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上學時寫作文、還是在日常生活工作中,我們都很喜歡引用名人名言。
近年來“僞名言”滿天飛,很多博主都喜歡把一些哲理雞湯、優美句子、情感語錄、扣上名人的帽子。
有相當一部分杜撰的“名言語錄”,是極好的「流量密碼」。
魯迅:終于不是我說的!
張愛玲:這話我沒說過!
陳奕迅:???
魯迅:這些話我沒說過!
沒想到半個世紀過去了,魯迅還是文學圈的頂流。隻要是一句話,加上魯迅的名号,就能收獲關注熱度。
如一段情感美文,配上“魯迅先生說過……”的開場白,輕松獲得10W 。
社交平台上也總有“魯迅寫過一句話”,既能表現作者的“深刻思想”,又能收獲無數稱贊。
哥雖然不在江湖,江湖一直有哥的傳說,有才的網友們衍生出一系列表情包。
如果拿不準一句名言是誰說的,就說是魯迅說的。
我即使是死了,釘在棺材裡,也要在墓裡,用這腐朽的聲帶喊出:我沒說過這句話。
你們盡管編,說過一句,算我輸。
為了給魯迅打假,北京魯迅博物館建立了一個“魯迅博物館資料查詢在線檢索系統”,被網友戲稱“魯迅語錄搜索引擎”。
不得不說,魯迅先生的确是出了許多醒世名言,讓人醍醐灌頂。
莫言:我也想知道誰寫的!
深受僞金句困擾的名人還有很多,比如榮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莫言老師。
自從獲獎後,他也成了虛假名言的重災區,本尊甚至都親自下場打假了。
還在官方公衆号在線打假:網傳許多莫言名下的作品,都非本人作品,如《酒色賦》《你若懂我該有多好》《我》等。
他還透露,曾收到過《你若懂我該有多好》被選入某大學教材後出版社寄來的一筆稿費,大概是四百餘元。
他希望此詩的作者趕快把自己的“孩子”認領回去,同時也把稿費領回去。
網友:他們都需要語錄系統!
名言成造假重災區,除了魯迅、莫言,還有很多名人也頻頻中招。
比如「楊绛百歲感言」曾在網絡上流行一時,許多大V都轉載了,但是其實隻是拼湊的雞湯。
「張愛玲」就更不要說了,隻要和情感有關的雞湯文,少不了在結尾加個張愛玲增強說服力。
近年來一直在國内屬于暢銷書作家的「村上春樹」,堪稱中國讀者公認的金句王之一,也被杜撰了不少“金句”。
網友不禁紛紛呼籲:快給這些名人都整一個語錄系統吧!
在這個信息碎片化的時代,很多人獲取知識也是“快餐式”的,貪圖便捷、不求甚解、拿來就用。
古語有雲:盡信書不如無書。
網絡檢索便捷但并不權威,有些話語可能本就是瞎編的,或者在流傳過程中可能被斷章取義。
想要真正地增長知識,那就需要多讀書,讀原書。
這個世界沒有絕對的真理,我們讀書要有批判精神,要去思考,不人雲亦雲。
互聯網帶來的知識焦慮,更多是給沒有自我思考的人帶來的焦慮。
特别是對于孩子,他們的思辨意識還不成熟,更是要倡導多讀原書,從書中汲取精華。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