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子和尚,生活于南宋時期,法号叫作智俨,是松江府靜安寺的一位高僧。
七月十五這一天,附近村鎮設佛會,靜安寺裡的僧人大都前去誤會,智俨和尚不喜歡熱鬧,一個人在寺裡坐禅。
這個時候,一個村民來到寺裡齋僧,發現寺中隻有智俨和尚一個人,就邀請他去村裡赴會吃齋。智俨和尚見對方盛情難卻,就答應了。
兩人一起乘船前往,路上遇到幾個漁民在捕蝦,智俨和尚素來喜歡吃蝦,便向漁民索要了一鬥河蝦,也不烹煮,就這麼用手拿着狼吞虎咽,不大一會兒就全部吃完了。
智俨和尚吃完了蝦,心滿意足地抹抹嘴兒,對漁民說:“貧僧要去齋會吃齋,等吃完齋回來給你算錢。”漁民認識智俨和尚,就答應說:“大師請便。”
到了齋會,負責此次齋會的王員外,聽說智俨和尚當衆生吃了一鬥河蝦,破了葷戒,頓時心生厭惡之情。
為了懲罰智俨和尚,王員外沒有請智俨和尚上桌吃飯,隻讓下人給了他一碗齋飯,讓他坐在地上吃。
智俨和尚臨走的時候,王員外也沒有按照慣例送給他齋僧的銅錢,隻是讓人劃船把智俨和尚送回靜安寺。
到了半路,智俨和尚遇見了漁民,對他說:“抱歉,今天齋會沒有得到錢,隻能把吃你的河蝦還給你了。”
說我,他向漁民讨了一杯清水喝,然後張口一吐,在竹筐裡面吐出了一鬥活蹦亂跳的河蝦。
衆人這才知道,智俨和尚是一位神僧,對他改容加敬,尊稱他為“蝦子和尚”。
多年之後,智俨和尚自知大限将至,提前讓弟子找來一萬條草繩,懸挂在走廊上面。
弟子們不知道師傅是何用意,智俨和尚解釋說:“吾将作大緣事。”話音剛落,他就安坐圓寂了。
智俨和尚圓寂之後,老百姓紛紛來到靜安寺布施銅錢,這些銅錢都被串在草繩上面,一萬條草繩都被串滿,銅錢足有幾萬貫之多。
弟子們這才明白智俨和尚的用意,就用這些信衆布施的錢财,修建了佛閣,重裝了佛菩薩像。
此外,因為智俨和尚展示過口吐活蝦的神通,松江百姓将靜安寺稱之為“蝦子道場”,以此來紀念智俨和尚。
參考資料:《松江府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