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 唐詩三首
知能演練活用
夯基達标
1.解釋下列加點的詞。
(1)吏呼一何怒( )
(2)猶得備晨炊( )
(3)八月秋高風怒号( )
(4)俄頃風定雲墨色( )
(5)秋天漠漠向昏黑( )
(6)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
(7)翩翩兩騎來是誰( )
(8)回車叱牛牽向北( )
2.下列加點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
A.高者挂罥長林梢 長夜沾濕何由徹
B.卷我屋上三重茅 三人行,必有我師焉
C.八月秋高風怒号 高者挂罥長林梢
D.下者飄轉沉塘坳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3.下列各項中,朗讀節奏劃分不正确的一項是( )
A.唇焦口燥/呼不得
B.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
C.可憐/身上/衣/正單
D.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4.對下列句子意思理解不準确的一項是( )
A.茅飛渡江灑江郊。
譯文:茅草亂飛,渡過浣花溪,散落在對岸江邊。
B.請從吏夜歸,急應河陽役。
譯文:請讓我今晚跟你一起回營去,趕快到河陽去服役。
C.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将惜不得。
譯文:一車的炭,一千多斤,太監差役們硬是要趕着走,老翁是百般不舍。
D.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譯文:雖然唯獨吹破了我的茅屋,自己受凍而死就足夠了!
5.按要求填空。
(1)《石壕吏》中表明差役兇暴、老婦凄苦的詩句是:
“ , 。”
(2)《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杜甫舍己為人、至死不悔的決心的兩句詩是:
“ , !”
(3)《茅屋為秋風所破歌》中表現詩人推己及人、憂國憂民的博大濟世情懷的詩句是:
“ , !”
(4)《賣炭翁》中表現賣炭翁處境與心情矛盾的詩句是:“ , 。”
課内品讀
(一)閱讀下面的唐詩選段,完成第6~7題。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節選)
杜 甫
八月秋高風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挂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歎息。
俄頃風定雲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卧踏裡裂。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6.“歸來倚杖自歎息”中的“倚杖”與詩中哪個詞(組)相照應?“我”歎息什麼?
7.“自經喪亂少睡眠”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二)閱讀下面的唐詩選段,完成第8~9題。
賣炭翁(節選)
白居易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鬓蒼蒼十指黑。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牛困人饑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8.賣炭翁“賣炭”是為了換得 和 。
9.下列對詩歌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項是( )
A.“伐薪燒炭”強調了賣炭翁勞動十分艱辛。
B.“何所營”交代了賣炭翁窮困不堪的生活狀況。
C.“可憐”表達了詩人對賣炭翁艱難處境的同情。
D.“願天寒”突出了賣炭翁不怕天寒地凍的精神。
課外拓展
類文閱讀
(一)閱讀下面的宋詩,完成第10~11題。
山 雨
翁 卷
一夜滿林星月白,亦無雲氣亦無雷。
平明忽見溪流急,知是他山落雨來。
10.本詩描繪了哪兩幅畫面?請結合所繪内容概括作答。
11.同樣表現雨的猛烈,本詩和杜甫的《茅屋為秋風所破歌》在寫法上有何不同?請結合詩歌,簡要分析。
(二)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第12~13題。
晴①
杜 甫
久雨巫山暗,新晴錦繡文②。
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雲。
竟日莺相和,摩霄鶴數群。
野花幹更落,風處急紛紛。
注①本詩是詩人流落蜀中時所作。②文:花紋,圖案。
12.這首詩的颔聯和頸聯是如何描寫景物的?有何作用?
13.尾聯中的“急紛紛”蘊含了詩人怎樣的感情?
表達交流
14.班内開展“走進古詩詞”的交流活動,曉琳找到一首唐朝詩人韋應物的詩,但漏掉了題目。請你從這首詩裡選一個詞語作為詩的題目,并簡述理由。
微雨衆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閑,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饑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體驗中考
15.(2017山東東營中考)依次填入橫線處的句子最恰當的一項是( )
春,是那樣嬌,那樣敏感,卻又那樣混沌無涯。一聲雷, ;一陣杜鵑啼, ;一陣風起, 。
①就猛然間驚醒了一山桃花
②便讓每一棵柳吟出一則則白茫茫、虛飄飄說也說不清聽也聽不清的飛絮
③則無端地惹哭滿天的雲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①③②
參考答案
夯基達标
1.(1)多麼 (2)還能夠 (3)号叫 (4)一會兒 (5)接近 (6)貧寒的士人 (7)輕快的樣子 (8)掉轉
2.B 解析 “三”都表示多數。A項,高/指時間長。C項,表示程度,深/上下距離大。D項,下面,低/表示一定範圍。
3.D 解析 正确朗讀節奏劃分應為: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4.D 解析 D項的正确翻譯應為:“即使唯獨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凍而死也甘心!”
5.(1)吏呼一何怒 婦啼一何苦 (2)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 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3)安得廣廈千萬間 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顔 (4)可憐身上衣正單 心憂炭賤願天寒
課内品讀
6.解析 “倚杖”的意思是“身體倚靠着拐杖”,可見“我”年老體衰,文中“老無力”與此意同。“我”歎息的原因需從“我”和家人、群童,乃至鄉鄰的生活狀況、戰亂紛擾的背景(“自經喪亂”可見“我”身處戰亂)來思考、歸納。
參考答案 老無力。歎息的内容:自己的苦,周圍人的苦,戰亂給人們帶來的痛苦。
7.解析 可根據詩歌内容及對詩人生平、作品風格的了解思考作答。杜甫這位詩人和他的生活背景都是大家比較熟悉的,這首詩隻要把握住了作者由己及人、關心民間疾苦、憂國憂民的情感就可作答。
參考答案 詩人從眼前的處境擴展到安史之亂以來的種種痛苦經曆,從風雨飄搖中的茅屋擴展到戰亂頻繁、殘破不堪的國家,表達了詩人關心民間疾苦、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
8.身上衣裳 口中食
9.C 解析 A項,“伐薪燒炭”隻是交代了燒炭需“伐薪”。B項,“何所營”的意思是“做什麼用”,體現不出賣炭翁的生活狀況。D項,“願天寒”突出了賣炭翁希望自己的炭賣個好價錢的心理。
課外拓展
10.解析 要在讀懂詩歌、理解内容的基礎上,發揮聯想和想象,扣住畫面,抓住形象,用生動、流暢的語言加以描述,不能偏離詩歌的意境、主題和詩人的情感。
參考答案 詩的前兩句描寫了山林之景:整整一夜,星月交輝,清光滿林,無雲無雷,一派晴和天氣。這是寫雨前之景。後兩句以“平明”二字與上文的“夜”字相照應,以“忽見溪流急”與上文的“星月白”“亦無雲氣亦無雷”相照應,而“溪流急”又與“他山落雨來”互為因果,前者為果,後者為因。這是寫雨後之景。
11.在描寫手法上,翁詩采用側面描寫,通過景色的描繪寫出了山雨的特點;杜詩則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相結合,前面叙事,後面抒情,中間夾雜着議論。
在抒情手法上,翁詩寓情于景,抒寫了詩人對山雨奇景的驚異之情;杜詩則直抒胸臆與借景抒情相結合,表達了詩人推己及人、關心民生疾苦、憂國憂民的博大胸懷、崇高理想和無私的奉獻精神。
12.解析 颔聯“碧知湖外草,紅見海東雲”中,“碧”“紅”是實寫,“湖外草”“海東雲”是虛寫;頸聯“竟日莺相和,摩霄鶴數群”中,“莺相和”是近景、聽覺,“鶴數群”是遠景、視覺。根據以上分析可以回答“如何描寫景物”。作用:詩人将“湖外草”“海東雲”“莺相和”“鶴數群”等幾種景物放在一起描寫,寫出了一派生機的巫山景色。
參考答案 選取典型的景物,發揮想象,動靜結合(視覺聽覺相結合、遠近結合、虛實結合)(任寫兩點即可),寫出了雨後初晴的巫山絢麗多彩、生機勃勃的景象。
13.解析 “急紛紛”是寫“野花”“落”時的情形,詩人正是通過“落花”這一意象表現出漂泊無依的傷感。
參考答案 “急紛紛”寫出了對野花紛紛凋零的憐惜(無奈、傷感)以及自己漂泊無依的憂傷(悲哀、抑郁)。
14.題目:田家。理由:因為這首詩寫了春耕時節田家辛勤勞動的場景。
15.B 解析 要結合具體語境以及形式表達的需要辨析作答。“一聲雷”與第③句的“惹哭滿天的雲”照應;雷聲在前,然後下起春雨來,山桃花開,柳絮飄飛。“杜鵑啼”是從聲音角度來寫,與下句“驚醒”照應。在春風的吹拂下,柳絮飄飛,所以,最後應該填寫第②句。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