,輔佐皇帝治理國政,無所不統;太尉,最高軍事長官,總攬全國軍事,但在日常中并無兵權,兵權實際上掌握在皇帝手中;禦史大夫,輔佐皇帝處理國政,并負責監察百官,管理國家重要圖書、典籍,起草诏令等。

所以,從理論上講,三公其實分管着行政、軍事、監察三種權力。

三公九卿制度特點(什麼是三公九卿制度)3

九卿分管各項具體政務:奉常,掌管宗廟禮儀;郎中令,掌管宮殿警衛和皇帝侍從;衛尉,掌管宮門警衛;太仆,掌管宮廷禦馬和全國的馬政;廷尉,最高司法機關,掌管司法審判;典客,掌管外交和少數民族事務;宗正,掌管皇族、宗室的事務;治粟内史,掌管國家的租稅錢谷和财政收支;少府,掌管專供皇室使用的山、海、川、澤、森林等自然資源的稅收及官府手工業。

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制度并不是一成不變的,不論是名稱還是權責都處在不斷的調整、變化之中。比如太尉一職,秦漢間廢置無常,武帝時更設置了大司馬作為最高軍事長官。而在漢成帝的時候,亦曾将禦史大夫改名為大司空,丞相改名為大司徒。到了東漢光武帝的時候,又改大司馬為太尉,同時将大司徒、大司空的"大"字去掉,這樣東漢時期的三公就變成了太尉、司徒、司空。另外東漢時又設置了太傅一職,并規定太傅的地位在三公之上。

九卿的稱謂也發生了一些變化,如奉常在西漢時變成了太常,郎中令在西漢時變成了光祿勳等等。

而具體的機構數量在西漢時也不限于九個,在《漢書》中記載的九卿的稱謂,統計下來有:太常、光祿勳、太仆、廷尉、大行、大鴻胪、宗正、大司農、少府、衛尉、執金吾、右内史、左内史、主爵都尉、太子太傅等十幾個。直到王莽的時候,才将九卿确定為九種官職。

而東漢時的九卿分别為太常、光祿勳、衛尉、太仆、廷尉、大鴻胪、宗正、大司農、少府。魏晉之後的九卿,從稱謂上看大多與東漢相同,隻有廷尉有時被叫做大理。

三公九卿制度特點(什麼是三公九卿制度)4

三、三公九卿職權的衰落及其原因

随着曆史的發展,三公九卿的職權逐步被剝奪,最終在隋唐時完全被三省六部制度所取代。在秦漢時期,三公九卿作為國家中央政治機構的主體,其權力最先受到皇帝近侍機構的侵奪。這一過程在三公九卿制度設立之初就已開始。

秦朝時趙高任車府令,這一官職僅是九卿之中太仆的屬官,但因為親近皇帝,所以趙高竟能策動李斯,發動沙丘政變,将秦二世胡亥推上皇帝的寶座。

西漢中期時,作為皇帝身邊秘書機構的中朝官發展起來,侵奪三公九卿權力,其中的尚書機構尤其明顯。尚書本是皇帝身邊傳送文書的小吏,是九卿之一少府的屬官,但是從漢武帝末年開始,就開始參與到政務處理之中,到了東漢時成立尚書台,徹底取代了三公九卿機構,成為國家的政務中心。

兩漢時期三公九卿的權力之所以會逐漸衰落直至被徹底取代,主要是由于皇帝身邊近侍機構的不斷擴張,這之中反映的是皇權與外朝三公九卿權力的矛盾。

三公九卿制度特點(什麼是三公九卿制度)5

三公九卿制度作為正式的政務中心,可以保持日常政務的正常運轉,但是同時對于皇帝的權力也是一種限制,使得皇帝不能随心所欲地運用權力。通過不斷的發展身邊的秘書班子來取代正規的政務機構,權力進一步轉移到皇帝的手中,這樣皇帝的意志也可以更加順暢的被貫徹下去。

這一轉移權力的範式為後世皇帝強化皇權提供了一個範式,所以漢代以後這一過程被不斷重複。

魏晉南北朝時,尚書機構作為政務中心,而真正的決策中心卻被興起的中書和門下取代。隋唐時,尚書、中書、門下三省六部制度徹底建立,成為正規政務中心,但是很快真正的決策中心就轉到了同三品和同平章事。宋代時掌管國政的就變成了政事堂和樞密院。明清時就變成了内閣和軍機處。

中樞權力的不斷轉移,對應着皇帝權力的不斷加強,這是中國帝制時代政治制度演進的一個基本規則。而這一過程的開端,就肇始于秦漢時期的三公九卿制度。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