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微瀾 編輯:賈方方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志
最近,《她們的名字》熱播,劇中任多美的婆婆真是讓人太窒息了。
她表面上尊重兒媳婦,但言行間卻都是暗搓搓地越界,不僅叮囑兒媳婦要照顧好丈夫,還上門檢查媳婦做的衛生幹不幹淨,就連拖地用吸塵器也要管一管。
幾句話,幾個動作,就把人物的性格表現得一覽無餘。
說起這位婆婆的扮演者嚴曉頻,她可是塑造過許多經典形象。
她是《北京人在紐約》裡的郭燕,還是《孽債》裡的梅雲清,是一位妥妥的老戲骨。
如今年過半百,她仍然用心演繹屬于自己的角色,今年出現在熒屏上的次數也非常多。
她是《相逢時節》裡偏執的媽媽甯惠,是《心居》裡高傲的官太太媽媽,還是《今生有你》裡和氣的鄰家媽媽。
主角也罷,配角也好,她都沉下心來細細打磨。無論何時,我們在她身上都能體會到一種歲月靜好的感覺,她總是能這樣不疾不徐地走着,收獲屬于自己的人生喜樂。
01
受父母影響學表演,又為愛息影遠赴異國
嚴曉頻出生于上海。父親嚴翔是那個時代的雙料影帝,母親是上海兒童藝術劇院的演員,她算得上名副其實的“星二代”。
小時候,嚴曉頻喜歡鋼琴和芭蕾,但當時的條件太有限了,普通人家幾乎見不到鋼琴,更沒有學習舞蹈的地方。媽媽便耐下心來,花大把時間,獨自輔導她學習了一段時間。
盡管父母是文藝從業者,卻并不要求女兒走演員這條路,甚至于在嚴曉頻小時候,他們都沒帶她參加過少年宮的文藝活動。嚴曉頻唯一有印象的一次表演是在南洋模範中學讀書時的一次朗誦。
漫長的成長歲月裡,父母給予嚴曉頻的從來不是你要如何、你應該怎樣,而是足夠的關愛和耐心。
在嚴曉頻的記憶裡,父親總是和藹的,幾乎沒有大聲呵斥過自己,有什麼問題都會和聲細語地說。父親工作忙時,母親就會刻意減少自己的工作量來陪伴她。
在父母的影響下,嚴曉頻愛家、愛生活,心底裡也有許多對藝術的熱愛。
1982年,嚴曉頻即将高中畢業,也迎來了人生的第一個轉折點——已經4年沒有招生的北京電影學院要在上海招生。
嚴曉頻不禁有些心動,卻沒什麼把握。一向細心的父親發現後,對女兒說:你保持平常心,就當多一次體會,多一次經曆。雖是這樣說,他還是不忍女兒有遺憾,變着法兒地給她補習了一些專業知識,為她助力。
大概天生就是吃這碗飯的,嚴曉頻一下子就考上了。從那之後,她便義無反顧地紮進了演員這個行業。
嚴曉頻是班裡年紀最小的孩子,之前也沒有過專業的學習,一開始很有壓力。
回憶起那段上學時光,嚴曉頻說,自己一直是在用功,一個星期要看七八部電影,回來還要寫作品分析。正是這樣的努力,大二暑假,嚴曉頻就主演了電視劇《金銀灣》。
畢業後,嚴曉頻被分配回上海,很快便憑借着在《太陽雨》中出色的表演拿到大學生電影節“學士獎”最佳女演員獎,之後更是跟随中國代表團去新加坡采訪。
可以預見的是,嚴曉頻的事業正迎來高峰期。
正在人們期待嚴曉頻拿出更多更好的作品時,她卻突然決定遠赴美國,陪伴新婚不久的丈夫求學。
嚴曉頻的決定看似突兀,卻是反複思索的決定。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份決定竟成了她日後事業發展不可或缺的積累。
02
事業再登新高,仍然心系家人
原來,嚴曉頻千裡迢迢要奔赴的新婚丈夫曾海是她的初戀,兩個人曾經是中學校友。
他們的相識是源于一次物理實驗。當時是要做一杆秤,嚴曉頻覺得太難了,卻在不經意間發現,有一個男生的秤做得格外漂亮,那個男生就是曾海。
後來,曉頻到北京學表演,曾海則考到别的城市。雖然分隔兩地,兩個人卻保持着密切的書信往來。慢慢地,相互有好感的兩個人走到了一起。
一有時間,曾海就跑到北京電影學院去找嚴曉頻,還和曉頻的同班同學成了朋友。
生活中,曾海更是一個非常細心的人。他曾和嚴曉頻一起去看亞當斯的攝影展,後來他竟留心起關于亞當斯的報道,因為他發現這其中的一些理念可以用到表演上,能夠極大地幫助到她。
優秀又細心的男友,誰能不心動呢?
耳濡目染父母的幸福婚姻,嚴曉頻也非常期待有一份屬于自己的幸福。畢業不久,嚴曉頻便和曾海領證結婚了。
當時恰逢出國熱,對自己有高要求的曾海也決心出去深造,還拿到了美國斯蒂文斯理工學院的留學資格。
起初,曉頻留在國内繼續表演事業,但趕上電影低谷期,如果繼續留下,演武打戲是比較好的選擇,但那不是她喜歡的。
面臨長期分居和事業瓶頸,不顧父母反對,嚴曉頻決定随丈夫出國留學。沒想到,她竟在異國迎來了事業的轉機。
初到美國,她一開始在華語電台做主持人。恰逢老朋友姜文随《北京人在紐約》劇組到當地拍攝,她便找時間去探望,竟陰差陽錯地被選為電視劇女主角。
原來,《北京人在紐約》雖然已經準備開拍,但女主角郭燕的人選一直沒有定下來。看見嚴曉頻,她的形象和氣質一下就打動了導演。
熱愛演戲的嚴曉頻自然沒有拒絕。拍戲時,她每天都把劇本帶在身邊,認真鑽研,仔細揣摩,力求把這個角色演繹得出彩。事實證明,她做到了。
不過,戲拍完,她就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生活中,安心和丈夫過起自己的小日子,以至于《北京人在紐約》大火,她一開始都不知道。
一次偶然的機會便能演繹得如此之好,足見作為演員,嚴曉頻的天賦和能力。所以,很多人都勸她回國發展,她想的卻是,丈夫的科研還沒有結束,回去又要面臨兩地分居的煎熬。
最後,在父母的勸說下,和丈夫溝通後,她決定回國拍戲。對于妻子的選擇,丈夫也全力支持,亦如當年她支持自己的留學夢一樣。
1994年,嚴曉頻參演《孽債》,居然創造了42.62%的收視率。
按理說,事業如此紅火,很多人都會選擇繼續加把勁兒,可偏偏嚴曉頻是個愛家的人,再多邀約也沒能阻擋她對家的牽挂。她并沒有把所有的時間都放在事業上,而是努力控制接戲的頻率,往返于中國和美國,一邊經營家庭,一邊顧及事業。
嚴曉頻如此,她的丈夫亦如此。分居兩地時,耐不住思念和牽挂,他總是頻繁地和妻子聯系。拍戲時不能打擾,于是,拍完戲後,嚴曉頻的手機就會響個不停。
總是如此分離,對兩個相愛的人來說都是折磨。後來,随着嚴曉頻事業的發展,曾海的留學告一段落,他們的家又重新回到了上海。
無論事業光環多重,嚴曉頻留給家庭的精力從未減過分毫。她清楚地知道,對自己來講,什麼才是最重要的。
03
浮沉多年,她的重心從來都是家庭
有了兒子後,嚴曉頻又淡出了一段時間。随着兩個兒子長大,我們才又有機會在熒幕上看到她的身影。
曾有報道說,她在拍攝間隙拿着手機專注地打字,上前一問才知道,是在給兒子發短信。她說:“我兒子還不到5歲,在家總是找媽媽,我也想他,沒辦法,在外地拍戲隻能靠電話聯系,我就經常發短信回去,讓他爸爸給念。”
每每出外景回去,兩個兒子都圍着她說個不停。
大兒子會把近期的生活講給媽媽聽,小兒子像小大人一樣一臉真誠地問媽媽:“你過得好嗎?”小兒子能說出這樣的話,可見她不在家時,思念她的又何止兩個兒子?這份家庭的溫馨真是讓人羨慕不已。
休閑時光,嚴曉頻和丈夫會帶着一雙兒子外出到公園散步。有空時,他們一家四口還會約上妹妹一家,一起到父親家裡共享天倫。
或許就像他們自己說的:這才是我們想要的生活啊!
嚴曉頻更是繼承了父親的養育之道,極少跟孩子大聲嚷,隻是給孩子設定規矩邊界,讓孩子懂原則,也有自由。也正因此,兩個孩子沒有什麼叛逆期,有什麼話都想跟媽媽分享。
随着孩子慢慢長大,嚴曉頻不僅開始多拍些戲,還把自己的愛好發展得更廣泛。她把興趣轉移到朗誦上,還花大把時間朗讀經典,曾連續兩年參加央視舉辦的清明詩會。她說:“當你在台上完成一個特别美的篇目的時候,你給整場觀衆帶來的感動,和演戲是不一樣的。”
在演藝事業上,随着年齡增長,嚴曉頻也開始扮演起各種婆婆、媽媽,角色雖小,但她仍舊非常用心。
很多人會有年齡焦慮、容貌焦慮,恨不能遮擋所有的歲月痕迹,但嚴曉頻從不畏懼,她特别敢于露出歲月的痕迹。在《錦心似玉》中,她飾演一位老夫人,絲絲皺紋都是那麼真實。
事實上,這就是真實的她。如今,嚴曉頻已年近60歲,她從未花更多心思讓表面看起來更加美好,而是專心工作、認真顧家,用心書寫自己熱愛的生活,和初戀從青絲到白發,同時擁有親情、愛情和事業人生不可謂不豐盈。
好的人生,從來不是單純搞好事業或顧好家庭,而是從中找到一個平衡點,并甘之如饴。
願你我都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平衡點!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