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數據指标體系的文章很多,但一堆指标之間的關系到底應該怎麼看?本文詳細分析了指标分析的常見問題、解題思路、如何認識問題等等,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講數據指标體系的文章很多,經常是開篇一句:互聯網指标體系……,下邊幾百個指标blabla洶湧而出。搞得很多同學很暈菜:這麼多指标,實際中到底怎麼看?今天系統講解一下。話不多說,直接上場景。
場景:某視頻APP内容運營,每天會固定輸出遊戲主題節目,節目以介紹遊戲為主,目前暫無帶貨環節,也沒有其他KPI考核,就這麼先做着。
每一個視頻,有:播放次數、播放人數、人均播放時長、會員觀看數、10%/30%/50%/90%播放完成數、單個視頻發布後首日至第七日每日播放數據。還能分成:僅PC端播放、僅移動端播放,PC 移動端播放……同時由于是自己的平台播放,所以能統計到每個用戶站内其他視頻浏覽行為。
問題是:這一堆指标有啥關系?該咋看?
一、常見問題一聽指标體系,很多同學會直接把一堆指标鋪出來:
- PC渠道的播放次數、播放人數、人均播放時長……
- 移動端的播放次數、播放人數、人均播放時長……
- 本周的、上周的、上上周的、……
- 本次的、上次的、最近10次的、……
一大堆指标擺完,發現個嚴重的問題:這一堆說了啥呀!
因為沒有剛性考核的KPI,因此很難講清楚到底多大算好。你說播放次數越高越好吧,播放次數本身是個經常波動指标,今天高了明天低了,這麼分析法得弄死自己,還沒分析完為啥不好,丫指标又變好了!
而且單看一個指标也顯得不科學,比如有的視頻就是播放很多但人均時長很短,還有一堆人湧過來看,然後秒退的情況。實際情況千奇百怪,連好/壞都沒法評估,咋進一步分析:為啥好/為啥壞呢?
二、解題思路
會導緻暈頭轉向的核心問題,在于:沒有明确目标。如果是銷售的業務場景,目标很清晰:銷售收入/GMV。但是運營的場景不見得都有如此清晰、剛性的目标。特别是内容運營,本身就有“放水養魚”的作用,有好的内容積攢粉絲、吸引關注非常重要。
無剛性目标,導緻建立評價标準很難。如果隻看一個指标,比如播放量,似乎有失偏頗。如果看兩個、三個、四個指标,比如播放人數、10%跳出人數、人均時長,則指标間相互交叉,情況錯綜複雜,很難下結論。
更不用說,很多新手會習慣性忽略建立标準環節。于是導緻了大量鋪陳數據,然後不知道下啥結論的暈頭鴨子問題。如何在無剛性目标情況下,建立評價标準,讀懂數據含義,是搭建體系的關鍵。
三、認識問題,從單指标開始想理清頭緒,當然得從一個指标開始。連一個指标的走勢都沒看清楚,就扯上二三四個,隻會越看越暈。選第一個觀察指标的時候,盡量選簡單、直接、不用計算的指标,這樣更容易看清楚情況,避免牽扯太多。因此在衆多指标中,可以先看播放次數/播放人數(選一個)。
假設先看播放次數,對單指标而言,肯定是越多越好。播放量是内容運營的基礎,連看都沒人看,其他的更談不上了。但是這裡要注意,觀察:播放量指标是否有周/月/日的規律。如果有規律性波動,就不能簡單地說:昨天比今天高,所以昨天好(如下圖)
假設播放量有周波動規律,則可以建立單指标的簡單評價标準:
- 以周為單位觀察,數值越大越好
- 以日為單位觀察,數值越大越好
- 超過自身類型月平均水平,超過越多越好
這樣就能對播放次數,這樣的單個指标講清楚:好/壞
四、從單指标到多指标整明白了一個指标,可以加入其他指标。在加入其他指标的時候,要首先觀察:兩指标之間關系。有可能兩指标相關系數高,有可能相關系數低。這兩種情況下處理方法不同。
相關系數高:比如播放次數和播放人數,兩個指标很有可能高度相關。一個視頻玩家短時間内可能隻看1次就夠了。高度相關的兩個指标,在評價好壞時不需要重複評估,看一個就好了。這樣能減少數據幹擾,更容易得出結論(如下圖)。
相關系數低:比如播放次數和人均時長,不見得高度相關。很有可能有的視頻太過标題黨,标題太刺激,配圖很色誘,把玩家騙進來結果發現貨不對闆。如果出現兩個指标相關度低,就能用矩陣分析法,把視頻分類(如下圖)
經過這一步梳理以後,就能對兩個指标情況做出判斷。理論上播放次數越高越好,但人均時長不能低于一定水平,或者10%跳出用戶比例不能超過一定水平,這樣就能對每一期視頻進行評價。有了評價,就能做出進一步分析。
五、從多指标到原因解讀評價了好/壞,就能進一步分析:為什麼好、為什麼壞。到這一步,就會發現,現有數據指标的問題:雖然看似一堆指标,可都是結果性指标。并不能直接從指标裡推出:到底為啥用戶喜歡看。這時優先考慮的是:補充數據,看看添加哪些數據能解釋清楚問題。
首先想到的是視頻本身的數據,視頻本身可以有多種标簽:
- 視頻主題:講哪一類遊戲
- 視頻内容:遊戲八卦、玩法、比賽……
- 視頻講解:找技術高手還是找個美女亮腿……
- 視頻時長:太長的可能中間關掉的多
- 發稿時間:選播放好的時間發
做内容運營,首先得對自己做的内容有清晰的了解,打好标簽,再做其他工作。有了标簽,單純地結合标簽分析結果指标,也可能得出一些有用的結論,比如:
- 5分鐘比10分鐘效果好
- 美女亮腿比男主持人效果好
- 講比賽比講八卦效果好
這些已經足夠優化運營了。
更進一步的還可以結合用戶畫像來看,比如:
- 觀察用戶看别的遊戲類視頻行為,給用戶喜歡的遊戲類型,遊戲内容貼标簽
- 觀察用戶近期關注的熱點内容、流行的梗
- 觀察用戶更喜歡技術宅還是美女
有了這些用戶标簽,可以查看:
- 目前觀看視頻的用戶群體是否是目标群體
- 根據群體規模大的用戶,制作新的内容
- 根據用戶近期關注的話題、主播喜好,選話題和主持人
當然,并不見得投其所好一定有效,更有可能有“标題黨蹭熱度”的效果——播放次數很多但看一眼就跳出。所以最後還是得結合優化前後效果,做最終定論。
六、小結搭建數據分析體系可以很簡單(如下圖)
真正阻礙搭建指标體系的,是:
- 數據間沒邏輯,寫的越多,看得越暈
- 沒有剛性KPI做統領,不知道怎麼評價好壞
- 隻有結果指标,不能解釋原因。
因此在觀察一個業務的時候,一開始甯可看的指标少一點,先觀察出規律,再看指标間關系,這樣更容易讓衆多指标關系清楚,讀出含義。
專欄作家
接地氣的陳老師,接地氣學堂,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專欄作家。資深咨詢顧問,在互聯網,金融,快消,零售,耐用,美容等15個行業有豐富數據相關經驗。
本文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産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 Pexels,基于CC0協議。
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産品經理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