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一次偶然中, 李阿姨洗澡時發現左上臂長有個肉疙瘩,不痛不癢,也不太重視。
有一次因為肩膀拉傷疼痛到當地診所拿藥,李阿姨提及這個肉疙瘩,診所醫生說考慮是“肉痣”,不用處理。
李阿姨聽完,更加放心了,2年來都不再理會它。
但1月前,李阿姨發現一個奇怪的現象,左上臂肉疙瘩反複刺痛、瘙癢,而且在慢慢變大,不到一個月就由花生米變成鹌鹑蛋大小。
李阿姨慌了。
做了幾天思想準備,終于決定來醫院看看。
門診醫生看了那肉疙瘩,不冷不熱歎了句:哎……可能是皮膚癌!
李阿姨一聽,頓時腿腳都軟了。
不過,即使是皮膚癌,因為比較小,估計也能切除幹淨,問題不是很大。門診醫生接着說道。
就不能一下子把話說完嗎?
心裡雖然這般想,但李阿姨懸着的内心還是稍稍穩定了些。
那就住院吧。
住院那天正好星期四下午,當天做不了手術,而星期五手術科室安排有很多手術,也排不上。
星期六,星期天醫院除了急診手術外,都不做普通手術。
“星期一盡量給你安排做手術吧,但星期一的手術可能會很多,不一定能安排得了,叫你家人過來吧。”住院醫生這樣說。
還要等待?
李阿姨有一兒一女,老公早亡,兒子在廣東工作,回來要請假;女兒遠嫁蘇州,一時半會是回不來的。
手術還不确定什麼時候做,兒子在工廠請假不容易,如果請假少了不合适,請假多了,又挨扣工錢,一時間李阿姨躊躇不已。
“醫生,做手術前一天,能不能提前告訴我?孩子們請假比較困難。”李阿姨殷切懇求。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
既然來了醫院,隻能随遇而安。
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雖然住院了,當晚進出衛生間時卻不小心刮到了左上臂的腫瘤,出了不少血。
第二天,整個手臂都紅腫了。
醫生查房:你這樣是做不了手術的,要先換藥、抗感染,等消腫後才能做。
這一等待,就是1周,本來計劃可能星期一的手術,硬生生拖到了下周一。
期間取了标本,确診是皮膚中分化鱗狀細胞癌。
因沒有家屬,醫生隻能将結果如實告知。
聽到結果時,李阿姨隻覺得天旋地轉,心情久久不能平複。
丈夫早逝,子女不在身邊,現在又得癌症,想到傷心處,不禁悲從中來,李阿姨抱着被褥放聲哭了出來。
能安慰病人的,除了醫生的好結果,就是病友。
同病房有一個56歲的臉部皮膚癌患者,手術後毀容了,但丈夫還悉心照顧着,前後已經做了10次放療,味覺、嗅覺、聽力都有所下降。
兩人聊了一陣,原來還有比自己更悲慘的,她聽後唏噓不已。
這就是所謂的同病相憐吧。
李阿姨等待的這一周,除了聆聽别人的悲慘遭遇,就是訴說自己的苦悶。
但聽得最多的,還是這個病預後還可以。這讓李阿姨懸着的心又放心不少。
皮膚鱗狀細胞癌,早期即可呈潰瘍,繼發于皮膚慢性潰瘍或者慢性窦道開口。有些經久不愈的粉瘤開口,就有癌變可能。
皮膚鱗狀細胞癌可局部侵犯及淋巴結轉移,以手術治療為主,區域淋巴結應清掃,如果有轉移了,需要配合放療,但轉移的鱗狀細胞癌不易根治。
1周後,李阿姨順利出院了。
出院時不禁感慨:早知道會癌變,2年前就應該切掉了!
醫生:雖然是皮膚癌,但切緣幹淨,沒有淋巴結轉移,不用放療,定期随訪複查即可。
李阿姨聽後自是喜出望外,一掃往日陰霾。
警示:
1、皮膚淺表腫瘤症狀輕微,雖然容易發現,但更容易被忽略,發現了一定要去醫院确診,做不做手術心裡都有底;
2、經久不愈的皮膚創面,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及時處理,恐有糖尿病或癌變可能;
3、皮膚小腫物大多數良性的,一旦出現潰瘍、增大等,及時手術切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