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第12個“世界海洋日”。近年來,東莞深入貫徹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在打造陸海統籌的産業體系、海岸帶生态文明建設等方面持續用力,推進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預計2020年,全市海洋總産值将達到約1110億元,年均增長約8%,海洋總産值占全市GDP的12%左右,海洋三次産業結構進一步調整優化為3: 42: 55。
改造後的茅洲河
去年東莞港完成貨物吞吐近2億噸
依托優越的區位優勢,以東莞港為龍頭的海洋交通運輸業保持較快增長。全市共建成碼頭97座,生産性泊位165個,其中萬噸級及以上泊位33個。2019年,東莞港完成貨物吞吐量1.98億噸,同比增長20.65%,位列全省第4位,集裝箱吞吐量完成404.77萬TEU,同比增長13.71%。
南沙大橋
東莞還開廣東中歐進口班列先河,打通“中歐進口海鐵聯運通道”,實現“鐵轉水”“水轉鐵”進出口物流雙向通道轉換,開設集裝箱班輪航線19條,船舶可通達珠三角各市、國内沿海及周邊國家和地區。
去年12月,虎門港綜合保稅區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成為東莞正式獲批的第二個國家級平台,使得東莞實現了高層次海關特殊監管平台的曆史性突破。截至目前,虎門港綜保區現已有近50家企業入駐并開展業務。
威遠島
去年4月,連接東莞沙田和廣州南沙的南沙大橋正式通車,成為珠江口海域除虎門大橋外第二條通道。此外,沙田港灣大橋、濱海灣新區灣區大道、海灣大道、濱海灣大橋、濱海大道建設加速推進,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預計今年開工,獅子洋通道、蓮花山通道正在抓緊開展前期研究,便捷的濱海交通運輸體系正加快形成。
挖掘濱海旅遊資源
作為我國近代史開篇地,東莞以威遠島為依托,着力打造“中國近代史開篇地”曆史文化旅遊品牌。2019年,全市接待國内遊客4343.63萬人次,增長7.7%。旅遊總收入574.16億元,增長8.5%。
濱海灣新區效果圖
在打好特色旅遊牌的同時,東莞正結合海岸帶的資源情況積極挖掘濱海旅遊新業态、新路線,特别是積極挖掘生态旅遊資源,探索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路徑。近年來,挖掘打造了麻湧華陽湖國家濕地公園、沙田穗豐年濕地公園等海岸帶生态旅遊品牌,生态效益和經濟效益顯著。此外,以國際視界引入國際知名設計團隊在濱海灣新區規劃設計40公裡濱海景觀活力長廊,濱海公園、馬拉松、海上觀光等現代化濱海旅遊形态未來可期。
華陽湖
形成海岸帶綜合開發新格局
東莞正着力打造的兩大戰略平台,也與海洋經濟息息相關,逐漸形成了分工明确的海岸帶綜合開發新格局。
濱海灣新區連接南沙前海、鄰近港澳,由交椅灣、沙角半島和威遠島三大闆塊組成,規劃面積84.1平方公裡,是東莞參與大灣區建設的主陣地。新區提出構建“一廊兩軸三闆塊”空間格局、“一廊三綠心三水系”生态空間布局,聚焦“人工智能、生命健康”兩大産業方向,全力推動濱海灣大道等一批基礎設施建設,OPPO、紫光、正中、歐菲等一批重大産業項目穩步落地。
東莞水鄉功能區是省級重點發展平台,包括中堂、望牛墩、麻湧、洪梅、道滘等5鎮,面積266 平方公裡,占全市10.8%。水鄉功能區努力打造成為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的新增長極,建設高質量統籌發展示範區。根據規劃,水鄉功能區将充分利用濱海臨港的區位優勢和生态資源的本底優勢,在現代物流、生命健康和海工裝備等領域謀求突破與發展。
東莞港
整治修複海岸帶生态環境
近年來,東莞持續加大水污染防治力度,出台一批中長期機制。在近岸地區關停和搬遷一大批電鍍、漂染、造紙等重點污染企業,全面加快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廠和截污管網等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全面開展入海排污口清查,全面完成非法入海排污口整治,加大入海河流污染整治,全市9條入海河流中已有7條消除劣V類水體,海水水質實現根本性轉變的拐點更加快形成。
在做好污染防治的同時,東莞大力推動海岸帶生态環境的整治修複。濱海灣新區從規劃入手,推動建設由濱海景觀活力、威遠島森林公園、濱海灣中心農業公園、磨碟河濕地公園以及太平水道水岸公園帶、磨碟河水岸公園帶、茅洲河水岸公園帶組成的“一廊三綠心三水系”,投入超過1億元的東寶公園項目已經動工。
華陽湖
東莞還堅持生态修複和集中集約使用海域和岸線資源,實施海岸線使用占補制度,凡占用海岸線的項目均要求按1:1.5(自然岸線)或1:0.8(人工岸線)的比例整治修複具有自然海岸形态特征和生态功能的海岸線。着手編制《東莞市海岸線整治修複三年行動計劃》,推動建設濱海濕地、魅力沙灘、生态化海堤等重大整治修複工程,努力打造與“灣區都市、品質東莞”相适應的活力海岸帶。
【記者】郭文君
【通訊員】謝詠麟
【作者】 郭文君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 客戶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