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三綱五常中三綱指什麼五常指什麼

三綱五常中三綱指什麼五常指什麼

生活 更新时间:2024-07-26 05:08:15

三綱五常中三綱指什麼五常指什麼?何為三綱五常?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于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今天小編就來聊一聊關于三綱五常中三綱指什麼五常指什麼?接下來我們就一起去研究一下吧!

三綱五常中三綱指什麼五常指什麼(總論何為三綱五常)1

三綱五常中三綱指什麼五常指什麼

何為三綱五常?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于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系。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系的行為準則。

名教觀念是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名即名份,教即教化,名教即通過上定名份來教化天下,以維護封建社會的倫理綱常、等級制度。

▲三綱、五常這兩個詞,來源于西漢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書。但作為一種道德原則、規範的内容,它淵源于先秦時代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義禮智等倫理道德觀念。孟子進而提出“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倫”道德規範。

董仲舒按照他的大道“貴陽而賤陰”的陽尊陰卑理論,對五倫觀念作了進一步的發揮,提出了三綱原理和五常之道。董仲舒認為,在人倫關系中,君臣、父子、求全責備三種關系是最主要的,而這三種關系存在着天定的、永恒不變的主從關系:君為主、臣為從;父為主,子為從;夫為主,妻為從。亦即所謂的“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這三綱。三綱皆取于陰陽之道。具體地說,君、父、夫體現了天的“陽”面,臣、子、妻體現了天的“陰”面;陽永遠處于主宰、尊貴的地位,陰永遠處于服從、卑賤的地位。

董仲舒以此确立了君權、父權、夫權的統治地位,把封建等級制度、政治秩序神聖化為宇宙的根本法則。董仲舒又認為,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則是處理君臣、父子、夫妻、上下尊卑關系的基本法則,治國者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在他看來,人不同于其他生物的一個重要特點,在于人類具有與生俱來的五常之道。堅持五常之道,就能維持社會的穩定和人際關系的和諧。從宋代朱熹開始,三綱五常聯用。

名教觀念最初也始于孔子。孔子強調以等級名份教化社會,認為為政首先要“正名”,做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董仲舒倡導審察名号,教化萬民。西漢武帝時,把符合封建統治利益的政治觀念、道德規範等立為名分,定為名目,号為名節,制為功名,用它對百姓進行教化。稱“以名為教”。其内容主要就是三綱五常。但“名教”這個詞的出現是在魏晉時期,用來指以孔子的“正名”思想為主要内容的封建禮教。魏晉時期圍繞“名教”與“自然”的關系展開了論辯。王弼糅老莊思想于儒,認為名教出于自然;嵇康提出了“越名教而任自然”的思想;西晉郭象則認為名教即自然。宋明以後,名教被稱作“天理”,成為禁锢人們言行的桎梏。如違犯封建倫理綱常,即被視為“名教罪人”。

三綱五常和名教觀念,為封建階級統治和等級秩序的神聖性和合理性而辯護,成為中國封建專制主義統治的基本理論,為曆代封建統治階級所維護和提倡。它們作為封建社會的最高道德原則和觀念,被寫進封建家族的族譜中,起着規範、禁锢人們思想、行為的作用。2000多年來,它一直影響着中國人的國民性。當然,這種思想在一定時期也起到了維護社會秩序、規範人際關系的作用。

何為五倫?

五倫,即古人所謂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五種人倫關系。用忠、孝、悌、忍、善為“五倫”關系準則。孟子認為: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故應忠;父子之間有尊卑之序,故應孝,兄弟手足之間乃骨肉至親,故應悌;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内外有别,故應忍;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故應善;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倫理關系的道理和行為準則。

“五倫”是中國傳統社會基本的五種人倫關系,即父子、君臣、夫婦、兄弟、朋友五種關系,是狹義的“人倫”。古人以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為“五倫”。孟子認為:父子之間有骨肉之親,君臣之間有禮義之道,夫妻之間摯愛而又内外有别,老少之間有尊卑之序,朋友之間有誠信之德,這是處理人與人之間關系的道理和行為準則。《孟子·滕文公上》:“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别,長幼有序,朋友有信。”人倫中的雙方都是要遵守一定的“規矩”。為臣的,要忠于職守,為君的,要以禮給他們相應的待遇;為父的,要慈祥,為子的,要孝順;為夫的,要主外,為婦的,要主内;為兄的,要照顧兄弟,為弟的,要敬重兄長;為友的,要講信義。

人倫一詞,最早見于《孟子·滕文公上》。書中載,上古時候,人們“逸居而無教,則近于禽獸”。聖人“使契為司徒,教以人倫”。在《尚書·堯典》中,已有“慎徽五典”的說法,即要以五種美德教導自己的臣民。據《左傳》解釋,“五典”就是“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後來,孔子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增加了君臣關系。最後由孟子在整理和總結中國以往道德關系和道德規範的基礎上,全面地概括了封建社會裡人們之間的這五種基本的道德關系,并提出相應的道德規範。中國古代許多思想家,特别是儒家最重視人倫。據孟子說,古代設立庠、序、學校,“皆所以明人倫也”。一旦“人倫明于上,小民親于下”就能實現國治天下平的理想社會。2000多年來中國封建統治者一直強調用它處理人們之間的關系,以維護和加強封建的宗法等級制度。

何為九屬?

九代直系親屬。漢·揚雄《太玄·數》:“九屬:一為元孫,二為曾孫,三為仍孫,四為子,五為身,六為父,七為祖,八為曾祖父,九為高祖父。”同“九族”。

本文來自漢網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