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好奇過,在特别重孝道的古代,會送康乃馨嗎?他們會給母親送什麼樣的禮物呢?
首先,古代人不會送母親康乃馨。因為,這種風俗是“洋”講究。
1907年,漂亮國女士賈維斯請求教堂,為她過世兩周年的母親做“追思”禮拜。後來由教堂提議,經=漂亮國總統簽署命令,把5月的第二個星期天定要“母親節”。
在儀式上,教堂送給每位出席活動的母親一朵白色的康乃馨花。從此,康乃馨也與母親、母親節聯系在了一起。
在西方還有種傳說,康乃馨花是耶稣母親瑪麗亞的眼淚化成的,代表着母親愛兒、憐兒的心。
不過也有人認為,康乃馨的花語是“不求代價的母愛”,以及“母親我愛您”等,所以才被用來當作禮物送給母親。
在母親節傳到咱們這裡後,給母親送康乃馨的講究也跟着一起過來了,于是我們便也跟着送了起來。
那麼,天天背《孝經》《二十四孝》的古代人,會送母親什麼呢?
1·草、畫、字
其實在咱們東方,母親和康乃馨真沒什麼聯系,咱們也有自己的“母親花”,那就是“萱草”,也有人叫它忘憂草,再說明白點,咱們常吃的“黃花菜”就是萱草的一種。
最初,萱草大概是因為名字才與母親聯系在一起的。它叫“忘憂草”,母親們又總是多憂慮,所以那時候兒女如果出門的話,就會給母親的住處種上一些萱草,希望這種好看又能吃的植物,可以讓母親忘掉憂愁,天天舒心。
唐朝孟郊的《遊子》一詩中這樣寫:萱草生堂階,遊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門,不見萱草花。
詩的意思是,萱草已經長得很繁茂了,可是遊子卻還沒有回家;老母親靠在門邊守望遠方思念孩子,竟沒有留意到身邊的萱草都開花了。
除了給母親院裡住萱草,古人還會給母親畫萱草。明代大畫家陳淳就曾畫過一幅《萱草壽石圖》,上面寫了“願母如花石,同好複同壽”祝福送給母親,有點像現在一些小朋友送給媽媽的“自制賀卡”。
在保留下來史料中,也有不少文人會抄經,或者寫字送給母親,最出名的有康熙為母親抄的《金剛經》,字迹溫潤内斂,表達了對母親最深沉的愛;還有乾隆的《多祿圖》,還有他送的巨幅畫作《崇慶皇太後八旬萬壽圖》等等,簡直“豪”無人xing!
2·鼎、塔、山
上學時我們可能都聽說過“大方鼎”,就有隻叫“後母戊鼎”,它是目前所知古代最重的青銅器“鼎”。
這個龐然大物,就是商王祖甲獻給亡母婦姘的禮物,而“後母戊”的意思就是“獻給我敬愛的母親”,巨壕吧?
可惜婦姘過世時還很年輕,所以曆 史上并沒有太多關于她的資料。專家們推測這位年輕的母親可能故于一場宮廷政變,政變後祖甲也一度流落在外。
圖文無關
後來祖甲成功登上王位,為了紀念自己的母親,他就聽祭祀們的建議,鑄造了這隻大鼎,以承載自己對母親最沉重的愛和思念。
當然這還不算最壕,和《甄嬛傳》中婉娘娘後來收到的禮物相比,基本不值一提。
據記載,乾隆十六年時,崇慶皇太後,也就是鈕祜祿·甄嬛娘娘的原型剛好60大壽。為了哄母親開心,乾隆帝送了無數珍寶還嫌不夠,又大手一揮,把京城西邊的湖改成了“昆明湖”,把原來的翁山改成了“萬壽山”,還建了一座“大報恩延壽寺”,做為母親60大壽禮物。
這位母親過世之後,乾隆帝還命工匠做了個塔身為黃金、寶石等的“金發塔”,用來保存母親的頭發,表達對母親的哀思和追憶。
金發塔
3·玉器、首飾、面料、衣物
古代人送母親玉器的很多,史料有載的就有送玉如意的、玉手镯、玉佩的;送首飾的更是五花八門,金銀珠寶,稀世珍珠等等,隻有我們想不到,沒有他們做不到。
但有一個禮物卻感人至深,這個禮物是匹布,來自唐代的趙義深。
紀錄片《書簡閱中*國》節目中就講述了他的故事。
在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出土了一些趙義深寫給母親的家書:唐太宗時,趙義深作為俘虜被迫來到洛陽。在洛陽生活的日子,他一直寫信給母親,從來沒有在信裡提到自己的生活多麼不容易,總是報喜不報憂(像極了異鄉的我們)。
雖然作俘虜的日子過得清貧、拮據,但趙義深還是省下錢為母親買了一匹布,并托人送到母親手裡。
圖片來自影片截圖
紀錄片中說,他最後也沒能再回到母親身邊,但那匹布和那些信卻成為了母親離世時的珍藏。而他對母親那深深的眷念和牽挂,也早已穿越了時光的阻礙。
比起上面那些壕無人 性的禮物,這份禮物承載了太多對母親的深情和愛,以及對母親最深的思念和牽挂。
結語:
有人把孩子與母親的關系比作“風筝與線”,如果我們是隻風筝,那母親就是那根纖細卻堅強無比的“線”。
這頭,是我們的漂泊;那頭,是母親的愛。
或許,母親并不在乎我們送她什麼,或許,她更希望看到我們,更希望坐在一起吃個飯、聊聊天。
或者,打個電話聽聽聲音,發個視頻讓她瞅瞅。都好。
(原創不易,搬運、抄襲必究!部分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删除)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