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歡看戲的戲迷大多知道,在我國的戲劇表演中,幾乎都離不開手勢語。戲曲舞台上的名言“手是人的第二張臉”說明了手在整個态勢語言組成中的重要作用。
手勢語是由戲劇演員在表演時根據不同劇情的需要,用手指、手掌、手臂所做的動作。戲劇中有生、旦、淨、末、醜等主要行當,每個行當的手勢都有一定的規範和含義。
淨角
淨角五指張開,謂“虎爪勢”,表示雄偉、勇猛;
小生
小生五指并合,拇指微屈,表示穩重;
老生
老生中指、食指微伸,其餘三指皆屈,表示衰老、遲鈍;
旦角
旦角中指倒下搭住拇指,食指挺直,無名指、小指微屈,狀若“蘭花”,謂“蘭花指”,表示溫柔、矜持。
當然,手勢語不僅僅是這些。劇中人物在表演中有喜怒哀樂等複雜表情,以體現人物思想性格的外在表象,通過不同的手勢語便可以把這種複雜的内心情感和思緒表達出來。這種在具體情節中靈活運用的手勢,是一種藝術化的形體“語言”。
手勢這種“語言”極其豐富,在表達事物方面有時連快捷的口頭言語都比不過它。
譬如舞台上沒有門,演員則可虛拟開、關門的動作來表現。虛拟的手法給戲曲藝術家帶來表演上的自由,大大開拓了表現生活的領域。在戲劇表演藝術中,有一種奇特的啞聯,令人拍案叫絕,這是由一方出聯對,另一方暫時無能應對,先是出現啞場,然後由另一個角色巧妙地借助手勢等動作應對(最後用道白誦聯)。
如湖南祁劇《孟麗君》中,當劇情發展到在金殿會審孟麗君時,奸臣阮龍光為了識破假孟麗君的榮蘭,故意以“龍珠扇,扇畫龍,手舞扇飛龍不動”的上聯要她應對。榮蘭的對聯功底不厚,她面對奸臣,怒火燃腔,霍然站起,手提羅裙,腳一踩,對阮吐了口唾沫。阮龍光惱羞成怒說:“望萬歲把她斬了!”就在這緊要關頭,女扮男裝,身為宰相的孟麗君笑着解釋:“她手提羅裙,露出繡鞋,這樣一蹬是啞對嘛!”接着念出這下聯:“鳳頭鞋,鞋繡鳳,腳蹬鞋響鳳難飛。”這時,榮蘭見小姐為她解了圍,趁機的反唇相譏:“是嘛,他連個啞對都不懂嘛!”這一來不僅羞辱了奸臣,而且為豐富劇情添上點睛之筆。
京劇表演藝術大師梅蘭芳生前特别注重手勢的表現力,将手勢視作一種特殊的語言及表演藝術,會根據各類劇情潛心研究、細心揣摩、精心塑造不同表現力的手勢。他一生改良和創造了許多造型優美、賞心悅目的手勢,都是結合劇中人物的思想情感有目的地設計出來的,他創造的一個個手勢無不蘊藏着深刻的含義,赢得國内外藝術界的高度贊賞。
1930年,梅蘭芳訪美演出時,美國戲劇評論家們對他在劇中的手勢津津樂道,驚贊這是“醉人的美”。當時美國有位專門研究人手美的美術家,拍攝了梅蘭芳很多的手勢,還有一位雕塑家依樣用石膏翻塑了梅蘭芳各種手勢的模型供人欣賞。
1934年,蘇聯對外文化協會邀請梅蘭芳以國賓身份到蘇聯作了為期3周的演出。蘇聯有名的戲劇家梅耶荷德看了梅蘭芳的表演後,激動地說:“梅先生的手勢可真叫絕,讓我們這些語言不通的外國觀衆也能理解劇中人的思想感情,看了梅先生的手勢,我覺得我們一些演員的手應該砍掉!”
左右滑動查看更多
著名的京劇創作理論家齊如山先生(1877~1962年)記錄梅蘭芳的手勢造型達50餘種,并逐一拍攝了照片,附以各手勢用于哪些劇目的簡要說明。在北京護國寺大街9号“梅蘭芳紀念館”,我們便可大飽眼福欣賞到梅蘭芳先生的50多種表演手勢圖。
對于廣大戲迷來說,解讀舞台上的手勢語很有必要,這對熟悉戲劇人物的思想情感不無裨益。
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