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生活

 > 雜草的故事内容提要

雜草的故事内容提要

生活 更新时间:2025-02-23 17:36:18

雜草的故事内容提要(換個角度認識雜草)1

《雜草的故事》 【英】理查德·梅比著 陳曦譯 譯林出版社

大自然中的草木原本無所謂孰優孰劣,但是經過文人們的一番描繪後,形形色色的草木被貼上各種情感化的标簽。如青松象征勇敢、牡丹代表雍容、蓮花則是高潔的同義詞,而随所可見的、那些野蠻生長的雜草,則經常被人忽略。雜草真的一無是處嗎?《雜草的故事》這本書,就是要颠覆人們的慣性認識,還原雜草的本來面目。

該書作者理查德·梅比是英國著名的博物學作家,長期緻力于探讨自然與文化的關系。就全書十二篇文章内容布局來看,這本書在知識領域跨越了植物學、文學和曆史學三大領域,充分顯示出作者良好的知識修養。就文學角度而言,此書文筆優美、語言生動風趣;從科學的角度來說,在描述雜草的故事時,用詞精準,為了讓讀者進一步認識雜草,還羅列了目前已知的所有雜草之名。雖然這是一本有關雜草的文學之書,可是作者在創作中,始終秉持嚴謹的态度,大量的注釋和參考文獻就是最好的證明。

在植物學家的視域中,雜草的同義詞就是野草,是指生長在對人類活動不利或有害于生産場地的一切植物。全球植物三十餘萬種,被認定為雜草的植物約八千餘種。在農民的眼中,雜草是農田的死敵:雜草不僅與農作物争奪養料、水分、陽光和空間,還降低農作物的産量和品質。

理查德·梅比對雜草有獨到的認識。他年輕時和很多人一樣,對雜草心存偏見,而當他在廢棄的停車場上,看到綠意洶湧的雜草時,他的看法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在他眼裡,蔓延在工業廢墟和垃圾場中的雜草,實則裝扮了自然,彰顯朝氣與活力。

雜草的名聲以及随之而來的命運,是基于人類的主觀判斷,妖魔化它們或是接受它們完全取決于人類自身的需要。雜草在不同的曆史年代、不同的地域環境中,其角色也常常發生變化。比如藜,最初生在在海邊,後來在新時期時代成為農夫們常用的肥料,之後因為它的種子油分很足,盡管并不是理想的農作物,但是人們還是選擇它進行種植。再後來,由于人們口味的轉變,藜就成為遭人厭嫌的有害植物:因為它會妨害甜菜等作物的生長。具有譏諷意味的是:藜與甜菜屬于同一個目。如何、為何将某些植物定性為不受歡迎的雜草,也許正是我們探尋自然與文化邊界的重要命題。而這些命題的邊界,決定着地球上大部分植物的命運。

美國作家愛默生對于雜草的認識,顯得寬容、友善得多,他認為雜草是“優點還未被發現的植物”。這似乎給了那些已被定罪的植物翻身的機會。其實雜草有沒有優點,完全在于人們的偏好。在中外曆史上,有的植物曾一度被視為有益的,可一旦這些益處過時了,或是發現享受這些益處需要付出不小的代價,這些植物很快就會失寵。理查德·梅比舉例說道,羅馬人把寬葉羊角芹引入英國,因為這種草既有緩解痛風的療效,又可當作食物。兩千多年過後,經過現代醫學革命的洗禮,這種植物已無藥用價值,今天淪落為英國花圃中最頑固難除、令人厭惡的雜草。而在中國中醫世界中,絕大多數的雜草,都具有醫用的價值,《本草綱目》中收錄的上千種草藥就是最直接的回答。

《雜草的故事》一書中,理查德·梅比一方面為自然界不被待見的植物辯護,另一方面從曆史、小說、詩歌、喜劇和民間故事中鈎沉雜草與人類的關系。回溯人類文明之旅,不難發現大自然中的野性從未走遠,一部人類與自然的博弈史,也是一幅龐大的雜草遷徙與流浪的圖景。閱讀本書後的啟示是:雜草生長在不該生長的地方,破壞着人類的利益,可人類也不能粗魯地将雜草“趕盡殺絕”,因為雜草本無所謂對錯,大規模踐踏綠色世界的人類,是到了該反省的時候了。(陳華文)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生活资讯推荐

热门生活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5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