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奇悅悅”的視頻更新了,不出意料,是關于學習的,更确切地說,是關于古詩詞學習。
視頻中,悅悅和奇奇對學過的古詩詞進行了複習,然後又在田靜的幫助下,對新内容進行了預習。
從兩人的表現來看,老穆認為,奇奇學習的積極性更高,情緒也比較高昂。對于學過的内容,他能夠做到“記憶猶新”;對于新内容,他不僅不排斥,反而學得很快。
老穆詳細觀看了三遍,說句實話,田靜的普通話還是不錯的,但略有瑕疵,主要問題出現在平翹舌音上。
第一處:将“這(zhè)”說成了“zè”;
當田靜翻到《贈汪倫》這首七言絕句時,奇奇激動地說:“這不是我們背了(liǎo)了嗎?”
田靜随即反問道:“這個會了嗎?這個?”
說明:田靜将“這(zhè)”說成了“zè”,所以網友們很容易發現這個錯誤。
第二處:将“送(sòng)”讀成了“shòng”;
田靜帶着奇奇朗讀《贈汪倫》,當讀到最後一句“不及汪倫送我情”時,出現了一個小錯誤。
“送”應該讀“sòng”,田靜卻讀成了“shòng”,但奇奇卻沒有讀錯。
老穆認為,瑕不掩瑜,盡管田靜有這兩處錯誤,但整體來說,還是比較标準的。
面對網友善意的玩笑,田靜開玩笑道:“我是半路出家。”
老穆認為,我們在朗讀古詩詞時,要注意三個方面的問題:
其一,節奏方面;
其二,語調方面;
其三,情感方面;
接下來,我們具體來看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
【一】節奏方面
朗讀節奏,通俗點來講,就是你在朗讀詩句時對“停頓”的把握情況。
一般情況下,我們是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
舉例說明,如下:
《贈汪倫》
【唐】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這是一首七言絕句,七言絕句的節奏,一般有兩種,要麼是“二二三”,要麼是“四三”。
我們在朗讀《贈汪倫》時,發現這首詩的節奏是“二二三”,即“李白 / 乘舟 / 将欲行,忽聞 / 岸上 / 踏歌聲。桃花 / 潭水 / 深千尺,不及 / 汪倫 / 送我情。”
一般情況下,一首詩的朗讀節奏是統一的,需要同學們知曉。
【二】語調方面
朗讀語調,就是指朗讀詩詞時的快慢輕重等,表示一定的語氣和情感。
同學們,朗讀語調主要有如下四種:
①高升調(先低後高)
②降抑調(先高後低)
③平直調(無明顯高低變化)
④曲折調(高低來回變化)
接下來,穆老師為大家舉例說明,如下:
《過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幹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裡歎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這首詩的感情基調是悲壯,因而朗誦時采用的語調是先“ 低沉”後“激昂”。
【三】情感方面
我們在朗讀詩詞時,一定要情感豐富,倘若朗讀時有氣無力,或沒有情感,那就失去了學習古詩詞的意義。
比如我們朗讀清朝詩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亦學牡丹開。)時,一定“要讀出一種自強不息的情感”,倘若朗讀時軟綿無力,又怎能恰當地表現出苔藓的那種自強不息,奮力生長的精神呢?
如果說開卷有益,那麼觀視頻同樣受益。
我們在關注奇奇悅悅時,不妨多一點思考,或許就能從中受益,我想,這對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有較大的幫助。
面對困境,這一家人所表現出來的那種積極向上的精神,難道對你的學習、生活和工作沒有一點點積極幫助嗎?
我想,應該有的,隻要你用心去感受!
朋友們,你們對此有何看法?歡迎大家在下方評論區留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