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在國内市場表現較好,街上能見度也非常高。大家對于汽車的印象,像奔馳,大體印象是豪華舒适,對BMW寶馬,大多覺得操控性很好,那麼對于本田,大多的印象卻是“買發動機送車”! 這到底是怎麼來的呢?下面為您解密。
說起本田汽車,不得不提一下本田汽車創始人本田宗一郎,他是個技術宅男,在本田摩托車大獲成功後進軍汽車行業,開起來本田汽車的發展序章。
本田宗一郎最開始依據國情(二戰剛結束),日本缺少資源,開始做摩托車,并研發出了排量為50ML的摩托車發動機,至此本田發動機制造開始。
讓本田宗一郎由摩托車制造轉型汽車的原因,除了制造摩托車已經有不錯的基礎外,當時(1963年)日本決定整合國内汽車,最多隻能留下3個汽車車企。當時豐田和日産的份額很大,幾乎已經确定了,另外還有如三菱、鈴木等品牌,本田宗一郎這位技術宅男除了技術專研能力強,脾氣也是很強硬,不願意把自己的未來讓别人支配,就想法進入汽車行業。
當時的本田摩托車在賽場上已經有不小的名氣了,本田宗一郎就把方向調整到了汽車賽場:F1。
哪料到汽車發動機和摩托車發動機完全不一樣,汽車比賽使用的發動機性能要求也遠遠高于摩托車,于是首次參加F1比賽,這台本田在很短的時間内制造出的F1賽車用V12發動機,連比賽都沒有跑完,就出現故障,首次比賽便以失敗告終。
雖然這次首秀慘敗,但是本田的知名度還是極大的傳播到了世界,那時候的F1都是歐洲的天下,本田賽車的發動機、底盤、車身等部件全部是自己研發的,當時能做到的隻有很少的幾家,如大名鼎鼎的法拉利。
第二年本田繼續進入F1比賽,使用了改進了冷卻系統和優化發動機重量的V12發動機一舉得冠,當時發動機代号RA272E,共240匹馬力,比當時的法拉利210匹馬力的發動機還強悍。
後日本在國内嚴格要求汽車環保,和其他廠家隻研究尾氣淨化不同,本田直接對發動機下手,從發動機源頭上解決尾氣污染嚴重的問題,于是在1972年,大名鼎鼎的CVCC發動機問世,并通過了當時被認為是不可能通過的美國馬斯基法規(《美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被稱為“低公害發動機”。另外,此發動機也為現代節油性發動機打下了基礎。
再回到F1賽場,1987年是本田在F1賽場上封神的一年,RA167E發動機,1.5T,1050匹馬力,最大增壓4Bar,讓使用此款發動機的威廉姆斯橫掃賽場。為此,國際汽聯專門修改規則,要求渦輪增壓最大2.5Bar,來限制本田發動機的強力輸出。
之後的1988年本田按照新規定啟用新發動機,雖然馬力下降到了680匹,但是使用此款發動機的邁凱倫取得了最為巅峰的成績,邁凱倫車隊使用本田發動機,獲取了16場比賽中的15場,統治了整個賽季。
當時的邁凱倫和本田成了當時賽車上最大的熱門話題。于是國際汽聯再次修改規則,不容許渦輪增壓發動機進入F1賽場,于是1989年本田又搞出來了一台3.5L的自然吸氣發動機,這款V10發動機,幫助邁凱倫連續3年獲得冠軍,之後本田或許覺得沒意思,自己退出了F1。
雖然退出了F1,但是這些年的研發和這麼多年的高強度比賽所累積的經驗可不是白玩的,于是,本田在自己的量産車上,開始逐步使用賽車相關的技術,如後面出來的VTEC、紅頭機和NSX等。
當時本田還請來了車神塞納幫助調教發動機,NSX也使用了此款發動機。相比較歐洲頂級跑車的高昂售價,NSX的售價相當的親民,且性能一點不差于當時的超跑,于是當時提到本田,最多談論的就是發動機秒天秒地秒空氣,車身?就當作随發動機附送的了。
這裡重點提一下紅頭機,可以成為本田的信仰,帶有VTEC的紅頭機,油門踩到VTEC打開,高轉突變的發動機咆哮讓無數人陶醉。
本田VTEC的技術名稱叫可變氣門正時/升程技術,這個技術不僅可提升發動機的馬力輸出,且還能控制在低轉速時達到尾氣排放标準又兼顧低油耗等特點。
當年這項全新的技術推出之際,就率先搭載在代号為EG、EK版本的思域車型上(紅标,現在還有很對車改裝紅标),讓小排量車完成了扮豬吃老虎的創舉,也促成了後來著名的本田NSX超級跑車,震驚歐洲跑車市場。
另外,對于市面上的量産民用車來說,可能用不上發動機的極限狀态,但本田發動機的可靠性一直排在前列。受人诟病的是本田車一貫的配置低和不忍描述的NVH表現,使得發動機的光環再次放大,于是本田車“買發動機送車身”就這樣流傳下來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