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的種類繁多,分類标準多樣,如按采收的季節分類、烘焙溫度分類、發酵程度分類,但最為大家所接受的分類方法還是傳統的六大茶系分類法,即根據制造方法的不同和品質上的差異,将茶葉分為綠茶,紅茶,青茶(烏龍茶)、白茶、黃茶、黑茶。有些人還習慣加上屬于再加工茶類的花茶,共七大類,共同構成異彩紛呈的中國茶族。
好多喜歡喝綠茶的朋友,對綠茶有不太了解,今天我們就講一講綠茶的制作以及品類。
綠茶屬于不發酵茶,作為中國第一大茶系,有其他茶類所不及的顯著醫療保健效果,被人們稱之為“原子時代的健康飲料”。
制作綠茶分為殺青,揉撚,和幹燥。殺青是綠茶制造的最初工序,也是決定綠茶形狀和品質的關鍵工序。殺青的目的是通過高溫破壞和鈍化鮮葉中的氧化酶活性,蒸發鮮葉部分水分,使茶葉變軟,便于揉撚成形。
揉撚是一個簡單造型的過程,比如條形綠茶,通過揉撚可使葉片卷曲成條。不同造型和品質的綠茶,揉撚時間和輕重程度是不同的。
幹燥是進一步蒸發水分,幹燥的目的是将茶葉中多餘的水氣揮發,以保持茶葉中酶的活性便于保存品質,固定茶形。
綠茶的分類:分為炒青綠茶,烘青綠茶,蒸青綠茶和曬青綠茶。
炒青綠茶又分長炒青,圓炒青和細嫩炒青。
長炒青:成品有珍眉、秀眉、貢熙等。
圓炒青:成品有珠茶等。
細嫩炒青:成品有龍井、碧螺春等。
烘青綠茶分為普通烘青和細嫩烘青
普通烘青:閩烘青、浙烘青等。
細嫩烘青: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等。
蒸青綠茶有煎茶、玉露等。
曬青綠茶有滇青、川青、陝青等。
綠茶中的精品分為西湖龍井、洞庭碧螺春、黃山毛峰等。
了解過清茶後,咱們再聊聊綠茶的沖泡方法。
茶具最好用玻璃器皿沖泡綠茶的,因為沖泡綠茶時,茶葉條索慢慢舒展,猶如水中的“舞女”,姿态婀娜,富于動态美,這一切都可隔着玻璃杯盡收眼底。需要注意的是,泡綠茶的杯子宜小不宜大,大則水量多、熱量大,易使茶芽泡熟,茶湯變色。
綠茶一般用85℃左右開水沖泡,根據沖泡方法及茶葉品種、時節、鮮嫩程度的不同,水溫可适度調整。但沖泡綠茶切忌水溫太高,否則會破壞茶中的維生素C,而且水溫過高會導緻生物堿類物質大量溶出,使茶湯變苦澀。
一般而言,綠茶與水的标準比例為1:50,即1克茶葉用50毫升左右的水量。這樣沖泡出來的茶湯濃淡适中,口感鮮醇。
綠茶一般沖泡三次為宜,第三泡之後,茶湯滋味就開始變淡了。茶杯中注入水之後,浸泡1分鐘左右,即可品茶。沖泡好的綠茶最好在3~6分鐘内飲用完,不可久放,放置時間超過6分鐘之後,口感會變差。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