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實用的心理學
戀愛同居或者結婚,總會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種問題,會經常因為一些小事而吵架,比如,金錢,衛生,食物。其實,衛生間最能體現出一個人的素養。
衛生間是家裡最髒,也是最需要保持清潔的一個地方。如果一個家庭的衛生間整潔,那說明這個家庭基本是和睦的,衛生間和家務挂鈎,據科學研究表明,家務是能直接判斷戀人感情濃度的方法。
阿珍最近已經不是一次和男朋友吵架了,因為每次她和男朋友提的建議,男朋友沒有放在心理,男朋友有個壞習慣,總是在馬桶邊緣留下尿漬,黃色的看着很不舒服,洗完澡也是,花灑弄得到處都濕嗒嗒的,也很不舒服。
最關鍵的是,無論阿珍擦多少次,馬桶蓋上總是有黃色的尿漬;是因為她發現無論她提醒多少次,男朋友還是不會調整用花灑的方法,這樣,隻要她一天不打掃,衛生間就髒亂得下不了腳。
其實,不是女人過分在意細節,過分斤斤計較,而是衛生間本身,是能代表溫暖和感動的地方。
洗澡前特意調好的熱水,洗澡後主動拖幹的水漬。擠好牙膏的牙刷,用完後整齊疊放的洗澡巾,這些小小的一個個舉動,深藏的卻是最用心的溫柔。很多時候,衛生間裡藏着最多的細微的愛。
最後,兩人被迫分手,男朋友留下一句:每次争吵都是因為這些小事,分手也是……
男友嘴上抱怨阿珍計較小事,因為他不明白,衛生間雖然不大,打掃起來也不會太累。但是對很多女人來說,累得不是身體,而是心。
愛女人的男人,一定會在意女人的想法,會很心疼她們的勞動果實,如果他們隻會用小事搪塞女人,本質上是沒有尊重妻子的勞動與付出,他們壓根不心疼體諒妻子的辛苦。
和男友分開很多年後,阿珍還久久不能釋懷,懷疑是不是自己太在意小事,太斤斤計較了呢,直到她回家看到了自己父母間的關系。
看到爸爸媽媽很久不在家,她打了父親的電話,父親解釋道自己陪媽媽跳廣場舞去了,在阿珍的印象中,父親一向安靜内斂,很難聯想他竟然願意陪母親去那麼吵鬧的地方。
後來父親解釋道:害,還不是你媽喜歡,她喜歡我就将就一下呗,反正都是小事。
簡單樸實的回答,卻擊中了阿珍心中的要害,原來,這就是愛與不愛的區别。
其實,愛情就是如此。很多人以為婚姻過後,兩個人的關系就已經牢固了,不會因為一點點錯誤或者是小事情而發生太大的争執與矛盾。
然而真相是,真正到了婚姻之後,小事才是考量夫妻關系的重要尺度,兩個人隻要相愛,就一定會為了兩個人的夫妻生活而進一步的忍讓,退一步。隻要這些問題能夠解決, 日常小事情會反過來使夫妻關系親密如初
愛與不愛體現在小事
目前為指,已經有太多的研究能夠證明家務對婚姻滿意度的影響。
一項 2007 年的研究發現,引起中國夫妻日常矛盾的原因,居然接近一半和家庭瑣事有關。 同年,美國皮尤研究中心( Pew Research Center )的一項民意調查表明,家務問題已經成為婚姻幸福與否相關的前三大最高問題之一,僅次于忠誠和高質量的性生活。
由此可見,家務這件小事能決定夫妻倆的婚姻質量。
首先,從女人的角度來說,大量研究表明,女性更容易因為對家務分配的不滿對婚姻不滿意( Kluwer ,1996;Yue Qian ,2015 )。
在傳統的男主外,女主内的分工下,人們總有女性應該做更多家務的固定印象,其實不僅僅是家務,一切和家務有關的各種小事,都理所應當的被扣在女性的頭上。
即使在當下,女性完全可以跟男性一樣在外面工作,都能給家庭提供同等的收入 ,甚至收入比男方收入還多,但仍然要承擔着大部分的家務勞動( Yue Qian ,2015 )。 而這種不公平現象,始終讓女性意難平。
中國已經算得上是女性争取平權上限的國家 ,但是這種轉換期下的家庭分工,依舊矛盾重重,家庭主婦和母親的角色的重大的象征價值( Lee et al.,2010 ),讓「女人就該收拾家事」「為母則剛」的聲音合理化。
這或許也是中國結婚率越來越低 ,離婚率越來越高的主要原因, 性别意識越是強烈的女性,越難以接受這樣的現實。
再來,從男性的角度來看,男性自始至終是家庭分工的受益者,盡管如此,研究者發現,在婚姻中,少做家務的丈夫并不會比那些平攤家務的丈夫更開心。
這是為啥呢?因為妻子不滿意啊,夫妻關系永遠講究雙方平等,失衡的付出會導緻關系天平的傾倒,那些少做家務的丈夫,盡管可以身體上安逸,精神上卻要倍受折磨。
有調查發現,家務的分配不均在家庭中妻子幹太多家務一定會覺得不公平不開心,這樣一來她們就會批評和指責丈夫,而丈夫如果不能改變行為,保持和積極平等的狀态,就會避免對抗,開始「逃」,變得防禦。 在夫妻關系中變得十分退縮,不正面解決,又會加深夫妻關系的矛盾,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真正愛你的妻子,就幫她做做家務吧!
- The End -
作者 | 湯米
編輯 | 劉劉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群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參考資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
第一心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