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圖文

 > 打卡是不是第一件事情

打卡是不是第一件事情

圖文 更新时间:2024-06-16 20:50:48

現在中小學普遍使用打卡的教育方法,甚至幼兒園也開始打卡教育,打卡教育的理論支撐是什麼?這樣教育孩子合适嗎?

要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不容易,說清楚了,可能大家也有點無能為力,但是還的說,至少讓大家心裡明白。

首先,我們大概解釋下什麼是打卡作業。以手機QQ打卡為例:手機QQ在2017年5月份推出了打卡簽到的功能,打卡簽到至固定天數就會有禮包。這裡有兩個重點信息:1、在手機上打卡簽證;2、滿足要求有禮包。

其次,我從生活常識中談一下看法。打卡應該來源于我們成人的工作術語,每天上下班打卡。我們可以回想下,我們願意打卡嗎?我本人是持否定态度,但是沒辦法,每天都必須要打卡上下班。我們不從公司管理角度考慮,單從人的情感角度出發,我相信大部分人是不樂意的。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彈性工作制開始出現,其實這樣還是要打卡,但是至少我們有一定的話語權。

打卡是不是第一件事情(關于打卡不一樣的看法)1

上下班打卡

打卡是行為矯正的一種。行為矯正主要基于斯金納對操作性條件反射的研究。斯金納認為,通過一系列的獎賞、表揚和懲罰,可以調整行為。它關注的是行為而不是孩子,類似的方法常用于訓練馬戲團的動物表演。它建立一套人為的獎勵系統,目的是讓孩子按某種方式行事。打卡通過手機替代人做記錄管理,記錄是否做、或做多少進行獎勵或處罰。

打卡是不是第一件事情(關于打卡不一樣的看法)2

訓練動物

現在很多書籍反對行為矯正法,我個人也持反對意見。這和我們的教育目标有關,我曾在長文《教育的目标》中提到,我推崇的教育目标是自尊和道德自律。自尊代表着自我價值和自我能力的認可,體現了個人價值感和自信心,而道德自律體現着從道德層面自我約束管理自己。行為矯正法通過行為控制個體,它忽視了行為背後的各種各樣的原因,忽視了我們人類的内部建構能力。我們人類可以通過對自然後果和經驗的反思來學習,最終建立道德自律。而行為矯正會破壞我們的自主性。

行為矯正會破壞自尊和自律。行為矯正通過表揚、贊賞控制着孩子,它剝奪了孩子自我評價的機會,運用行為矯正,孩子考慮的是如何能獲得獎勵以及怎樣避免處罰,而不是思考在某種情景中什麼是正确的。如果我們經常控制孩子的行為,傳遞給孩子們的信息就是,他們沒有能力為自己做出正确的決定,進而會打擊孩子的自信,不敢再自己做決定,自律也就成為無根之源。依賴外部控制會成為一種習慣,但是缺少了自尊和自律,如果碰到外部環境變化,孩子就會不知所措。當孩子一個去上大學,當孩子獨自外地工作,當他們需要做決定的時候,更需要的是自尊和道德自律,而不是小時候養成的打卡習慣。

外部控制還會讓孩子變得消極,破壞孩子們學習的興趣和天然的好奇心,因為他們關注的是獎賞;外部控制讓孩子失去内部動機,破壞孩子的道德感,因為孩子關注的是行為本身。曾經見到地上有垃圾的孩子還會告訴爸媽地上有垃圾,或者主動撿起來丢掉,但是現在他們不再做了,因為沒人表揚他們。

打卡是不是第一件事情(關于打卡不一樣的看法)3

孩子丢垃圾

總之,打卡就是行為矯正法的一種,是通過獎懲來改變行為的方法,它破壞的是我們的自尊和道德自律,會讓我失去學習的興趣和天然的好奇心,從長遠來看不可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圖文资讯推荐

热门圖文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