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别再讓身高的問題自卑啦

别再讓身高的問題自卑啦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03 16:10:02

身高永遠是人類的焦慮之一,但不同的時代卻有不同的身高焦慮元素。

近段時間,《中國居民營養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年)》公布,中國18-44歲的男性和女性平均身高分别為169.7厘米和158厘米,與2015年相比分别增加1.2厘米和0.8厘米。6-17歲的男孩和女孩各年齡組身高平均分别增加了1.6厘米和1厘米。

對于國人身高的這種現狀,很多人并不滿意。不少人内心還是希望自己的身高能夠更高,因為信息時代不隻是看顔值,也看身高。“矮,選個專業要被學校挑,談個戀愛要被對象挑,逛個商場要被衣服挑,找個工作要被公司挑,煩惱有誰懂?”

更讓中國青年男性自卑的是,女孩相親要求男方的理想身高是180厘米,其後是185、183和178厘米。

而且,在網絡直播下,身高焦慮進入千家萬戶,擾亂芸芸衆生,尤其是家有孩子初長成。

在絕大多數人心目中,身高是越高越好,恨不得鶴立雞群,才能在職場、薪金、升遷和婚戀中占到先機,甚至身高就是競争力和生産力。

别再讓身高的問題自卑啦(你有沒有身高焦慮)1

決定人的身高其實有兩類因素。一是遺傳,二是後天環境。對25萬人的基因組研究後,幾年前美國人體性狀遺傳研究協會公布了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關于人類身高的全基因組關聯研究(GWAS)項目結果。與人類身高有關的基因有697個,分布在424個基因區域,但是,這些基因并非隻是單獨起作用,而是相互制約,最能起作用的基因也不過能使身高增加約2厘米。

顯然,僅僅依賴于基因并不能有效和迅速增進身高,而且現階段科學還不能提供任何一種依賴基因來增進身高的方式。

除了基因,後天因素,包括生活方式和環境同樣決定着身高,主要體現在營養、運動和睡眠上。

盡管有“一杯牛奶強壯一個民族”的說法,并且認為是牛奶喝得多才讓日本人在短短幾代就大幅增加了身高,但是這一說法也遭到質疑。不過,在現實中,中國人喝牛奶的确不達标,《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最新版2019)中建議每人每天飲奶300克。但實際上中國城鄉居民平均每人每日奶類攝入量隻有26.5克,其中城市居民為65.8克,農村居民隻有11.4克。

有條件的人家牛奶當然要喝,但無論有無條件,也别隻是盯着牛奶,能使身體強壯和增加身高的還有很多營養物質,如可以替代牛奶的豆腐、豆奶、豆制品等,還有各種肉類、蛋類、蔬菜、水果和主食(大米、面粉)等。隻要遵循《中國居民膳食指南》的基本原則,并且給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青少年多補充一些營養,就能為其長到理想的身高提供堅實的基礎。

别再讓身高的問題自卑啦(你有沒有身高焦慮)2

适當和充分的體育鍛煉同樣會促進身高增長。運動是刺激骨骼增長的有效因素,在運動負荷的刺激下,可促使骺軟骨細胞分裂增殖,促進骨骼的生長。而且,這種刺激骨骼增長是有時間限制的,女性16歲、男性20歲之前,超過這個年齡,骨骺線就會閉合,此後無論如何再努力鍛煉,也不會使身高增長,當然會使身體強壯。

由于種種原因,中國中小學生中僅有18%能做到每天一小時的體育運動,40%的學生甚至達不到平均每天半小時的鍛煉時間。這也可以解釋,由于營養并不差,但又不能進行鍛煉以刺激骨骼發育生長,所以中國孩子的營養不是用在長身高上,而是用在讓身體發胖上。

睡得好同樣長得高。睡眠時間充足和睡眠質量好能促進生長激素的正常和大量分泌,生長激素能直接作用于全身組織細胞,促進組織中蛋白質的合成,增加細胞的體積和數量,促進機體生長,并促進長骨的骺軟骨細胞增生,加速骨與軟骨的生長,使人長高。在睡眠後45-90分鐘生長激素開始分泌,平均在睡眠後70分鐘達到分泌高峰。

正因為如此,教育部近日再次要求,小學生每天睡眠時間應達到10小時,初中生應達到9小時,高中生應達到8小時。這個要求不隻是為了學生的健康,也是為了讓下一代不僅有正常的身高,還能有超出預期但也是符合客觀規律的身高增長。

要想有理想的身高,顯然需要從上述方方面面着手,也要對當今市場上的種種增高産品保持警惕,不能輕易做韮菜。所謂的長高保健品、長高神器、長高鈣片、長高激素、長高藥物、長高拉伸器、長高外用産品等,基本上不管用,有些還會産生副作用。一些保健品、補品、增高藥物會促使性腺提早發育,骨齡提前閉合,導緻女孩早來月經,男孩提前遺精。本來孩子可能父母的身高基因和後天的良好生活方式能長到适合的身高,如1.6-1.7米,但胡亂用藥卻可能隻長到1.5米。

在以科學方式促進身高之外,也應當以理性和辯證的心态看待身高。2020年《柳葉刀》發布全球00後也就是年滿19周歲後的男女平均身高。荷蘭男女性都是全球平均身高最高,分别為183.8cm和170.4cm,男性最低為東帝汶,160.1cm,女性最低為危地馬拉,150.9cm。中國男性175.7,位居第65位;女性163.5厘米,位居第54位。

然而,一些研究表明,人類的理想身高男性應當是168厘米,女性為156厘米,最佳變動範圍在5厘米之間。理由是,機體的基礎代謝與體表面積成正比,體表面積與身高成正比,身高每增加5%,體表面積相應地增加10%,則身體需要多消耗20%的能量。身材高大者為了維持生存,需要攝入更多食物,吸收更多的水分和氧氣,從而增加機體各器官的負擔,并影響到壽命,最終由壽命和生理機能來決定身高。

别再讓身高的問題自卑啦(你有沒有身高焦慮)3

姑且不論壽命的長短,有的人甯願不長壽也要追求長得高,因為在很多人的印象中,身高決定了人們更能成功和成為人生赢家。然而,這隻是想當然,或一廂情願。無論在什麼領域,智力和情商才是成功的關鍵,身高隻是一個輔助條件,而且身高有時還可能成為負擔。

即便是以身高決定成就的運動員職業,身高也并非是唯一的因素。看看林書豪就知道這一點。盡管林書豪身高1.91米,但在高人如林的NBA也隻是矮個子,不可能進入NBA謀得一席之地,更不可能成為NBA的優秀球員。但是,林書豪用腦子來打球,以彌補身高的不足。體現為速度和靈活。除了速度快,靈活表現在變線、變速和背對對方防守球員作掩護。

另一方面,尺有所短寸有所長,高有高的長處,短也有短的優勢,這也是生物多樣性的體現。如果楊利偉不是身高1.68米,就不可能成為中國第一位航天員,因為第一代航天員選拔時身高要求在1.65到1.72米之間。第二代航天員的身高上限放寬到1.75米,但也有限高要求。因為,除了船艙内部結構外,還涉及與身高相關的體重。一方面,發射火箭需要的推動力是固定的,另一方面需要宇航員能承受較大的載荷。正常的最大載荷要達到5個G(5倍于自身重力),因此對身高和相應體重就有嚴格要求。

即便隻是普通身高,甚至矮個子,也不必焦慮。濃縮的都是精華。造物主不會把萬千優勢和寵愛集于任何個人。如果一個人沒有理想身高,而且是矮個子,但卻可能會在其他方面獲得彌補,如智商、情商和各種才能,甚至會有相貌的彌補。

文:張田勘

編輯:餘運西

審核:吳衛紅

别再讓身高的問題自卑啦(你有沒有身高焦慮)4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