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開朗基羅(Michelangelo,1475~1564)
意大利偉大的雕塑家、繪畫家、建築師和詩人。他被譽為雕塑藝術的最高峰,與達芬奇、拉斐爾并稱“文藝複興三傑”。
米開朗基羅生于佛羅倫薩附近的卡普萊寨小山城。他6歲喪母,父親把他送到一個石匠家寄養,因此他常說自己的雕刻才華來自石匠。13歲,米開朗基羅跟随著名畫家多梅尼科·吉蘭達伊奧學習,然後他進入了佛羅倫薩統治者羅倫佐·美第奇開辦的“自由美術學校”學習雕刻。他的超群才華備受這位統治者的贊賞,宮廷中大量的藝術品成了他學習、研究的對象,經常出入宮中的人文主義詩人和學者也給了他極大影響。
1498年,年僅23歲的米開朗基羅開始為羅馬聖彼得大教堂創作大理石群雕像《哀悼基督》,兩年後完成引起轟動。1501年起曆時3年,他創作了另一曠世傑作《大衛》,為他赢得盛名。1508年,教皇朱利奧二世欽點米開朗基羅為梵蒂岡西斯廷教堂繪制穹頂畫。米開朗基羅本來不願從命,但他最終還是接受。一旦接受,他當然全心投入、追求完美。他躺在18米高的天花闆下的架子上,以超人的毅力夜以繼日地工作,曆經4年多作品完成時,37歲的米開朗基羅勞累的像個老者,頸背腰終身疾患。他用健康和生命的代價完成的《創世紀》,為後人留下的不僅是不朽的藝術品。
年屆60,米開朗基羅又應教皇克萊門七世之約,在西斯廷教堂祭壇牆壁繪制了另一巨作《末日審判》。他獨自一人頑強地工作了将近6年,在220平方米的畫面上繪出約四百個人物。
晚年的米開朗基羅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建築藝術上。他為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的建設作出了巨大貢獻,他參與設計并主持過此項工程。他為該教堂設計的直徑達42.34米的巨大圓形穹頂不僅氣勢恢弘,而且從局部到整體都是絕世精美的藝術。由于聖彼得大教堂的工程浩大,直到1626年才竣工。令人惋惜的是,米開朗基羅生前未能看到自己的這一作品。
米開朗基羅憤世嫉俗、一生孤獨,他曾這樣說:“睡眠是甜蜜的,成為頑石更加幸福。隻要世間還有羞恥與罪惡,那不聞不見、無知無覺便是我的幸福,别叫醒我。”他還說:“抑郁是我的快樂!”米開朗基羅在藝術作品中傾注了悲劇性的激情,這種悲劇性卻以宏偉壯麗的形式表現出來,他所塑造的既是理想的象征又是現實的反應,這些都使他的藝術創作成為西方美術史的巅峰。1564年2月18日,89歲高齡的米開朗基羅在羅馬去世,身邊留下了其未完成的作品《哀傷》。他終身未婚無子,畢生純粹的追求藝術。他是才華、智慧、勇氣的結晶,他的榮光照耀全人類。
以下,按創作時間大緻順序介紹米開朗基羅主要作品: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