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問曆史上誰是跑得最快的人?多數人的腦海中肯定會閃現出一個人的名字:他就是戴宗,也就是《水浒傳》中的神行太保。
在梁山大聚義,排定好漢名次時,戴宗排名第二十,專門負責打探消息。戴宗之所以有如此重要的身份,原因則主要是他有日行800裡的超能力。
原文中說:原來這戴院長有一等驚人的道術;但出路時,飛報緊急軍情事,把兩個甲馬拴在兩隻腿上,作起“神行法”來,一日能行五百裡;把四個甲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裡,因此人都稱做神行太保戴宗。
當然,日行八百是小說家藝術化的誇張。戴宗的甲馬到底有多快,書中說:“取出四個甲馬,去兩隻腿上每隻各拴兩個,肩上挑上兩個信籠,口裡念起神行法咒語來……起個五更,趕早涼行,約行過了三二百裡,已是巳牌時分。”
我們來計算一下,五更是淩晨3點到5點,戴宗起了五更,就是夜裡3點起床。到了巳牌,就是上午9點到11點,我們按9點算,共計6小時,共走了300裡,即150公裡,速度為每小時25公裡。對比來看,截止2021年,男子全程馬拉松的世界紀錄成績是1小時59分40秒。馬拉松的全程是42.195公裡,這個紀錄的速度大約是每小時21公裡。可見,戴宗的速度隻比現在的馬拉松世界紀錄略快一點。
即使跑出這樣的成績,戴宗還得依靠甲馬的協助。很多人覺得戴宗腿上綁的甲馬隻是古人的杜撰,但實際上還真有甲馬這種東西,不僅有,而且在明清時期,甲馬還很常見。
根據清朝虞兆隆所著的《天香樓偶得》中記載:“俗于紙上畫神佛像,塗以紅黃彩色而祭祀之,畢即焚化,謂之甲馬。以此紙為神佛之所憑依,似乎馬也”。著名史學家趙翼在其所著的《陔餘叢考》中也記載:“昔時畫神像于紙,皆有以乘騎之用,故曰紙馬也;後世刻版畫以五色紙印神佛像出售,焚之神位前,名曰紙馬”。
可見,甲馬是用來祭祀,供奉神靈的。戴宗憑借甲馬快速行動,估計更多地是靠甲馬的心理暗示作用吧。
除了戴宗之外,古代還有許多日行千裡的傳說。在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中有這樣一個有趣的記載。
話說在元和末年。鹽城有一個腳力,就是快遞小哥,名字叫作張俨。他要運送一份公文到京城長安。這一天,張俨走到宋州(河南商丘),在路上遇見一個人。因為行路單調無聊,張俨就請求一起結伴同行。
那人預定前往鄭州,就對張俨說:“小哥,你想不想走快一點,如果聽我指點,我可以讓你速度加倍,日行幾百裡。”
張俨一聽,當然樂意。于是,那個人就挖了兩個小坑,深有六五寸,他讓張俨背對着坑站立,兩腳站在坑邊,然後用針紮他的兩隻腳,張俨根本沒有感覺到疼痛。緊接着,那人又從張俨的膝蓋至小腿,反反複複地往下捋,直到張俨的黑血流滿坑中。張俨一下子覺得擡腳輕快了很多,才中午就走到了汴州(開封)。
那人又邀他到陝州(三門峽)住宿, 張俨有些為難,推辭說腳力不夠。那人又說:“我有辦法,您不妨暫時卸下膝蓋骨,一點痛苦都沒有,這樣就可以一天疾行八百裡了。”張俨一聽,有些害怕,畢竟不知道這人的真實底細,于是就借口推辭。那人卻也不勉強,說:“我有急事,必須傍晚到達陝州,恕我先走一步。”于是告辭,疾行如飛,轉眼之間就不見蹤影了。
再來看看張俨運用法術後的速度:我們假設他趕路,早上6點出發,中午12點到達,共6小時,商丘到開封大約150公裡,速度就是每小時25公裡,和戴宗的速度一樣。他們兩人的速度放在現代,也就相當于一輛普通自行車的速度。看來古人對于人類速度的想象還是有些保守,要是他們知道現在飛機,高鐵的速度,不知要作何感想了?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