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前幾年收視率最高之一的電視劇的《甄嬛傳》因劇情精彩而深入人心,“嬛”這個生僻字的讀音huán也因此被億萬觀衆叫得異常順口。但是在《漢語大詞典》中,“嬛”字有三個讀音:其一是“嫏嬛”(lánghuán):傳說為天帝藏書之所,後泛指珍藏許多書籍的地方;其二是qióng,與“茕茕孑立”的“茕”通用;其三是xuān,用以形容女子柔美、柔媚、輕盈的風采。劇情中甄嬛作為大理寺少卿甄某的長女參加選秀,自報閨名為“甄嬛”,皇帝問她是何字,甄嬛答曰“嬛嬛一袅楚宮腰”的“嬛”。皇帝看她身姿婀娜,贊美她果然當得起這個名字。由此《咬文嚼字》主編根據甄嬛的名字來自蔡伸《一剪梅》的“嬛嬛一袅楚宮腰”,推斷出“嬛”字就應是形容女子柔美輕盈之義,應讀作xuān,進而得出全國億萬觀衆讀錯的結論。
那麼“嬛”字究竟應該讀什麼呢?既然流潋紫撰寫的劇情是引用自蔡伸的詞,那麼我們從蔡伸這個人說起。蔡伸(1088─1156)字伸道,号友古居士,莆田人,蔡襄孫。他生活的年代是北宋末南宋初,這個年代屬中古漢語時期,詩詞的格律已經是達到完善的階段。《廣韻》全稱《大宋重修廣韻》,是我國北宋初年官修的一部韻書,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由陳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切韻》的基礎上增補編修而成,是我國曆史上完整保存至今并廣為流傳的最重要的韻書,《切韻》早在唐代已被作為科舉考試的标準韻書,而做為宋代官修的《廣韻》更是蔡伸的詞用韻所必須遵循的,因而可以把《廣韻》的讀音、釋義做為判定正謬的标準。
嬛字在《廣韻》中:(1)曉母許緣切,便嬛輕麗貌,又音娟、音瓊。(2)影母於緣切,身輕便貌。(3)群母渠營切,好也。由此我們可以看到,在宋朝時,“嬛”字就已經是三個讀音:第一種讀音曉母許緣切,中古地位是山攝合口四等重紐平聲,後來演變為普通話的xuān;第二種讀音影母於緣切,中古地位同上,普通話無此讀音;第三種群母渠營切,中古地位是梗攝合口三等平聲,普通話讀為qióng。顯然,現代的普通話已經将《廣韻》第一種和第二種讀音合而為一了,統讀為xuān,而且不管是第一種還是第二種讀音都是表示柔美輕盈之義,正好符合蔡伸《一剪梅》詞句的本義。
那麼hu án這個讀音又是怎麼來的呢?我們注意到huán僅僅出現在“嫏嬛”一詞中,現在可以看到的“嫏嬛”這個詞最早出現于清代的《字彙補》,此外還有“琅嬛”、“嫏環”、“琅環”等多種寫法,“環”就是“環”的繁體字,“嬛”與“環”聲母在中古分别屬于曉母和匣母,聲母發音非常接近,而且兩字聲符相同,也證實二者在上古漢語中有諧聲的關系。在此後的語音演變中,清聲和濁聲決定了漢語聲調的陰陽,匣母是濁聲演變為普通話的陽平,“環”字就讀成了huán,而“嬛”字也因作為“環”在特定場合下的異體字孳生出我們現在所見到的第三個讀音huán。
那麼在漳州話裡要怎麼念呢?按照中古反切,漳州話對應的三個讀音分别是huan1、uan1、khing2。在甄嬛這個詞中,讀為tsin1 huan1。
由上可知,在普通話中甄嬛确系讀zhēn xuān無疑,huán的讀音僅僅出現在某些特定的詞彙中,但是對于生僻字或異讀衆多的字而言,百姓的口語才是語音演變的決定方向,這樣的例子的漢語曆史中并非鮮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