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彩色熊貓”快速訂閱
作者:方翔
2014年,一個熱愛藝術的年輕人來到倫敦。這裡畫廊博物館遍地,各種展覽資源非常豐富。當時,我被久負盛名的倫敦藝術大學錄取,所學專業是MFA Fine Art,中文意思是:藝術碩士純藝專業。簡單的來說就是這個專業是培養藝術家的。
過來以後發現西方人的思維方式和教學理念和國内區别很大。下面為大家細說一下:
1.以技法為目的,是成不了大師的
很多人都聽說過一句話叫:“技法不重要,重要的是思想,是表達!”在國内,尤其是像我這樣從高考上來的學生,能做到不重視技法是很難的。經常會有人問自己或朋友一個問題:“看看,我這張畫畫的好不好?”或者“我覺得我這張畫畫的不好,你看看問題在哪?”當你問出這句話,就說明還是在用技法來衡量作品。
在現在的西方,技法完全不是藝術創作的主導因素了。藝術家在想什麼已經比他在做什麼更重要了。剛來的時候,要想快速和他們的系統接軌,确實不那麼容易。對于藝術創作上,還是站在第三人稱的角度上看看自己好了,關注自己内心,做個誠實的藝術家總是沒錯的。
2. 注重過程,把創作看做研究
不論國内外,以前的藝術家基本上是工匠,是手工業者,因為沒有什麼思想性。真正讓藝術家擺脫匠人身份,成為社會精英還是在于作品背後的研究過程。舉個例子,我們曾經做過一次展覽,展覽的場地非常奇葩,是一個教堂的地下室,要求參展作品必須和展覽場地相關。
這座教堂非常古老,建造至今已有快200年了
▼
内部是這樣的
▼
要求是做和這個教堂相關的作品,所以藝術家們必須通過文獻研究,或者采訪這裡的工作人員得到更多的背景信息。再從這些信息中選取不同的角度來進行創作,非常有趣。
當時我們這批人的創作角度也比較廣泛,比如說:因為這個教堂曾經搬遷多次,所以可以在作品中表達:總有一些精神是不會滅亡的,如果它在這裡消失,就會在别處出現。
3. 藝術是沒有盡頭的,真沒有!
英國有個很有名的繪畫大獎,叫Jerwood Drawing Prize ,是一個繪畫類的(Drawing)獎項。有許多藝術家從這個展覽上嶄露頭角繼而名利雙收。就在2014年,這個比賽的一等獎居然是一段音頻! 是的,你沒聽錯! 繪畫比賽,有人錄了一段MP3的聲音交了上去,獲得一等獎!獎金是8000英鎊(當時約8萬人民币)。
作者在音頻裡描述了一個羅馬時代的罐子,大緻意思是“這罐子很舊,顔色如何如何... ,”,音頻很短,隻有49秒的。她的理念就是:繪畫,不一定要用筆在紙上畫,我也可以用聲音來“畫”,觀衆聽到會在腦海中形成畫面,這也是“畫”。評委們覺得這個太好了!很颠覆!
西方更為強調做新的東西出來,颠覆傳統是好事,颠覆得越徹底越好,這樣藝術才能前進!相比之下中國比較講究傳承,尤其是國畫,總是以古人作為标杆。西方也有一部分人在做古典繪畫,但是人數很少。
4.創作不靠靈感,靠思維
很多藝術工作者覺得藝術是靠靈感的,得找一種狀态,這在西方藝術教學體系中也是被否定的,導師們都認為創作是帶有明确目的的,要做的是學者型藝術家,創作過程可以是沖動的,但是思維一定是清晰的,每一步都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5. 把藝術當成一種生活方式,無關名利
在倫敦比國内有更多的機會去通過藝術賺錢。這可能和國外對藝術的認可度高有關。從小就在美術館裡熏陶的英國人覺得為藝術品消費是很正常的事情,買一幅喜歡的畫,或者喜歡的陶藝作品能讓人身心愉悅。
我私下問過導師,導師說:“錢是為人服務的,如果太注重價格,就變成了人為錢服務,一旦抱有這種态度,就會被市場牽着走,就很難讓它再為你服務了。你要牽着市場走,不要讓它牽着你走!”
總結一下,西方的藝術學院教育的特點:
1.更具有研究性。一方面研究社會問題,一方面研究如何更好地把觀念轉化為藝術語言。
2.要有命題創作的能力,其實就是信息收集,分析和轉述的能力。
3. 主張創新,不管作品怎麼樣,先做個不一樣的。
4.創作是創作,市場是市場,創作時候不要想市場。
5. 一言不合就創作。
回答幾個問題
Q:很多外國藝術家的作品看不懂,怎麼破?
A: 看不懂是正常的,外國人也不比你好多少。我也問過導師類似的問題“有的藝術家作品我看不懂,他是不是亂畫的?” 導師說:“所有成名藝術家都是想得非常清楚的,你不要隻在網上看他們的作品圖片,要去找他們的書來看,看他們的思路,重要的不是他們把作品做成什麼樣,而是這個作品是怎麼來的,為什麼要做成這樣。思維方式才是你要研究的,你要塑造自己的創作體系,不要隻追求做出一兩件好作品。”
Q:到底什麼才叫“藝術創作”?
A:藝術創作,就像拿筷子夾雞蛋,硬夾會很累,效果也不好。要麼用筷子把雞蛋敲碎,要麼把雞蛋變成别的狀态,比如煎蛋或者雞蛋餅。
* 來源:西風東韻(selfdoing)
【彩色熊貓】icolopa-com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