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五髒六腑的生理功能和外在聯系

五髒六腑的生理功能和外在聯系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4 23:49:02

五髒六腑的生理功能和外在聯系(五髒六腑的生理功能)1

五髒六腑都是人體非常關鍵的組成部分,她們都是密切關聯的,一處有病就會影響多處,所以我們有必要了解各髒器的功能與作用。

一 五髒的生理功能

1. 心髒

心藏神,為君火,包絡為相火,代君行令。主血、主言、主汗、主笑。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絡包裹、衛護于外,它主要的功能是主血脈,是人體血液運行的動力。心又主神志,開竅于舌,其華在面。

(1)心主血脈,其華在面。指心有推動血液在脈管内運行,營養全身的功能。脈是血液運行的管道,心與血脈相通,血液能在脈管内循環不息,是靠心氣的推動作用,心氣的強弱,心血的盛衰,直接影響血液的運行。所以練功者重視調心,使心氣能更好的統轄血液的運行,以和暢血脈。

心氣旺盛,血脈充盈,循環通暢,則脈和緩有力,面色就顯得紅潤而有光澤,即謂其華在面;反之,心氣不足,血脈空虛,其面色就白無華。

(2)心主神明。神明,是指人的思維活動和意識狀态,都由心來主管。古人把心看作是五髒六腑之大主。練功家亦“全憑心意練功夫”,故有“調心”“調意”(精神活動)之說。

(3)心主汗液。汗為津液所化。津液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發汗過多容易傷津耗血,故有“血汗同源”“汗為心液”之說。

(4)心開竅于舌。心經别絡上行于舌,因而心的氣血上通于舌。所以心若有病,容易在舌體上反映出來,例如心血不足,則舌質淡白,心火上炎,則舌尖紅或舌體糜爛,心血瘀阻,則舌體紫暗或見瘀點、瘀斑。

練功人亦重視舌在煉功中的作用,例如“舌抵上腭”“舌攪海”等,可引發口液(津液)的旺盛分泌,氣血暢運。

2. 肝髒

肝藏魂,屬木,膽火寄于其中。主血、主目、主筋、主呼、主怒。

肝位于脅部,它的主要功能是藏血、主疏洩、主筋、開竅于目,其華在爪。

(1)肝藏血。是指肝能儲藏血液,并對周身血量的分布起調節作用。例如:當人體處于安靜狀态(入靜或睡眠)時,機體的循環血量減少,部分血液回流到肝髒儲藏起來,當活動時(勞動工作),肝内儲藏的血液又被運送到全身。

(2)肝主疏洩。疏洩,即舒展、通暢條達之意。肝氣的疏洩,直接關系到人體氣機的升降與調暢。具體有以下兩個方面。

第一,情志方面:人的精神情志活動,除心所主之外,與肝關系密切,古人說肝主謀慮,謀慮是思維活動。肝氣疏洩正常,氣血平和,心情舒暢;如果肝失疏洩,氣機不暢,可導緻情志異常變化,情緒抑郁或亢奮。所以練功要求放松入靜,情緒安甯,使肝氣舒和條達,心情自然舒暢。

第二,消化吸收方面:肝的疏洩功能,不僅調暢氣機,協助脾胃之氣的升降,而且還與膽汁的分泌有關,如肝失疏洩,可影響到脾胃的消化功能和膽汁的分泌與排洩,從而出現消化不良的病變。

(3)肝主筋,其華在爪。古人認為“肝主身之筋膜”,筋膜是一種聯絡關節、肌肉,專司運動的組織,肝能主筋膜,是由于筋膜有賴于肝血的滋養,隻有肝血充盈,才能使筋膜得到濡養,維持正常的運動。

“爪為筋之餘”。肝血的盛衰,可以影響到爪甲的榮枯變化。肝血足,筋強力壯,爪甲堅韌;肝血虛,筋軟無力,爪甲多薄而軟,甚至變形而易脆裂。故稱“其華在爪”。

(4)肝開竅于目。因肝主藏血,其經脈上聯于目系,《内經》說:“肝受血而能視”、“肝氣通于目,肝和則能辨五色矣。 ”所以目能發揮視覺功能,是依賴肝血的濡養,故肝的功能是否正常,往往反映于目。

古代氣功認為:人一身皆陰,唯雙目屬陽,通過閉目内視,被内視的部位就能起調治作用。所以《黃庭經》中有“恬淡閉視内自明”,《奇經八脈考》中的“返觀”說也如是。

3. 脾髒

脾藏意,屬土,為萬物之母。主營衛,主味,主肌肉,主四肢。

脾位于中焦,生理功能主運化、升清、統血,主肌肉及四肢,開竅于口,其華在唇。

(1)運化、升清。脾主運化的作用包括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濕。運化水谷精微,是指消化飲食和吸收、運輸營養物質的功能;運化水濕,是指脾有促進水液代謝的作用。飲食入胃,經過胃與脾的共同消化作用,其中的營養精微,還須通過脾的運輸布散到全身,以營養五髒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組織器官,同時又把各組織器官利用後多餘的水液,運輸、排洩于體外,使體内各組織器官既得到津液充分的濡潤,又不緻有水濕的潴留。故有“脾為後天之本”及“脾為氣血生化之源”之說。

所謂“升清”,是指精微物質的上升與輸布,脾主運化的功能主要是脾氣的作用。其功能特點,以上升為主,脾能将水谷精微上輸于肺,再通過心肺的呼吸、循環功能營養全身。

(2)脾主統血。統,控制之意。脾氣能統攝血液,使之正常運行,不溢于血管之外。

(3)脾主肌肉、四肢。脾髒将水谷精微輸送到全身肌肉,以起營養作用。脾的運化功能是否健旺,關系到肌肉的壯實或衰萎。輸送營養充足,則肌肉豐滿,四肢的活動輕勁有力;脾失健運,清陽不布,營養不足,則肌肉萎軟,四肢疲弱無力。

(4)脾開竅于口,其華在唇。人的食欲、口味等與脾的運化功能有關,脾氣健旺,則食欲、口味正常;若脾失健運,則食欲減退,口淡無味。脾的功能好壞,也可以從口唇反映出來,如脾氣健運,肌肉營養充足,則口唇紅潤而有光澤;脾氣不健,則口唇淡白或萎黃無光澤。

4. 肺髒

肺藏魄,屬金,總攝一身元氣,主聞,主哭、主皮毛。

肺位于胸中,上連喉嚨,開竅于鼻。生理功能是司呼吸,主一身之氣,主宣發,肅降,外合皮毛,通調水道。

(1)主氣、司呼吸。包括呼吸之氣,和充斥于全身之氣。肺有呼吸的功能,肺是氣體交換的場所。人體通過肺吸入自然界的清氣,呼出體内濁氣,吐故納新,使體内外氣體得到不斷交換。

充斥于一身之氣,指的是宗氣。宗氣是水谷之清氣與肺所吸入之清氣相結合而成,積于胸中,上出喉嚨以司呼吸,又通過心脈而布散全身,以維持機體的正常生理功能活動。

(2)肺主宣發、外合皮毛。宣發,即布散之意,所謂宣發,是指通過肺氣的推動,使氣血津液輸布全身,以濕潤腠理皮膚的作用。肺司呼吸,而皮膚之汗孔,也有散氣調節呼吸的作用,所以肺與皮毛在生理上是緊密關聯的,故說外合皮毛。

氣功鍛煉,十分重視肺功能的鍛煉,常應用在養生、治病上,如《諸病源候論》介紹的右側卧、口吸氣、鼻出氣,可以消除心下痞鞕的症狀。特殊的呼吸形式,構成了特殊的治病方法,諸如氣沉丹田,循經布氣等等。

(3)肺主肅降、通調水道。肅降,即清肅下降之意。肺居于胸廓,肺氣以清肅下降為順,肺氣的不斷肅降,可使上焦水液下輸膀胱,保持小便通利。故有“肺主行水”、“肺為水之上源”的說法。

(4)肺開竅于鼻。鼻是呼吸之通道。鼻的通氣和嗅覺功能主要依靠肺氣的作用。肺氣和暢,則呼吸利、嗅覺靈敏。故有“鼻為肺竅”、“肺氣通于鼻”之說。

5. 腎髒

腎藏志,屬水,為天一之源,主聽,主骨,主二陰。命門為相火之源,天地之始,藏精生血,降則為漏,升則為鉛,主三焦元氣(引自《本草綱目》序例)。

腎位于腰部,左右各一。腎是主宰人體生長發育、生殖及維持水液代謝平衡的重要髒器。主要生理功能是藏精、生髓、主骨,是生殖發育之源,主納氣,主水液,開竅于耳及二陰,其華在發。

(1)腎藏精,主發育與生殖。藏是儲存的意思。精是構成人體的物質基礎,也是各種機能活動的物質基礎。精分為先天之精和後天之精,先天之精禀受于父母,後天之精來源于飲食的精微(營養),故有腎受五髒六腑之精而藏之。精能夠化氣,腎精所化生之氣,稱為腎氣。腎的精氣包含着腎陰和腎陽,腎陰又叫元陰、真陰;腎陽又稱作元陽,真陽。腎陰腎陽是人體生命的根本,對機體的髒腑組織有濡潤、滋養和溫煦、生化的作用。腎中陰陽猶如水火一樣寄于腎,故前人有腎為水火之宅的說法。腎的精氣盛衰,直接關系到生殖和生長發育的能力。精氣旺盛則生長、發育、生殖的功能充沛。腎藏精的功能失常,則生長發育和生殖能力必将受到影響。

“腎為先天之本”。腎是生命的根本,這在醫學界或氣功界都十分重視。古代養生有“起火得長安”之法,“火”即腎中元陽、生命之火,隻要命火溫運,生命都能長久安康。氣功有“煉精化氣、煉氣化神、煉神還虛”之說,認為精、氣、神是相互轉化的。氣功意守都注重意守命門,中醫有左腎右命之說,認為命門在兩腎之間,命門火就是腎陽;稱之為命門,這是強調腎中陽氣的重要。

(2)腎主水液。是指腎髒有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功能,這一功能是靠腎的氣化作用。氣化正常,開合有度。開,是指代謝的水液得以排出;合,是指機體所需要的津液能留在體内。如腎的氣化功能失常,開合不利,可造成水液代謝障礙,發生水腫、小便不利等症狀。

(3)腎主納氣。呼吸雖是肺所主,但吸入之氣,必須下及于腎,由腎攝納,故有“肺主呼氣,腎主納氣”、“肺為氣之主,腎為氣之根”的學說,隻有腎氣充沛,攝納正常,才能使氣道通暢,呼吸均勻。如腎氣虛而不能納氣,則會出現動則氣急,呼吸困難的病變。練功中常有氣沉下丹田或直達命門、會陰等,就是助腎納氣。

(4)腎主骨、生髓,其華在發。腎主骨生髓,是腎的精氣促進生長發育的一個方面。腎藏精,精生髓,髓居于骨中,骨賴髓以充養,故腎精充足,則骨絡得到髓的充分滋養而堅固,動作輕勁有力。故有腎者作強(能負重力)之官(器官之意)之稱。

精和血相互資生,精足則血旺,毛發的濡養來源于血,生機則根于腎氣,故說其華在發。毛發的生長、脫落、潤澤或枯槁,均與腎的精氣盛衰有關。

(5)腎開竅于耳及二陰。聽覺功能的好壞,依賴腎精的充養,腎精充足,則聽覺靈敏。佛家功有天眼通、天耳通等六神通功法,能視遠聽遠,都與腎精充盛,精氣相互轉化,充養耳目有決定作用。

二陰,指前陰(外生殖器)和後陰(肛門)。尿液的排洩及生殖功能,皆為腎所主。大便的排洩,也要經腎的氣化作用才能順利排洩,故有腎開竅于二陰和司二便之說。

五髒六腑的生理功能和外在聯系(五髒六腑的生理功能)2

二 六腑的生理功能

1.膽腑

膽屬木,為少陽相火,發生萬物,為決斷之官,十一髒腑之主。

膽附于肝,内藏“精汁”。精汁即膽汁,味苦色黃,來源于肝,受肝之餘氣而成,故稱膽為“中精之府”。膽汁流洩下行,注入腸中,以助消化食物。肝膽相表裡。膽氣的盛衰可涉及情志活動的變化,故而古人有膽主決斷、勇怯與否的見解。

2. 胃腑

胃屬土,主容受,為水谷之海,倉廪之官。

胃位于膈下,上接食道,下通小腸,主受納,腐熟水谷,古人稱為“太倉”、“水谷之海”。飲食入口,經食道,容納于胃,由胃腐熟消磨,下傳小腸,其精微物質通過脾的運化供養全身。曆代醫家、養生家都重視調養胃氣,故有“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之說。“揉腹”調息可改善脾胃運化功能,攝取水谷精微營養全身。脾胃互為表裡,為“後天之本”。

3. 小腸

主分泌水谷,為受盛之官。

小腸位于腹腔,上接胃,下連大腸,主要功能是将胃傳下來的水谷作進一步消化,分清泌濁(清為營養精微,濁為糟粕),清者由脾輸送全身濡養機體;濁者通過闌門下注于大腸,成為大便由肛門排出;代謝剩餘水液滲入膀胱,成為小便排出體外。心與小腸相表裡。

4. 大腸

大腸屬金,主變化,為傳送之官。

大腸上接小腸,下端為肛門,主要功能是排洩糟粕。飲食經過脾、胃、小腸的消化吸收後,進入大腸,大腸再吸收其中部分水分,使食物殘渣成為糞便,經肛門排出體外。肺與大腸相表裡。

5. 膀胱

主津液,為胞之府,氣化乃能出,号州都之官,諸病皆幹之(相幹之意)。

膀胱位于下腹,是人體主持水液代謝的器官之一,有貯藏尿液和排尿的作用。中醫認為人體水液代謝通過肺、脾、腎、三焦等髒腑的作用,布散全身,被人體利用後,下達膀胱,生成尿液,通過氣化作用排出體外。若氣化不力,則小便不利,或成尿閉或點滴不暢。膀胱失于約束,則尿頻或小便失禁。

6. 三焦

三焦為相火,分布命門元氣,主升降出入,遊行天地之間,總領五髒六腑、營衛、經絡、内外上下左右之氣,号中清之府。上主納、中主化、下主出(引自《本草綱目》)。

三焦是上焦、中焦、下焦的合稱,是六腑之一。三焦不是一個獨立的内髒組織,是指軀體髒腑的部位和内髒功能的概括。上焦,是指橫膈膜以上部位(胸部),包括心、肺等内髒;中焦,是指橫膈膜以下至臍的部位(臍以上的腹部),包括脾、胃等内髒;下焦,是指臍以下的腹部,包括肝、腎、膀胱、小腸、大腸、女子胞等髒器,其中肝的部位雖然較高,但在生理和病理方面與腎關系密切,所以肝腎同屬下焦。因為人體十二髒腑(含奇恒之腑)中,唯三焦最大,故有“孤府”之稱。它的主要功能是主持諸氣,總司人體的氣化活動,是通行元氣和水谷運行的道路。元氣發源于腎,但必須借三焦的通道才能敷布周身,以激發推動各個髒腑組織的活動。因此,氣化功能好,三焦通行元氣、運行水谷、疏通水道的功能得以正常發揮,新陳代謝就正常,生長發育就正常。

五髒六腑的生理功能和外在聯系(五髒六腑的生理功能)3

附:奇恒之腑

奇恒之腑,是指:“腦”、“髓”、“骨”、“脈”、“膽”、“女子胞”(子宮)等器官,奇,有奇異之意,引申為不同于一般的意思。恒,是恒定不變的意思。奇恒之腑是指上述這些不同于一般髒腑(五髒六腑)的腑,它們的形體似腑,但作用卻又類似髒(有儲存精氣的作用),它們基本上不與其他髒腑相配,屬于人體重要的一部分。例如:

“膽”:它是“傳化物而不藏”(膽汁不斷疏洩流出,參與脾胃消化)該是屬腑,但膽内藏有“精汁”,膽汁是清淨不濁的,從這點看它卻又似髒,故而它列為奇恒之腑。

“腦”:腦位于顱内,“腦為髓之海”,腦是由髓彙集而成的。腦與精神活動有關,稱“腦為元神之府”,又有“人之記性,皆在腦中”的記載,前人雖然對腦的生理、病理有一定的認識,但是在中醫髒腑學說中,卻更多地把有關腦的生理和病症歸屬于五髒,如前面說的:心藏神、肝主怒等等,這與現代醫學截然不同。

“女子胞”:女子胞又名胞宮、子宮,位于小腹,是女性的内生殖器官,與腎髒及沖、任脈的關系最密切,具有生殖和養育胞胎的作用。督脈能總督一身之陽經,稱為“陽脈之海”,其經脈起自胞中;任脈總任一身之陰經,有“陰脈之海”的稱号,其經脈亦起于胞中。

人體各髒腑雖各有不同的生理功能,但髒與髒、髒與腑、腑與腑之間是相互聯系的,它們各有分工不同,又互相協調,形成髒腑生理活動的整體性。在病理變化時,髒腑之間也是互相影響的。宋代的《金丹四百字序》中指出:“眼不視而魂在肝,耳不聞而精在腎,舌不聲而神在心,鼻不香而魄在肺,四肢不動而意在脾,故曰五氣朝元。 ”這與祖國醫學理論中的肝開竅于目,腎開竅于耳,心開竅于舌,肺開竅于鼻,脾主四肢是一緻的,這樣可以使“魂在肝而不從眼漏,魄在肺而不從鼻漏,神在心而不從口漏,精在腎而不從耳漏,意在脾而不從四肢孔竅漏”。從而使五髒神安,《金匮要略》中指出“若五髒元真通暢,人即安和”。

五髒六腑的生理功能和外在聯系(五髒六腑的生理功能)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