誇人是件技術活,你信嗎?
夫妻二人一起去辦事,由妻子開車。到達後,丈夫為了展現對妻子的關切,誇獎妻子說:你今天開車很小心呢。
沒想到,妻子此時說:今天很小心?你這是什麼意思?我一直都很小心。
丈夫回應:我可不認為你一直都很小心。
妻子:我之前做了什麼危險的事情嗎?
這樣的場景你熟悉嗎?丈夫明明說了句表揚的話,妻子卻感覺是在批評自己——以一種不直接、不說透的方式。
另外一種常見的比如誇獎孩子時,“你這次做的特别棒,如果你做數學題時再細心點那就更好了。”
有點經驗的孩子,就會很清楚,這種暗含批評的“夾心三明治”表揚中所隐藏的真實意圖。
沒有人願意接受那個給予表揚的人,無緣無緣地淩駕于被表揚的人之上。除了絕對的上下級領導關系。生活中更沒有幾個人願意接受如此不真誠不走心的誇獎。
二、誇獎的做正确打開方式:多用“我——信息”
我們和家人、同事、朋友,甚至是和孩子之間,大都是基于平等關系進行溝通。
對于别人好的做法或者是語言,我們完全可以通過表達自己強烈的正面感受來進行反饋。比如自己的感激,解脫,愉悅,驚喜,開心與愛。
換句話說,就是通過準确地描述自己的情緒,或者其他與自己相關的信息,從而使他人了解我們的内心感受。比如以下這些, 你感受一下:
“今天早晨你收拾了自己的碗筷,這讓我感覺很好,因為我的工作量因此減少了”
“我很開心能和朋友聊很久,而且中間沒有被打斷過。”
“我看你把房間都收拾了,我真覺得如釋重負,因為我很害怕那些清理的工作。”
以上這幾句話,就是簡單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和情緒,誠懇且真實,沒有暗含批評和企圖改變他人,更不是對他人的評價。
發現了沒有?溝通的底層邏輯還是對對方情緒的體察和接納,因此,除了這些語言,我們還可以嘗試用積極的傾聽來進行回應。
在下的一段小對話裡面,這位媽媽就是通過積極傾聽而不是誇獎來回應孩子:
孩子:你認為我最近是不是進步了,媽媽?我都在打掃自己的房間了。
媽媽:聽起來,你覺得自己進步了,是嗎?
孩子: 是的,我覺得自己比之前有進步呢。
媽媽:你看到了自己的變化啊。
孩子:是啊, 不過我還是忘記了要倒掉我的廢紙簍。
媽媽: 這件事, 你确實不太容易記得住。
孩子:嗯,那我可能需要提醒,我試着寫個标簽挂在書桌旁吧。
這個媽媽就是像一面鏡子一樣如實地回應孩子的感受,沒有評價與試圖改變,引導孩子說出更多的想法。
記得樊登老師講過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大意是:管教孩子其實是不費力的,如果你使勁了卻還做不好,大概率是你管多了。不是省心的孩子不需要管教,而是不管教少管教有助于培養省心的孩子。
溝通不也是這個道理嗎?就像上面的對話中,媽媽其實也沒有做什麼,就是簡單地跟着孩子的節奏一步步回應,重複他的感受,不需要自己絞盡腦汁去想着怎麼改善狀況。結果高下立見。
所以下次再誇人,就試着多說些自己的正面情緒和感受吧。
當然每次與人溝通中的誇獎,不是都需要事先去設計的,事實上,我們也沒法做到。
比起技巧,更重要的是把自己發自内心的真情實感流露出來,對别人進行由衷的贊賞。
總結一下,誇獎要想走心,還是要多從自己的角度出發,多描述自己的感受和自己的受益點。
盡量避免評價他人,更不要試圖通過誇獎來讓别人做出改善。
溝通的重點在于學會積極的傾聽對方,如實真誠的反應對方的情緒,避免陷入自說自話,雞同鴨講的局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