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真正的王母娘娘長什麼樣

真正的王母娘娘長什麼樣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28 18:26:57

真正的王母娘娘長什麼樣?​大家好,本期國學趣談我們說一說神話中的王母,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真正的王母娘娘長什麼樣?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真正的王母娘娘長什麼樣(王母娘娘是怎麼由獸變人的)1

真正的王母娘娘長什麼樣

大家好,本期國學趣談我們說一說神話中的王母。

說起王母,我們也許腦子裡會蹦出幾個固定的标簽字眼:瑤池,蟠桃會,玉帝……

的确,西遊記中那位端坐淩霄殿,與玉帝一同領袖群仙的宮裝美婦的形象已經根深蒂固,以緻大多人并不知道如今的王母是經過幾千年的文化民俗傳說沉澱之後的神話産物,與最初的版本早已大相徑庭。那麼,從古至今,王母的轉變是怎樣一個過程呢?

/上古:《山海經》中的獸人

王母傳說最早源于山海經中的西王母,在這本中國現存最早的神怪古籍中,西王母被提到了三次。

《山海經·西山經》:又西三百五十裡,曰玉山,是西王母所居也。西王母其狀如人……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山海經·海内北經》:西王母梯幾而戴勝,其南有三青鳥。為西王母取食。

《山海經· 大荒西經》:西海之南……名曰昆侖之丘。有神一人面虎身,有文有尾,……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

這一段的大意思便是西王母長得像人,卻有着豹尾和虎齒,同時也像虎豹一樣善嘯;她披頭散發戴着方形的頭飾,職能是負責天災人禍。她住在昆侖之丘和玉山兩處,有三隻叫做“青鳥”的巨型猛禽,每天為她叼來食物。

從這裡可以看出,在叙事時間貼近上古的山海中,西王母的形象并不美顔,而權威則可畏。此時的西王母,神性和人性沒有那麼鮮明,她更像是一種遠古先民對于自然,野獸所産生的幻想,可以稱之為蒙昧時期的原始信仰崇拜。

/西周:《穆天子傳》中的女帝

雖然穆天子傳成書在西周,比山海經更早,但事實上,它所記叙的事情卻是周穆王姬滿巡遊天下之事。

《穆天子傳卷三》:“癸亥,至于西王母之邦。吉日甲子,天子賓于西王母……西王母再拜受之。……西王母為天子謠,曰:“白雲在天,山自出……天子答之,曰:“予歸東土,和治諸夏。萬民平均,吾顧見汝。……西王母又為天子吟曰:“比徂西土,爰居其野……”

在前四卷中,穆天子傳詳細介紹了周穆王不遠萬裡來到西王母國做客,王母接待穆王,二人就政治方面展開問答讨論,像極了現代兩國領導人的會晤。

在西周時期,邦為大國,國為小國。此時的西王母,是一邦之主,所以西王母其實是與周穆王一個級别的王者,這也是王母第一次出現王這個代表人的屬性,算是西王母形象的一次蛻變。究其原因,也許和穆王時期,西周經過成康之治後強盛的國力有關,即王巡遊天下,四海之内莫不掃榻以待的自信。

/先秦:《淮南子》中的不死藥之仙

漢代初期,黃老無為之學盛行,在始皇海外尋仙求取不死藥廣為流傳之後,整個社會呈現出一種對于長生成仙的渴求與向往。《淮南子》中出現了大量仙人的故事。

《淮南子·覽冥訓》曰:羿請不死之藥于西王母,姮娥竊之以奔月。

此時的西王母已經不再是《山海經》中的自然神,也不是穆天子傳裡的女帝,她執掌不死藥,是嫦娥奔月事件的潛在因素,是一個真正被賦予仙人屬性的得道真仙。

/漢初:《漢武帝内傳》中的絕世美婦

随着不死藥這一寶物被加諸于西王母身上,後者的形象越來越貼合漢朝國力鼎盛起來之後民衆所需要的那種信仰。

《漢書》曰:“四年春,大旱。關東民傳行西王母籌,經曆郡國,西入關至京師。民又會聚祠西王母,……至京師。其夏,京師郡國民聚會裡巷仟佰,設具,歌舞祠西王母。”

這是一次全國範圍的大謠言,謠言的起因已經不可考了,但足見西王母在民衆心目中的地位。與此同時,西王母受到的天家青睐明顯更多了。于是就有了西王母多次攜玉器下凡拜會漢武帝的傳說。

《漢武帝内傳》曰:“王母唯扶二侍女上殿,年可十六七,服青绫之褂,容眸流眄,神姿清發,真美人也。……天姿掩藹,容顔絕世,真靈人也。”

從穴居到宮殿,從半人半獸到“美人”,從天生的自然神到修煉成仙的“人神”,西王母的外貌和來曆背景經曆了一次極大的轉變,這讓她的形象更加貼近了民間,為後世成為女仙之首奠定了傳播的群衆基礎。

/魏晉:《枕中記》中的東王公之妻

在漢武帝時期,道教為了宣傳自己的文化,便在漢武帝内傳中将西王母定為元始天王(即元始天尊)的弟子,而時間來到魏晉時期,由于戰亂頻繁,政治黑暗,尋仙問道文化在一衆文人的推崇下成為主流文化。

這期間西王母徹底從一個遠古上神變為道教女神之首,并在道家真人葛洪的宣傳下,與東王公确定了夫妻身份。

《枕中記》曰:“元始君經一劫,乃一施太元母,生天皇十三頭,治三萬六千歲,書為扶桑大帝東王公,号曰元陽父;又生九光玄女,号曰太真西王母,是西漢夫人。”

至此,當年那位山海經中的司天厲神的形象蕩然無存。

/唐宋:蟠桃信仰下的瑤池金母

在古代,古人相信桃是有神性的靈物。使人長生則是桃所具有的最典型的功效。

《神異經》說桃可以讓人長壽:“東北有樹焉,高五十丈,其葉長八尺,廣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徑三尺二寸,小狹核,食之令人益壽。”

由“令人益壽”聯想到長生不死,在漢代神仙思想盛行、追求不死成仙蔚然成風的時代,桃子自然也與神仙扯上了關系,這個神仙便是西王母。

《漢武故事》曰: 因出桃七枚,母自啖二枚,與帝五枚。帝留核著前。王母問曰:“用此何為?”上曰:“此桃美,欲種之。”母笑曰:“此桃三千年一著子,非下土所植也。”

由此王母之桃“三千年一著子”、“ 三千歲一生實”這個特點也被一代一代繼承了下來,到了唐代,已經漸漸于不死藥結合,成為能延年益壽的神話産物。

而等到宋元時期《穆天子傳》中“天子觞西王母于瑤池之上”和《漢武故事》中王母與武帝七月七日相會于漢宮的傳說,已經演變為三月初三的蟠桃會,參加者不再有凡夫俗子,而是各路神仙。

這期間,描述瑤池蟠桃會的話本頻繁冒出,一步步将西王母裝飾成後世瑤池金母的樣子。

莊一拂《古典戲曲存目彙考》稱:“宋官本雜劇,即有《宴瑤池爨》。金元院本有《王母祝壽》一本, 《蟠桃會》一本, 《瑤池會》一本。元鐘嗣成、明朱有燉俱有《蟠桃會》,情節皆類似。”

于是,桃便和王母“掌仙籍”的元素合流,構建出一個新的橋梁,這個橋梁便成了蟠桃會。從凡人修煉成仙的,要參加過蟠桃會才會得到仙界的認可,西王母的形象正在漸漸淡去。

/元明:玉帝之妻王母

在宋朝宋真宗之前,玉帝,即玉皇都不是中國民間信仰中的最高神,等宋真宗将之于信仰由來已久的昊天上帝形象合并,為“太上開天執符禦曆含真體道昊天玉皇上帝”後,才正式成為諸天神佛領袖。

由此,與玉皇神職發生沖突的男仙之首東王公的地位一落千丈,而信仰根基雄厚的西王母在低位不變的情況下,與後者成為夫妻就顯得不那麼匹配。

于是在宋朝之後的神話演變中,西王母又漸漸融合了無生老母的形象,掌管人間育化之事,并與玉帝結姻,一同執掌天庭,成為人們口中那位耳熟能詳的王母娘娘。

其實,任何的神話傳說都是基于當時的社會背景風氣而形成的一種幻想,他本質與現實民衆的普世觀念離不開關系,西王母之所以形象幾度升華,自然與從古至今中國社會的變化離不開關系。

從山海經和穆天子傳中可以看出,西王母很可能是一個遠古部落的女首領,那麼,在父系社會取代母系社會之後,王母的形象自然不會再是以為女帝。

而中國人最善于封神,三教九流基本上每家的創始人到最後都成了一方大神,所以将已有諸多信衆的大神形象加以修改并編故事造出身,可以讓大家都覺得名正言順,也有利于各教借用形象宣傳自己的思想。

加上宗教一直服務于王權,王權再借此控制民衆,所以每一次王母的形象變遷背後都有帝王的身影,民衆的造勢也就見怪不怪了。

以上就是今天的分享,關注如斯精舍,分享古人智慧,我們下期再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