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洞見·念念
人這一生,到底該怎麼過?
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寫道:
“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卻擡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是理想,是藝術,而六便士則代表了現實與凡俗。
通往理想的路從來都不好走,可這并不代表現實無法改變。
總有一些人,一路披荊斬棘,穿越種種阻礙,直至親手摘下了心中的月亮。
如果你也不想被生活所選擇,不如就從現在起,去做那個主動選擇生活的人。
1
顧此失彼,本是生活常态
小說的主人公叫斯特裡克蘭,在他離家出走之前,一直過着普通人的生活。
斯特裡克蘭生活在倫敦,從事證券經紀人的工作,和妻子共同養育着一兒一女。
在外人眼中,他們相敬如賓,經濟寬裕,生活體面。
如果不出意外,一切就會如作者在文中對他們晚年生活的想象一樣:
最後,他們功成身退,子孫滿堂,其樂融融,當他們年事已高,他們步入墳墓。
但意外還是發生了。
有一天,安穩的生活被斯特裡克蘭突如其來的舉動打破。
留下一封信後,他遠走巴黎,并交代,自己“去意已決,不容更改。”
斯特裡克蘭一定是變心了,才抛棄妻子和别人在一起,這是所有人,包括他的妻子對此唯一能想到的理由。
事實卻并非如此。
自那之後,“我”受斯特裡克蘭夫人囑托,前往巴黎勸回斯特裡克蘭,并因此而得以了解到真相。
斯特裡克蘭身邊既沒有美女,過得也并非是什麼紙醉金迷的生活,而是栖身在一家髒亂破爛的小旅館中,看起來落魄至極。
“我”原本準備了很多說辭,想好好責問斯特裡克蘭一番,都被他照單全收。
他坦然地承認自己的“罪行”,卻并沒有半點後悔之意。
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我身不由己。
一個人掉進水裡,他遊泳遊得好不好沒關系,反正他得掙紮,不然就得淹死。
這是斯特裡克蘭最終給出的理由。
原來,他從小就想當個畫家,可他父親并不同意,覺得畫畫沒前途,堅持讓他做生意。
結了婚有了孩子後,又需要擔起責任,努力工作養家糊口,隻能一再壓抑對畫畫的渴望。
直到四十歲這一年,他終于決定拿起畫筆,去巴黎尋夢。
而為此,他就必須放下現實的羁絆,穩定的工作,美滿的家庭,可愛的孩子……
看起來,這很殘忍,實則生活就是這樣,魚和熊掌本就不可兼得。
《次第花開》中有句話:
“如果事事都如意,那就不叫生活了,生活就是一邊失去,一邊擁有。”
成年人的世界,顧此失彼是常态,得到一些,就免不了失去一些。
每種自由,都有成本;每種生活,都有遺憾。
你能夠做的,就是認清自己想走的路,然後,承擔起相應的後果。
2
沒有完美的選擇,隻有适合的人生
作家劉瑜曾這樣評價斯特裡克蘭:
“被夢想俘虜的人就是在追逐自己的噩運。”
這句話,很貼切地總結了斯特裡克蘭的後半生。
從下決心去巴黎學畫的那一天,斯特裡克蘭就徹底告别了安穩,踏上了一條充滿艱辛坎坷的路。
在巴黎,他過着饑寒交迫的日子,盡管努力學畫,但畫作根本得不到認可,連一幅畫都賣不出去。
由于生活困難,缺乏營養,他變得越來越消瘦,身上的穿着也越來越破爛。
有整整半年的時間,他每天隻靠一個面包,一瓶牛奶度日。
生病時,連買藥的錢都沒有,隻能躺在小閣樓裡奄奄一息,幸虧被朋友斯特洛夫及時相救,才逃過一劫。
為了謀生,斯特裡克蘭不得不出賣苦力,他當過藥品推銷員,油漆工,後來又淪落街頭成了碼頭工人。
但就是這樣一個窮困潦倒的人,卻又讓人忍不住對其産生崇敬之情。
毛姆在書中寫道:
斯特裡克蘭的卓越之處在于,和大多數人不同,他完全漠視生活的舒适,完完全全過着一種精神生活。
住在哪裡,吃些什麼,這些問題對他來講,根本無所謂。
他的全身心都隻傾注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畫畫。
對繪畫的熱愛,已經融入了他的骨血,成為自内而外迸發的一種力量。所以,哪怕吃再多苦頭,嘗過再多失敗,也無法動搖他的意志。
事實上,在學畫的過程中,斯特裡克蘭一直在有意克制享樂的欲望,甚至把現實的種種苦難都當成是修行。
這也是為什麼,他在畫室裡,放着柔軟的扶手椅從來不坐,隻坐硬闆凳的原因。
斯特裡克蘭是強大的,也是清醒的。
在月亮和六便士之間,他選擇了前者,為此付出一切,他義無所顧。
因為他深知,這才是真正适合自己的路。
其實,人生不怕路難走,怕的是,你總是一邊走,一邊後悔。
這世間沒有完美的選擇,全靠權衡與取舍。
成年人的勇敢,是既然選擇了遠方,就風雨兼程。
3
求仁得仁,是謂幸福
斯特裡克蘭生命中的最後幾年,是在塔希提島上度過的。
在這座與倫敦遠隔萬裡的南太平洋小島上,他終于找到了理想中的家園。
但命運似乎并不打算就這樣成全他,在過了三年的平靜日子後,斯特裡克蘭患上了麻風病。
這是一種極為殘酷的疾病,無法醫治,隻能任由身體日漸潰敗腐爛。
而對于病痛所帶來的折磨,斯特裡克蘭依然選擇了默默忍受,沒有半句怨言。
他隻是更加醉心于繪畫,把自己關在房間裡,開始在牆上畫作。
哪怕雙目已經失明,也要抓住所剩不多的時光,畫出内心最想要表達的一切。
可以想象這樣一個場景:
在孤島的叢林深處,斯特裡克蘭手拿畫筆,日複一日,面對着一間簡陋的土屋。
他什麼也看不見,唯有憑着一腔摯愛,将自己對塵世的理解,對精神世界的不懈探索,都傾注于滿牆壁畫上。
世界離他而去,又自他心中而生。
多麼令人動容。
随着作品的完成,他遠離凡俗的、備受折磨的靈魂終于得到了安放。
他甘願赴死,因為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已經達到了。
這是文中對于斯特裡克蘭的評價,也是對這個故事最深刻的總結。
看過這本書的人應該知道,斯特裡克蘭的現實原型是印象派畫家高更。
高更曾是一位股票經紀人,有着豐厚的收入和美滿的家庭。三十五歲時,為專心緻力于繪畫,毅然辭去工作,後又與家人基本斷了聯系,長期過着離群索居的生活。
在外人眼中,或許像高更和斯特裡克蘭這樣的人,為了尋夢而付出的代價太過慘重。
但隻有他們自己才會明白,那種活出自我的快樂,是用多少世俗的安逸都無法換取的。
世間非淨土,各有各的苦。追求理想需要艱難冒險,選擇安穩需要放棄内心所愛。
人生,哪條路都不好走,唯有求仁得仁。
正如有話所言:世界上隻有一種成功,就是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生。
有人星夜趕科場,有人辭官歸故裡,無須評判孰是孰非。
隻要得到的,是自己真正想要的,就是幸福。
▽
很喜歡書裡的一句話:“上帝的磨盤轉動得很慢,但卻磨得很細。”
命運不會放過誰,同樣的,也不會辜負誰。
無論當下處于什麼樣的境地,都要相信,你所付出的,都會在點滴間成就你。
不為昨天而後悔,隻為今天而努力。
奮勇向前,哪怕用盡全力卻依然平凡一生,但那就是屬于我們的獨一無二的人生啊。
點個【贊吧】,在這滿是六便士的人間,願我們都能忠于自己,心有明月,無畏無懼。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斯特裡克蘭德卻拒絕成為大衆。滿地都是六便士,隻有他擡頭看見了月亮。對這本書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鍊接即可購買。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