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239集·下
前言
小德福用手擦了擦眼淚,已經到了上學年紀,他卻是全校唯一一個光着腳上學的小孩,也可能是第一個。家裡太窮,他連幾分錢都沒有。
一睜眼又要上學,他是個好學生,隻是每次去學校,他都忍不住難過。「有位軍人,還有位阿姨,曾經幫助、接濟過我們,“别哭了,給你一個盧比,拿去交學費”。」在漫長的成長過程中,掙脫困境無疑是他最迫切的事情。
沒能完成學業,他就自學,用法語學的英語,看不懂漢字,但不妨礙他流利表達。印度語、英語、中文、西班牙語和法語,隻要用得上他就學,語言對于他,比起加分項,更像是生存技能,必須攻克。
重要的是,已經成家立業的他,一遍一遍提醒自己:我要幫其他人改善生活,我不希望其他人像曾經的我一樣受苦。
從困境中走出來的德福,更知道怎麼去拉其他人一把。還有,「不能放棄夢想」。
Dev Raturi / 德福出生年月 1976.5.7家鄉 印度北阿坎德邦的特赫裡(Tehri)地區紅堡印度文化交流餐廳創始人兼企業家、演員、絲綢之路大使,2010年初到西安,2012年搬到西安居住至今PS.文末附本片主持人Ben感悟,期待大家留言互動~
李小龍可以,我也可以
「在中國我們每年都過,每年都有一天。還有三月份的胡裡節,那時也一樣。」2020年11月的一天,德福的中印文化交流餐廳裡,舉行了一場印度特色派對,慶祝印度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排燈節。
拜神、點吉祥痣祈求神靈保佑,是印度節日必不可少的儀式。作為餐廳主人的德福,為到場的嘉賓一一點上,給予來賓禮節款待和祝福。
▲排燈節,又稱萬燈節,是印度教、錫克教和耆那教“以光明驅走黑暗,以善良戰勝邪惡”的節日。印度人視為一年中最重要的節慶,會持續幾天。
▲灑紅節,也叫“胡裡節”、“色彩節”,是印度傳統節日,也是印度傳統新年(新印度曆新年于春分日)。在每年2、3月間舉行,慶祝時間的長短不一。
印度舞蹈似乎有着特别的感染力,即便是不太習慣在公共場合跳舞的人們,在印度樂曲的帶動下,也開始加入舞池,搖曳生姿。
活動将從早上持續到晚上,活動間隙的空檔中,德福也會抽時間,不忘接待節目組和到場客人。且在編導和主持人 Ben 翩翩起舞的時候,一起加入“放飛自我”。
▲會員加長版視頻内容,
編導Feli攜國際友人在線尬舞
但除了經營餐廳和增進中印文化,德福還有另一個追求,「我之前一直想做演員,所以去過孟買,周圍的人都笑話我,“看看你自己,想當演員?你什麼資源都沒有”」。一開始,他也會膽怯,也會腿發抖,「但是我不放棄」。
▲“我覺得那時候是1999年,我在踢腿”
▲寶萊塢電影裡的德福
關于演員這個夢想,正是李小龍幫他種下的種子。
1985年,印度,北阿坎德邦省。李小龍旋風刮過中美,正在印度大展拳腳。大街小巷的電視屏幕,他用雙截棍痛擊對手,每次毆打前不忘大喝一聲:“啊~達~~~”
▲印度北阿坎德邦的特赫裡(Tehri)地區
年幼的德福看到這裡,總是很興奮,模仿起李小龍的招式,在家裡“阿達阿達”不停。
「我把他所有的東西都看了,慢慢地我感覺我自己是李小龍,我也想像他一樣。他從香港到了美國,在一個餐廳做過洗碗工,最後成為了功夫明星。我說我也可以。」
2005年,德福隻身來到了中國。
我想做演員
來中國,是來圓夢的,卻在現實的壓力下,德福做起了餐廳服務員。
服務員?要做就做最好的,要做的比餐廳經理還要好。兩年磨砺,他可以勝任任何一家頂級餐廳的經理。
會功夫的人,都很拼。他開始中國城市之旅,哪有機會就去哪。從月薪2000到月薪40000,德福隻用了6年時間。
德福在餐廳忙碌時,一個意想不到的轉機出現了,他被一個劇組相中,“哇,你可以演壞人诶。”
當時劇組為一個角色尋找“老婆”,他們看上了德福餐廳裡的跳舞女孩,巧了,影片裡有一個場景,需要在印度餐廳拍攝。嗅覺敏銳的德福一口答應,「但是呢,我的餐廳必須要出現在這裡面」。
片子開拍,德福當時一個特别生氣的表情,也被捕捉到,劇組中的一位找到他說,「哇,你可以演壞人诶」。
「我長得壞人嗎?」,當時德福一臉懵。
「你可以。」,對方說。
神奇的事發生了,德福誤打誤撞,竟然又成了一名演員。自此進入中國電影業,影視生涯就此展開,不再跑龍套,卻有了新的身份——反派。
他也和許多著名的中國演員有過合作。
為了不錯過新的片約,德福會去武術館練習,保持體能和身形。而他去的武術館也是經過特别選擇,這裡的教練們不僅個個身懷絕技,而且有着豐富的電影替身演員經驗。對于德福來說,兩全其美。
「我一直在學習怎麼表演,每天都在學習。我并不專業,也有很多不足,但是我一直在努力學,保持積極的心态。」
▲這是他為一個新電影準備的試鏡視頻
我們都是過客
「剛來6年沒有回家,家人特别擔心,‘是不是你結婚了,是不是有孩子了?’」。德福不輕易回去,他認定的事情,一定要做到。那些年他在打拼。
2011年,德福時隔6年第一次返鄉。回家後的第一件要事,家人已經幫他安排妥當——結婚。在印度,包辦婚姻依然非常普遍。
德福尊重印度傳統,他覺得比起自己,他更相信父母的眼光。
在印度,種姓制度把人分為婆羅門、刹帝利、吠舍、首陀羅。
盡管在1948年,印度國會廢除了種姓制度,種姓制度帶來的社會矛盾,得到了很大的緩解,但是在今天的印度,種姓制度仍然對社會,産生着一定的影響。在談婚論嫁的大事上,種姓意識依然存在。德福是婆羅門,印度最高種姓,他隻能和婆羅門結婚。
Q:你不能和其他的種姓的人結婚嗎?
德福:我可以,但是我家裡不會允許我這樣做。家人不會高興、會生氣,他們不會讓我進家門。
Q:如果你堅持呢?
德福:家裡的老人們會聚在一起,不讓我進門。這是尊重。
在德福看來,這也沒什麼不好,而且她真美,第一次見到未婚妻,德福心裡想。他們從見面到婚禮,隻用了5天時間。
結婚前德福給未婚妻打電話,電話那頭一直很安靜,德福心血來潮,逗她說 “你能吻我嗎”。
突然電話那頭傳來她的大叫:“媽媽!”
現在妻子依然害羞,但她一直陪伴着德福。德福要回中國生活,結婚兩周後,她就跟着來了。
Q:包辦婚姻有什麼優點嗎?
德福:優點是如果婚姻出現了問題,可以埋怨家人,哈哈哈哈哈。事實上在印度,比如我妻子的姐姐,他們是自由婚姻,但是他們經常吵架。我時常想,也許包辦婚姻是更好的吧。
環顧他們家裡,看不出什麼昂貴物品,已經定居西安8年,他們沒買車沒買房,連家具、用品都非常簡樸,甚至很便宜。
「我們隻去打折店,買便宜貨,200塊的東西就賣3-40那種。我妻子的鞋子,可能也就花了20元,是50元。」德福賺的錢大方造福他人,而一家人跟着他一起省吃儉用。
現場導演忍不住問:你已經是個百萬富翁了吧。
德福:你可以這麼說。
Q:你的家可不像是百萬富翁住的地方。
德福:你10年以後再來我家看,還是一樣。因為我相信,我們都是過客,這個房子并不屬于我,同理,我的軀體也不屬于我。這一切在某天都會消失,我們也都有一死。沒必要過奢侈的生活。我可以用錢做更多有意義的事情,那才是我想要的。
2000年的關系
▲會員加長版視頻内容
從剛到中國的身無分文,到高級餐廳經理 ,再到創立屬于自己的品牌餐廳,現在已經是擁有6家連鎖印度餐廳的德福,走出困境,他更知道怎麼去拉其他人一把。以下是德福的自述:
「我開了幾家餐廳,賺了幾百萬,我覺得一切都進展得不錯,生意也越來越好,但成為百萬富翁或者千萬富翁,不是我的夢想,永遠不會是。我想在生命中為其他人創造價值,幫助其他人。
我開了幾家餐廳,并不是想看看到底能賺多少錢,但我創造了10到15個工作崗位,創造工作崗位,才是我的成就。
這也是我想把鄉親們,帶來中國工作的原因,我幫助了大概25到30個家庭,每個家庭都有一個人來中國工作。
人很難忘記自己曾經的潦倒落魄。我每周二都禁食,我不想忘記曾經的自己,每周我都提醒自己,我要幫其他人改善生活,我不希望其他人像曾經的我一樣受苦。
其他人工作8小時,我能工作16小時。不能放棄夢想。」
▲會員加長版視頻内容
鏡頭從正經訪談,切換到邊走邊聊,沿途西安街頭風光。在西安生活的8年間,德福對這裡已經十分熟悉,西安對他是也一樣。因為常在自己餐廳舉辦中印文化交流活動,迄今為止,德福已經接受過200多家媒體采訪,在當地具有一定知名度。
Ben:有一個問題,一直想問你。你為什麼選了西安嘛?
德福:因為玄奘取經是從長安出發的,我們的曆史上也有這個事情。感覺有關系在那裡。
Ben:很長久的關系。
德福:2000年的關系啊。
李小龍以外,玄奘法師是德福另一位崇拜的人。
德福:世界因為李小龍更了解中國,玄奘法師也是一樣的。每次我來(大雁塔)這裡,看着玄奘法師(雕像),我就想1300年以前,他西行求法,連結了中國和印度。他做了很多貢獻,我無比敬佩他。如果我能做到玄奘法師的1%,那麼我會非常自豪。
Ben:最後一個問題,你住在這裡的理由是什麼?
德福:「中國有許多機遇。在這裡如果努力工作,就能夢想成真,中國就是夢想成真的平台。
我剛來中國的時候什麼都沒有,沒有資曆、沒有受過很多教育,沒有學位、沒有錢,真的一無所有,現在我參演了15到20部電影。剛來的時候,我是餐廳的服務員,現在我自己經營着好幾家餐廳。這是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拍攝末尾,Ben 不禁有感而發:
這一次拍攝,和德福花了兩天在一起,我理解清楚了我餐吧生意,做錯了好多東西。所以這是個很大的幫助,因為我以後就不會再做錯誤的事情。很高興認識了這麼能幹的新朋友。
《我住》下集預告
我住在這裡的理由 239集
● 德福竟然掌握五門語言
● 兩個老外比中國人更能吃辣
公司聲明
本内容為原創 如有盜用将訴諸法律途徑
編輯 | 阿群
圖片 | 德福、和之夢、網絡
參考資料|千斤小哥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