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是傳承曆史文脈,保留城市記憶的一個重要載體,同時也是鄉村旅遊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近日,又有好消息!
同安區蓮花鎮白交祠村、翔安區新圩鎮金柄村,從1000多個自然村中脫穎而出正式列入福建省第三批省級傳統村落名錄
目前,廈門市已公布省級傳統村落有5個。
2020年
同安區蓮花鎮白交祠村
翔安區新圩鎮金柄村
2015年
集美區後溪鎮城内村
海滄區青礁村院前社
翔安區新圩鎮雲頭村
4月末的廈門,白天氣溫在20℃上下徘徊
陽光和煦,偶爾零星幾點小雨,感覺一切都是剛剛好,趁着爛漫春光,不如一起感受下廈門省級傳統村落的風采和魅力
城内村
城内村位于集美區後溪鎮,又稱"霞城"。後溪霞城源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福建總兵施琅率部在此駐紮建城。
施琅将軍修建的拱辰門
霞城城隍廟
說起城内村,就不得不提城隍廟。這裡已成為兩岸親情互通與民間信仰文化交融的聖地。
@志遠天下行 攝
據史料記載,清康熙元年(1662年)下旨在此建造城池,同時在南城門(臨海門)内建霞城城隍廟,希冀神靈予以庇佑,距今已有350多年曆史。整體建築為鋼筋混凝土仿古結構,屋頂是重檐懸山頂,還有精緻雕刻。
每年,後溪城内村都會在農曆十一月二十二日——城隍爺的祈安日前後舉辦盛大的廟會迎神慶祝,中國台灣、新加坡等地的城隍廟主事及信衆也會組團前來進香。
資料圖
超大博物館群落
與城隍廟鄰牆而建的便是這充滿獨特古厝風情的閩台民俗文化古鎮。
這是一個超大的博物館群落,有海峽兩岸博物館、閩台官用品博物館、閩台匾額博物館、閩台老電影博物館、閩台茶葉博物館、閩台愛情博物館等8個不同主題的民俗文化博物館。
@志遠天下行 攝
城隍廟、老街、古民居,步入城内村,腳踏如煙往事,耳畔老屋燕影呢喃,鄉間古趣别有韻味,是一個春日懷古、探幽、休閑娛樂的絕佳去處。
交通:
搭乘900路、909路、910路、929路、936路、954路、980路公交至“城内站”下車。
白交祠村
白交祠位于廈漳泉三市交界的地方,海拔1000米左右,雲霧遊離在重山之間,甯靜雅緻,舒爽怡人,如夢如幻如詩如畫,讓人如癡如醉,頗有一種飄飄然乘雲于仙境般的感覺。
村落形成于明代,有古河道、古橋等曆史要素,現存村内傳統建築群集中修建于清朝時期,村落分布有居住、祠堂、廟宇等傳統建築及古樹、特色活動場地。12年一度的百家“齊醮”慶典,家家戶戶殺豬宰雞鴨,在楊氏宗祠門口舉行。
雲上仙境
百丈崖
百丈崖之所以叫百丈崖,是因為它三面環山,前方陡崖呈70-80度傾斜。站在這裡俯視而下,美景一覽無餘,驚險中有詩意,浪漫中不乏刺激。
徐水垵水庫
綠水倒映着藍天白雲青山,茶田依山開墾,環繞四周,雲輕輕在粼粼水面上舒卷,呼吸間盡是清新暢爽,可謂康養休閑的好去處。
光明頂
登高遠眺,沿途是竹林涼亭,頂峰有廣闊視野,可以看見海滄大橋、漳州長泰、安溪的風力發電站。紮營露宿,日觀雲海奔騰,夜觀浩瀚星空。
綠色有機美食
白交祠平均海拔近千米,常年雨水充沛,雲霧缭繞,氣候獨特,土壤肥沃。這些得天獨厚的自然因素,孕育了白交祠的特色産品——地瓜、東魁楊梅、水蜜桃、金桔、砂糖橘、高山茶葉……
因獨特的氣候、地理、環境,白交祠幾乎家家戶戶都種茶葉,全村有3000畝茶園,處處有茶香撲鼻,處處是村民采茶、制茶的身影,茶葉收入亦是當地農民的主要經濟來源。
交通:
搭乘606路公交車至“白交祠站”下車。
金柄村
翔安新圩鎮金柄村流傳着一句俚語:“未有廈門,先有同安;未有同安,先有金柄。”據考證,金柄村建村至今已有1300餘年曆史,祖先黃肇綸在此開枝散葉,至今黃氏家族遍布海内外約70萬人,可以說是人丁興旺。
曆史悠久
村裡人敬重老祖先,建立黃氏大宗祠,并與海内外宗親籌款建立黃肇綸陵園,氣勢宏偉,成為村裡一大景點。
黃氏大宗祠
黃肇綸陵園
曆史悠久還體現在這裡的古樹上。在金柄村,有一棵唐樟樹,據說已經有1200多年的曆史,見證着金柄村的發展,許多村民也把它當做神樹供奉,有“活文物”的美稱。
非遺文化
金柄村的特殊之處,還在于其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集國家級和省、市、區級非遺于一村。
拍胸舞(資料圖)
布袋戲
翔安傳統面線制作工藝(資料圖)
這些非遺項目均能在金柄村找到曆史傳承。村内保留了部分傳統紅磚古厝,現存有4棵古樹、1處古驿道、1處墓葬、3處古井和4座古碑刻。
交通:
搭乘713路公交車至“金柄村站”下車。
青礁村院前社
海滄區青礁村院前社地處廈漳交界,是民間信仰保生慈濟文化的主要發祥地,也是“開台王”顔思齊的故鄉。毗鄰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礁慈濟祖宮。
閩南古厝
青礁村院前社已有百年曆史,39座獨具特色的古民居坐落其中。走入厝内,最先映入眼簾的是大夫第,弧形屋脊,檐角高翹,兩端斜入高天的長燕尾形,風格豔麗而張揚。
此外還有修建于清光緒年間的院前顔氏古厝,也稱六落古厝,規模宏大,氣勢非凡。走在這些厝内,仿佛穿越到古代,有種與世隔絕的甯靜,浮躁的心得以平靜。
閩台生态文化村
作為保生慈濟文化的發祥地、“開台王”顔思齊的故鄉,如今村子煥發出新的生機。
通過引進寶島台灣手作産業,成為了國内首個“機制活、産業優、百姓富、生态美、台味濃”的閩台生态文化村。近幾年,這裡已經形成了極具海峽兩岸特色的“綠色文化創意産業基地”,可以感受厚重閩台曆史文化,韻味十足。
來“城市菜地”體驗田園生活
青礁村院前社大力發展都市休閑農業,充分整合了城市菜地、慈濟祖宮景區、古民居、對台文化等資源,吸引年輕人回鄉創業,帶動村民共同緻富。
資料圖
空氣宜人,環境優美,随處可見純天然的綠色植物。走在田邊,呼吸着新鮮的空氣,俨然一種歸園田居的安逸感,讓人極度放松。
交通:
搭乘801路、831路、853路、角美709路公交車至“慈濟東宮站”,下車後步行約200米,即可到達院前社入口。
或搭乘802路、827路公交至“院前站”下車。
雲頭村
成片的菜地,郁郁蔥蔥的山林,保持着古樸風貌的建築……“省級傳統村落”翔安區新圩鎮雲頭村,位于大帽山腳下。
武舉人故居
在清朝,雲頭村出了兩位武舉人:清嘉慶十五年武舉第八名陳國興、清同治九年武舉第六名陳河成。
這一片古民居建于清嘉慶時期,現存46座,至今保存完好。最具代表性的一座是前中後三落大厝,共99副門窗,可容納100多人居住。
這些古民居屋架為木構造,屋面使用紅色仰合瓦,馬鞍背、燕尾脊,是典型的閩南傳統建築。
溫泉資源豐富
雲頭村蘊藏着豐富的溫泉資源。據說,有些區域隻要稍微深挖,就會湧出溫泉水。不論冬夏,村民都喜歡到村裡的溫泉中放松。
走在雲頭村的小巷,你可以看到一派和諧景象。孩童們在廣場的遊樂設施上玩耍,老人們在午後時分悠閑坐在闆凳上溫一壺山茶。富有曆史感的閩南古厝、雕梁畫棟的清淨廟宇、曆經歲月的芒果樹……在雲頭的建築和景色裡,你可以感受到靜谧與祥和。
資料圖
交通:
搭乘712路公交車至“雲頭站”,下車步行約500米可達。
4月初的光景,春日鄉野踏青遊正合适,周末五一假期就能安排上!
内容來源:一點廈門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