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語文老師,教學是我的本行。文言文教學曆來是難點,學生頭疼,老師難教。下面就文言文教學,談談我的一點經驗。還是很實用的。
先弄清兩個概念:
1.什麼是文言?王力先生在《古代漢語》中指出:“文言是指以先秦口語為基礎而形成的上古漢語書面語言以及後來曆代作家仿古的作品中的語言。”
2.什麼是文言文?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寫成的文章,即上古的文言作品以及曆代模仿上古書面語言寫成的作品。
初中生學習文言文,首先隔着“文言”這一道天然鴻溝,其難度當然比學習現代文大得多。于是,在初中文言文課堂上,弊端叢生,而且有些教學頑疾以成久治不愈之症。
一、當前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弊端
當前初中文言文教學存在的弊端很多,概括起來主要有“死于章句”“廢于清議”和“文言相加”三種。
1.“死于章句”是指把文言文簡單地當作古漢語語言材料來學習,課堂上隻見文言字詞,不見文章,更遑論文化。其結果是學生死記硬背一些文言字詞,而難以欣賞文章之美,不能深入理解古人的思想,更得不到傳統優秀文化的熏陶。
2.“廢于清議”是指不顧文言字詞和文本,對學生大談特談文章主旨、作者情感和文化内涵。其結果是學生對文言字詞沒有掌握幾個,文章沒有真正讀懂,隻得到了一些古人思想的碎片和傳統文化的标簽。
3.“文言相加”是指先學習文言字詞,再學習文章文化,把“言”與“文”分開來學習。其結果是學習“言”與學習“文”被割裂開來,“文”“言”兩張皮,大大消減了學習效率。
初中文言文究竟應該怎樣教?下面結合名師課例和我的教學實踐談談我的粗淺認識。
二、關于文言文教學策略的建議
教學策略是為實現某一教學目标而制定的、付諸于教學過程實施的整體方案,它包括合理組織教學過程,選擇具體的教學方法和材料,制定教師與學生所遵守的教學行為程序。通過觀摩名師課例和思考實踐,我認為以下策略适合初中文言文教學。
(一)文言文教學需要依體而教
王榮生教授認為“閱讀是一種體式思維。……閱讀教學,必須十分關注閱讀的體式差異;不同體式的閱讀,有其相應的教學内容以及相匹配的教學方法。”[1]文言文因為其産生的時代、寫作目的、風格傳承等不同,體式多種多樣,這就要求有相應的教學内容和相匹配的教學方法。
此處舉三種常見的文言文體式為例:
說,古代的一種文體,可以叙事,也可以發表議論,都是為了說明一個道理。它與現代雜文或雜感在某種程度上相似,變化有緻,寫法自由,如《馬說》《愛蓮說》等。教學“說”,在學習積累文言字詞的基礎上,應該采取引導學生層層分析、綜合思考的方法,以達到辨析事理的學習目标。
記,古代的一種記叙文體,叙事、寫景、狀物成份較多,可以描繪名山大川的秀麗,也可以記錄國家或個人的大事小情,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如《桃花源記》《小石潭記》《嶽陽樓記》《醉翁亭記》等,此外也有以說明為主的《核舟記》。教學“記”,在學習積累文言字詞的基礎上,就要帶領學生誦讀想象,“欣賞”所記之景物,體會作者感情,理解古人思想。
谏,古代臣子向君王提出建議或意見的一種文體,諷谏是用比喻暗示一類的方式委婉規勸君王接受臣子的意見,如《鄒忌諷齊王納谏》。教學“谏”,在學習積累文言字詞的基礎上,要理清勸說邏輯,朗讀體會,重點學習“谏”的語言藝術。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