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金悼玉按;如今的中國人都知道“洞房”一詞是指的中國漢族的夫婦新婚燕爾之際,所完成婚姻的新房子。并且形成了中國特有的男女婚禮傳統文化——洞房文化。
但是“洞房”一詞,并不是一開始就是指男女婚禮完成的新房,這種特指大約是在唐朝的中期才完成的。并且鬧洞房這種比較放得開的文化也大緻屬于風氣開放的唐朝所形成的。
中國的婚禮嫁娶文化是軒轅黃帝親自實踐并且定制形成的。黃帝在娶西陵氏女嫘祖的時候,便用了嫁娶禮儀,并且通以往相比進行了較大的改制。
在戰勝蚩尤之後,黃帝正式廢除了曾經流傳華夏很久的群婚制度,正式建立了華夏特色的男女婚禮嫁娶制度。
春秋時期,孔子的學生曾子,曾經問過孔子本人,說西周時期的男女婚嫁習俗到底是怎麼樣的,孔子回答說:
“嫁女之家,三日不息燭,思相離也;娶歸之家,三日不舉樂,思嗣親也。”(《禮記·曾子問》)
大意是說,西周時期女孩子出嫁,家裡的燈火蠟燭三天之内不能熄滅,這代表一種相思難以别離的情景,是中國孝道文化的體現,男子将女子娶進家門,三天之内不能大張旗鼓的進行歡樂奏樂之類的事情,這樣代表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思念。
可見,中國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男女婚禮嫁娶文化非常的嚴謹、樸實、肅穆、正統,非常的符合禮道規範。
中國鬧洞房文化真正開始形成如今喜慶無比特色的起始年代,是西漢王朝建立以後,當時的人們認為秦朝以前的中國人的婚禮嫁娶太過嚴肅刻闆,沒有太多的喜慶氣氛,不符合男女嫁娶這一充滿歡樂祥和的情形,因此逐漸的廢棄了先秦時期特别嚴肅肅穆的男女婚禮嫁娶文化,開始了真正意義上的大操大辦文化。
不過漢代的男女婚禮嫁娶文化一度非常彪悍,以至于漢朝的學者仲長統非常看不慣,呼籲政府禁止這種習俗,他曾經在其所著的《昌言》中說道:
“今嫁娶之會,捶杖以督之戲谑醴以趣之情欲,宣淫佚于廣衆之中,顯陰私于新族之間,污風詭俗,生淫長奸,莫此之甚,不可不斷之也。”
可見,漢代男女婚禮鬧洞房風俗一度多麼的開放彪悍!
洞房過渡到特指男女婚禮的婚房有一個過程,從先秦到唐朝,洞房的含義出現了很大的變化:
戰國時期楚國的屈原在《楚辭·招魂》中有雲:“姱容修态,絚洞房些。”
漢代司馬相如在《長門賦》中說:“懸明月以自照兮,徂清夜于洞房”
南北朝時期的北周庾信在《三和詠舞》說:“洞房花燭明,燕馀雙舞輕”
到了唐朝特别是中期開始,洞房開始逐漸的特指男女婚禮習俗完成的新房子,并逐漸形成洞房文化。
如沈佺期·《古歌》雲:“落葉流風向玉台,夜寒秋思洞房開。”
如喬知之·《倡女行》雲:“莫吹羌笛驚鄰裡,不用琵琶喧洞房。”
如朱慶馀·《近試上張籍水部》雲:“洞房昨夜停紅燭,待曉堂前拜舅姑。”
再如小說《金玉奴棒打薄情郎》雲:“雙雙拜了天地,又拜了丈人、丈母,然後交拜禮畢,送歸洞房做花燭筵席。”
而宋朝的奇才洪邁在《容齋随筆》裡寫出了千古絕唱的名句:
“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
正是這句話,将洞房文化徹底特指了中國漢族男女之間的婚禮嫁娶文化的一大亮點和特色部分!
洞房文化分為“文鬧”和“武鬧”,各地區的具體内容并不完全一樣,有些地區玩得很過火,内容也千奇百怪,但基本上都有調侃新婚男女夫婦,祝願新婚夫婦白頭偕老,早生貴子之意。
如今中國的洞房文化,經過幾千年的發展,其文化意義和内涵越來越豐富,這是華夏中國文化特色的一部分!
順便說一句:中國漢族傳統文化中男女嫁娶服裝以大紅色為主,代表喜慶、歡樂、祥和的氣氛。并不是今天受歐洲影響的白色婚禮服裝的格調。因為白色對于漢民族來說,屬于葬禮上特有的服裝文化的一部分。
所以,中國漢族青年男女以後結婚,可以按照中國傳統的紅色婚禮文化舉行結婚儀式,畢竟這是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文化瑰寶之一,我們沒有理由在這個時代徹底葬送掉。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