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行業低碳發展的路徑是什麼?來源:經濟日報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材行業已發展成為門類比較齊全、産品基本配套、面向國内國際兩個市場的完整工業體系,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30個行業小類,298類、1013種産品當前,我國建材企業約22萬家,從業人員860萬人,全行業總産值超過7萬億元建材行業緊緊把握世界建材發展大勢和科技進步方向,不斷取得新突破,邁上新台階,現在小編就來說說關于建材行業低碳發展的路徑是什麼?下面内容希望能幫助到你,我們來一起看看吧!
來源:經濟日報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材行業已發展成為門類比較齊全、産品基本配套、面向國内國際兩個市場的完整工業體系,包括《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30個行業小類,298類、1013種産品。當前,我國建材企業約22萬家,從業人員860萬人,全行業總産值超過7萬億元。建材行業緊緊把握世界建材發展大勢和科技進步方向,不斷取得新突破,邁上新台階。
創新夯實核心競争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建材行業堅持自主創新,科技進步成就顯著。一系列核心技術裝備已實現國産化,扭轉了部分技術裝備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把科技命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10年砥砺奮進,我國建材主要産業技術裝備水平已接近或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新型幹法水泥窯外分解技術、浮法玻璃、玻璃纖維池窯拉絲等先進生産工藝已占據主導地位。”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會長、黨委書記閻曉峰介紹,建材産品的性能、功能顯著提升,應用領域不斷擴展。航空航天用複合材料構件已應用于我國首個空間站;特種石英玻璃、紅外玻璃成功應用于天宮、探月、北鬥等多項國家重大工程;大尺寸碳化矽陶瓷基複合材料在空間遙感衛星領域實現應用突破;低熱水泥成功應用于世界上最薄的300米級特高拱壩烏東德水電站;高性能TPO防水卷材應用于北京冬奧會場館建設工程之中。
新材料産業是戰略性、基礎性産業,也是高新技術競争的關鍵領域,發展新材料是我國從制造大國邁向制造強國的必然要求,更是新形勢下建材行業轉型的主要方向。
閻曉峰表示,黨的十八大以來,建材領域新材料在産業規模、體系建設、集群效應、技術創新等方面取得了長足進步。先後培育出碳纖維、風電葉片、汽車用複合材料、電子信息玻璃、石墨烯等多個數百億元産值的産業,以及特高壓陶瓷絕緣子、藍寶石襯底、閃爍晶體、氣凝膠等數十億元産值的産業;一系列自主研發的國産高端新材料為我國航空航天、新一代電子信息技術、新能源、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産業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原材料保障。
10年間,建材行業科技創新突飛猛進,聚焦颠覆性、叠代性、緊迫性的科技攻關項目及成果層出不窮,有力支撐了建材行業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行業評選出科學技術獎310項,獲得國家科學技術獎41項。其中,中複神鷹碳纖維股份有限公司牽頭完成的“千噸級幹噴濕紡高強/中模碳纖維産業化關鍵技術及應用”項目榮獲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90餘項行業成果榮獲建築材料科學技術獎一等獎。同時,建材行業專利數量和質量穩步提升,多項專利技術獲得中國專利獎。
探索低碳排放新途徑
随着綠色低碳發展在建材全行業形成共識,在新發展理念驅動下,政策、技術、标準等形成合力,建材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
10年來,建材全行業年綜合利用工業固體廢棄物量超15億噸,160餘條水泥熟料生産線配套建設了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險廢棄物等裝備。建材工業餘熱餘壓年利用量已超過4億百萬千焦,年餘熱發電量超過400億千瓦時,按各年火力發電标準煤耗計算,相當于每年為全社會減少二氧化碳排放3000萬噸以上。其中,水泥熟料生産線餘熱發電達到可裝生産線的95%,平闆玻璃在産生産線已全面配套餘熱利用設施。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加快推動綠色建材創新發展,鼓勵綠色建材在農房改造、綠色建築、裝配式建築、超低能耗建築等工程建設項目中優先應用,并認證綠色建材58個大類産品,綠色建材産品體系不斷完善,培育形成了8個綠色建材國家新型工業化産業示範基地。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形成較完善的綠色建材産品體系,綠色建材走進了千家萬戶。目前,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六部門指導下,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牽頭推進的綠色建材下鄉活動正在各地如火如荼進行中。
新形勢、新格局、新任務,對建材行業提出了新要求。建材行業在2020年明确了“宜業尚品、造福人類”的發展目标,并堅定不移貫徹落實我國“雙碳”目标。2021年年初,中國建築材料聯合會率先向全行業發出《推進建築材料行業碳達峰、碳中和行動倡議書》,明确提出“我國建材行業要在2025年前全面實現碳達峰,水泥等重點行業要在2023年前率先實現碳達峰”;率先發布《中國建築材料工業碳排放報告(2020年度)》和《建築材料工業二氧化碳排放核算方法》,是我國工業領域首個提出碳達峰目标并發布碳排放報告和碳排放核算辦法的行業,為指導建材行業碳達峰、碳中和提供了有效決策依據和工作支撐;2021年年末,提出建材行業零外購電、零化石能源、零一次資源、零碳排放、零廢棄物排放、零員工的“六零”示範工廠概念,積極推動建材企業轉型升級,得到行業企業廣泛響應。
當前,廣大建材企業正大力推進以碳減排為主線的全面轉型。在優化能源結構方面,逐步提高使用清潔能源的比重;積極采用可再生能源技術,研發非化石能源替代技術、生物質能技術、儲能技術等;開發和挖掘技術性減排路徑和空間,探索建材行業低碳排放新途徑,優化工藝技術,研發新技術,完善并推廣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等碳彙技術,同時利用信息化、數字化和智能化技術加強能耗控制和監管;發揮建築材料行業消納廢棄物的優勢,進一步提升工業副産品在建築材料領域的循環利用率和利廢技術水平;着力推廣窯爐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污泥、危險廢物等技術,大幅提高燃料替代率。
持續優化産業結構
10年間,我國建材行業結構優化升級成效明顯,綠色低碳轉型成效顯著,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優化産業組織結構,淘汰落後産能,化解過剩産能。水泥、玻璃等傳統建材行業告别粗放式發展的老路,逐步走上創新驅動、智能制造、綠色低碳的新路。
數字水泥網統計數據顯示,10多年來,我國水泥行業産業規模和行業利潤發生了巨大變化。水泥産量從2010年的18.8億噸增長至2021年的23.8億噸;2012年行業利潤總額657.41億元,2021年達到1694億元,實現了階梯式增長,成為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時期以來,我國水泥年産量一直維持在22億噸至24億噸,占世界水泥總産量的55%左右。在産業政策支持下,維護供需動态平衡的能力不斷增強,以國企為主的大企業市場競争實力得到提升,綠色低碳轉型的高質量發展形成行業共識,行業盈利水平也處于制造業前列。”中國水泥協會副秘書長陳柏林表示。
水泥行業圍繞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的改革發展主線,積極推進水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提高能效和資源綜合利用水平,推廣數字化、智能化;執行産能減量置換政策,遏制新增産能;推行常态化錯峰生産政策,減少污染物排放,有效化解産能嚴重過剩;強化行業自律,保障有效供給,優化市場競争環境,創造良好的行業生态。
産業結構持續優化,發展理念持續轉變,促使建材行業高質量發展成效顯現,産業鍊價值大幅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建材行業增加值年均增長7.2%,實現平穩較快增長。2018年,建材加工制品業産業規模首次超過基礎材料産業,且比重持續擴大;2020年,規模以上建材行業中加工制品業占比52.0%,比2012年提高13.7個百分點。
同時,建材行業國際化進程方興未艾。目前,我國建材對外貿易基本形成了進口資源類産品為主,主要出口初級制成品、深加工制品互有流通的模式,與國際産業鍊進一步融合發展。2016年以來,建材深加工制品出口額占比持續超過23%;2021年建材及非金屬礦商品出口金額達到468.9億美元,再創新高。國外工程和技術服務已成為建材行業“走出去”戰略實施的重要标志和體現國際競争力的重要品牌,建材企業已在80多個國家承建300多個大型水泥工程,并提供了工程設計、施工、安裝、調試服務,乃至投産後的企業生産運行管理。水泥工程建設總承包約占全球70%的市場份額,平闆玻璃工程項目占全球90%以上的市場份額。建材行業積極踐行“走出去”戰略,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加快培育國際經濟合作和競争新優勢,對外投資總額已接近200億美元。
這10年,是建材行業取得曆史性突破和輝煌成就的10年。建材行業将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緊緊圍繞“宜業尚品、造福人類”的發展目标,大力推進以“雙碳”為主線的全面轉型發展,全面開啟建材行業綠色低碳安全高質量發展之路。 (經濟日報記者 祝君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