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拍過跳躍的照片嗎?
你知道你的每一次跳躍動作,都可能在洩露你的個性嗎?
攝影家哈爾斯曼說過:“每一個人的跳躍方式都顯示了他們的個性。“
不論你是誰,當你展示跳躍時,他人就能通過你的肢體動作,預判你的個性,分析出你大概是一個什麼樣的人。
除了跳躍這個動作,我們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會暴露出我們的個性。
比如,走路,大笑,說話,衣着等。
在《看人的藝術》一書中,就介紹了人的肢體動作和外在表現,是如何洩露深層次的自我。
我們可以通過觀察一個人的這些細節,判斷他的個性如何。
當一個人有着精緻的外表,開朗的笑聲,說話聲音洪亮,自信表達,走路步态放松,伴随雙手的自然擺動,不躲避鏡頭時,我們基本可以判定,這個人是外向型。
若以上條件都滿足後,這個人還經常穿正裝,那麼他多數還是一個充滿責任感的人。
判斷一個人的神經質并不容易,但這些細節可以幫助我們看人。
比如,肌肉不夠發達的體質,容易暴躁,不苟言笑,走路時手不甩動,步态僵硬,說話聲音弱且匆忙,會躲避鏡頭等。
另外一點,大多數人喜歡穿黑色衣服。
說回開頭的跳躍。
如果你是頭部僵硬,雙臂緊貼身側地跳起,你可能是個偏内向謹慎的人。
如果你沖着天空喊叫,不按常規套路跳躍,你可能是個充滿創造力、不拘一格的人。
這些要點,不能說絕對精準,但足夠幫我們大緻且快速了解一個人的基本特征。
你不妨從身邊熟悉的、不熟悉的人入手,找幾個人來試試看這些“觀人之術”到底精準到什麼程度。
你有沒有發現,有些人的長相,就能讓你感到親切,有些人則令你望而生畏。
我們也稱之為面善。
伯克瑙研究發現,柔和的臉部線條,比如圓臉、大眼睛,小鼻子、小下颌等)娃娃臉特征,更平易近人。
中國也有看相一說,它還真不是騙術。
人的某些特征,是可以通過面部特點反映出來。
這其中的原因有:
生理因素,比如睾丸素這種荷爾蒙會影響面部特征,體現一個人的控制欲。
長期表情,比如總是眉頭緊鎖的人,會有川字紋。總是暴露的人,面部肌肉會僵硬,出現法令紋等。
當我們看到你的面相,這些訊息都能被發現被感知。
尤其是當你年紀稍長後,你的面部特征體現的個性,更是一目了然。
這就驗證了那句話:30歲之前,你的容貌是爹媽給的,但30歲之後,你的容貌要自己負責。
你有什麼樣的個性,可能就有什麼樣的面相。
車品如人品。
你有什麼樣的個性,就有什麼樣的開車方式。
一位非常有經驗的機械工人曾說, 那些容易焦慮害怕的人,比鎮定輕松的人更容易磨損自己的刹車片。
對焦慮的人而言,一點輕微的幹擾或分神就會讓他們急刹車。
急刹車多了,刹車片上就有刹車的痕迹了。
當然了,我不是汽修工,不太有機會鑽到車底下看一輛車的刹車片,但通過車内的整潔度,播放的歌曲風格,車内裝飾以及車身周圍的劃痕等細節,依然可以幫助我們判斷車主的駕駛風格以及背後的個性。
了解一個人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即便你懂得所有看人識人的技巧和能力,也不代表你就能精準地認識一個人。
因為人性是複雜的,多變的。
十年前一個人的性格和十年後就會有改變,如果他的人生經曆跌宕起伏的話。
《看人的藝術》中,提到了很多觀察了解一個人的方法,這些都很實用,但真正想徹底了解一個人,還是那句話“日久見人心”。
一個人的經曆、身份的變化、喜好的改變,都會導緻個性的變化。
技巧是死的,但認知是活的。
沒有人是一成不變的。
而且,有的人還善于隐藏和僞裝。
世界和生活每天都在改變,我們也在無形中跟着改變,以适應當下的狀态。
識人,也是一個長期的、動态的過程。
精準識人,能讓我們更好地認清身邊人,摸清他們的脾性,趨利避害,更好地跟他人建立優質的人際關系。
----------End-----------
文/魚白
圖片來源網絡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