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音空客飛機在許多方面各有各的不同。
比如,駕駛艙窗樣式結構,波音747、777、767、757就基本一緻。而737就獨成一派。
比如中控台及油門推力杆,波音機型系列基本上保持一緻,737系列有些不同,相比之下簡單一些。
比如操縱杆,波音747、777、767、757就風格一緻,而737系列則另成一派。
兩個機種,同樣級别的機型無論是飛行原理、空氣動力學、安全性、經濟性、機身結構、操縱性、空間大小、客艙布局等等基本上是一樣的。不同的是各個細節,或者各自的重點優勢而已。
操縱杆
【下圖】波音飛機、麥道飛機和許多機型的操縱杆如圖所示,為傳統推拉杆。此圖為波音737操縱杆。
【下圖】空客機型操縱杆,為側杆操作。當初A320面世時,這個側杆操縱杆引起了世界民航界的一緻懷疑,許多飛行員相當抵觸。但是經過幾年的飛行實踐,世界上所有航空公司都接受并贊賞起這種側杆操縱杆來。許多人就因為它,把空客形容為民航機中的戰鬥機。但是,國内一些航空公司的飛行規定,不允許副駕駛在着陸時操縱飛機,也與側杆操縱有關。
油門杆
【下圖】波音式油門推杆。
【下圖】空客式油門推杆。
中控操作台
【下圖】波音式中控台,此圖為B777駕駛艙。777、767、757、747中控台基本相似;737則有大不同。
【下圖】空客式中控台,空客機型的中控台基本一緻。
頂部操作面闆
【下圖】波音737系列駕駛艙頂部操作面闆,波音系列的頂部操作面闆基本上風格一緻。
【下圖】空客系列的頂部操作面闆,空客系列的頂部操作面闆基本上風格一緻。
駕駛艙
【下圖】某航空公司波音737-300的飛行機組。
【下圖】波音737-700/800/900駕駛 ,波音737-700/800/900都是先進的液晶儀表顯示了,自動化程度相當高,充分節省了飛行員的精力。
【下圖】波音737-700/800/900駕駛艙夜間着陸情景,決斷高度上引進燈清晰可見。
【下圖】波音757/767駕駛艙,757、767系列飛機的儀表布局與737-300的基本上一緻,尤其是主飛行顯示區的儀表布局。
【下圖】波音777駕駛艙,777是許多飛行員的夢想和航空公司的驕傲。
【下圖】波音747-400駕駛艙,747是遠程四發寬體重型飛機,注意油門杆是四個推力手柄。
【下圖】麥道82/90駕駛艙,該系列機型為傳統機電式儀表,飛行航班任務時需要配備随機工程師。
【下圖】東航麥道機型的飛行員 。
【下圖】南航麥道82飛行員進行航前準備。
【下圖】空客A300/310駕駛艙,注意該機型為老式機電儀表,為空中客車第一代飛機,所以駕駛艙設計還學習波音737、757的模式。操縱杆亦為傳統推拉式。
【下圖】南航空客A300飛行員,在執行該機型的最後一次航班運輸任務。目前該機型已退出國内市場。
【下圖】空客A319/330駕駛艙,注意空客駕駛艙與前面波音駕駛艙有什麼不同。
【下圖】國航西南航空客A319飛行員,在進行航前駕駛艙準備。
【下圖】空客A320/321駕駛艙。
【下圖】空客A320/321駕駛艙,這是飛行員在晚間巡航時拍攝的。
【下圖】空客A340駕駛艙,A340為四發遠程寬體重型客機,注意中控台油門推杆為四個推力手柄。
【下圖】東航空客A340飛行員在完成接機任務時着陸浦東國際機場 。
總而言之,波音機型的駕駛艙相對有些繁亂,操作貌似很複雜,并且737系列空間相對窄小。許多飛行員表示,波音飛機雖然操作風格複雜,但是非常符合飛行理念,有些操作甚至很人性化。
空中客車的駕駛艙非常簡潔幹淨,一目了然,按鍵排列井井有條,布局簡單大氣,空間寬敞。但是有飛行員描述駕駛空客就像用傻瓜相機拍照,練不出技術,沒有飛行樂趣。
另外,空客的側杆操縱杆是值得表揚的地方,如果飛機發生正面撞擊,可以對飛行員産生一定的保護,不受傳統推拉杆的撞擊。
來源:@搜狐博客·花生雲淡風輕
免責聲明:本頭條号所載内容為本頭條号原創或網絡轉載,轉載内容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所有轉載文章已注明出處,如涉及作品版權問題,請聯系我們删除!轉載内容為作者個人觀點,并不代表本頭條号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本頭條号擁有對此聲明的最終解釋權。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