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ft每日頭條

 > 民俗

 > 原來的突厥人是什麼民族

原來的突厥人是什麼民族

民俗 更新时间:2024-06-30 19:40:29

原來的突厥人是什麼民族?公元七四五年,唐朝聯合回鹘等部落滅掉了東突厥在此期間,有一部分選擇了融入唐朝還有一部分為了躲避追擊開始了西遷之路,我來為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原來的突厥人是什麼民族?下面希望有你要的答案,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原來的突厥人是什麼民族(被迫西遷的突厥民族)1

原來的突厥人是什麼民族

公元七四五年,唐朝聯合回鹘等部落滅掉了東突厥。在此期間,有一部分選擇了融入唐朝還有一部分為了躲避追擊開始了西遷之路。

突厥人先是來到鹹海,又去往阿姆河南岸,逐步接近伊斯蘭教聖地巴格達。此時,突厥人塞爾柱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帝國。随後,他們又建立了國祚長達五百餘年之久的奧斯曼帝國。

(一)、此程一去徒經年

《西突厥史料》記載,突厥人最早是柔然人的鍛鐵奴,他們原本生活在蒙古高原西部靠近葉尼塞河一帶。

隋末戰亂之際,突厥趁機崛起就連王世充、窦建德等人都紛紛接受其冊封。貞觀之治以後,為了加強對西域的控制唐朝皇帝不斷的向西拓展以求解決後患。此時的一部分突厥人,憑借着優異的禦馬之術,飛快的向中西亞地區發展。

1. 西遷之路多崩奔

為了逃避戰亂,他們來到了粟特人的祖地錫爾河。部分人選擇留下來充當奴隸,而另一部分則繼續向西出發。他們來到了波斯人的地界,當時的薩珊王朝異常強大。但突厥人仍然在此占領了一席之地。

西突厥烏古斯部的塞爾柱,在布哈拉宣布皈依伊斯蘭教。這等于獲得了進入阿拉伯世界大門的鑰匙,随後他率兵攻入巴格達。今天的巴格達乃為伊拉克的首都,戰火頻仍。但在當時卻是由先知穆罕默德家族控制,可謂是伊斯蘭教的明珠。

阿巴斯哈裡發由布維西政權所控制,隻是名義上的統治者卻無半點實際權力。塞爾柱率領大軍攻占巴格達,趕跑了布希維最後自己當上了攝政王。這其實就非常類似于三國時期的董卓和曹操。

董卓廢漢少帝而立獻帝劉協,企圖讓他成為自己的傀儡。而曹操機緣巧合的得到了皇帝,最後挾天子以令諸侯。塞爾柱就是曹操,憑借攝政的身份他得到了“東方與西方國王”的稱号以及“蘇丹”的職位。

随後奧斯曼又率領部族崛起,這個帝國的統治者也是叫做蘇丹。前前後後存在了五個多世紀,一度滅亡了不可一世的拜占庭帝國。随後又定都君士坦丁堡,也就是伊斯坦布爾。橫跨亞、歐、非三大洲。

2. 未被同化幸以存

在如今的中西亞地區,仍然存在着許多個民族。而當時,更無須多言。如果按照中國的慣例而言,少數民族内遷除了被同化或者出走以外并無他路。就像五胡亂華時期,當時的民族現在絕大多數都已消失殆盡,全部加入中華民族的大家庭。

作為西遷的外來者,突厥語系民族竟然奇迹般的生存了下來。在将近一千年的西遷之路中,他們非但沒有本土化反而是同化了許多當地的土著民族。比如小亞細亞的印歐系以及中亞的閃族全部改說突厥語。

雖然突厥人很快就開始了伊斯蘭化,并且接受了波斯文化以及阿拉伯文化但卻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語言。也并未因皈依伊斯蘭,就開始說阿拉伯語。所謂的融入當地民族,就是指完全放棄了自己本民族所擁有的東西。這包含了膚色、語言以及文化和宗教信仰等等。

(二)、先進文化同化落後

突厥西遷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小亞細亞一帶。在這期間,他們非但沒有融入當地民族反而同化了許多民族。

對于一個外來者而言,這是不可思議的。但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這其中存在着一定的規律。就像古代中原漢人會同化掉北方少數民族,是一個道理。他們生活在高原或者林地中間,因為冷兵器時代他們長期從事漁獵獲得,所以在武力上占有一定優勢。

1. 突厥占據一定優勢

馬長壽先生的《突厥人與突厥帝國》指出,東突厥歸降唐朝以後,西突厥向西遷移的人數多達八十九萬餘衆。其實他們西遷還有一個原因,就是高原地區的生态環境非常脆弱。根本難以維持這麼多人的正常生活。

往往每到一個地方,突厥人都占據着絕對的優勢。比如在西亞地區,當時生活着非常多的民族。他們有的沒有文字,有的沒有語言。指望他們去同化突厥人,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況且,突厥人會禦馬之術還有兵器鍛造之術畢竟這是他們的老本行。

所以,許多小部落紛紛選擇投靠,希望能夠得到先進的經驗以維持正常生存。況且,這些地區的民族,較為散漫。每個民族的情況都不一樣,而突厥族相較于其又比較完整統一。所以,是突厥同化了他們而不是他們同化了突厥。

但像閃族以及印歐系他們在中亞和小亞細亞長期生存,人口數目并不比突厥少反而要遠遠高于其。《突厥通史》記載,塞爾柱帝國建立以後,便開始了對于原住民的驅逐與追殺。這其中還有一部分人,選擇了主動與突厥通婚。

2. 突厥人的民族自信

麻赫穆德·喀什噶裡在他的著作《突厥語大詞典》中曾經寫道“先知在談到世界末日的征兆,末世的混亂以及烏古斯突厥将要出現的時候曾說:汝等宜學習突厥語,因其統治将繼續下去。”當然,這其中的真僞無從考證。

但是從這裡可以看出,突厥人在皈依伊斯蘭教以後仍然是非常的具有民族自尊心。就算是在波斯王朝和阿拉伯地區,他們仍然沒有被影響。突厥人會因時制宜的提高自己的民族地位,既然信奉伊斯蘭教,那麼就從先知的口中說出自己民族的重要性

在十九世紀時期,鞑靼人因為長期遭受沙皇俄國的迫害因此還興起了“反突厥主義”浪潮。他們主張所有操突厥語的國家,開始建立自己的同盟并且由蘇丹統一領導。當時支持的國家除了土耳其以外,還有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土庫曼斯坦以及烏茲别克斯坦等十幾個國家。

這些國家都是突厥人西遷時所途徑的地區,突厥對于他們的影響可見一斑,甚至于在一千年後他們仍然受着突厥化的影響。由此可見,在西遷過程中,突厥對于當地的影響力要遠遠高于該地區民族對其的影響。

(三)、掌握社會主導地位

突厥人雖然在與唐朝的戰争中失敗,但是也曾經給中原地區帶來過很大的困擾。所以,他們對于中亞地區而言,反倒是一支強兵。在西遷的過程中,他們具有強烈的民族意識。不會輕易的放棄自己的語言,也不會随便融入其他民族。

1. 兩大帝國的崛起

在中西亞一帶,多為高原山地。這些地區的生存環境,本來就隻能負擔土著民族的生存。而突厥人的到來,對其無異于雪上加霜。對于突厥族而言,西遷隻有兩個選擇第一就是留在當地,第二就是繼續西行。

塞爾柱便是西行者之一,他率領部族挾天子以令諸侯,在整個中亞以及中東地區都具有很強的話語權。而奧斯曼帝國,更是不可一世。所以,突厥民族完全沒有必要與其他民族進行融合。

這兩個國家都是突厥式的民族國家,首先便不能數典忘祖。正是因為其強大,所以他們的族人才能因此沾光。在各地生根發芽,開枝散葉,突厥人一躍成為了帝國轄區内的貴族人士。他們不屑于與當地的土著進行融合,盡管曾經寄人籬下但那時的他們也比較統一。

正因如此,各地區的民族才競相突厥化。一是因為突厥人的統治,二是因為向往社會的高層繼續發展。對于掌握了話語權的突厥民族而言,是不可能在與各地區的族系進行融合。至少他們不用絞盡腦汁的想着如何融入他人。

2. 突厥人的長期統治

不論是塞爾柱帝國還是奧斯曼帝國,他們的疆域都太過于遼闊。以至于不得不向各地區進行突厥移民,以保持自己的統治。就像是奧斯曼攻占君士坦丁堡以後,實行的宗教政策。雖然名義上是宗教自由,但卻時時的擡高穆斯林的地位。

突厥人口大量遷往各地,他們占據着一定的人口優勢。他們自成一體,本民族之間相互交流相互融合。完全沒有必要去理會當地的土著,同時突厥人會壓榨當地人的生存空間。使他們自诩為高人一等的民族

其實突厥人也并不是完全沒有被融合過,在西遷的過程中現在東歐的哥薩克人,阿富汗的哈紮拉人。這就是因為西遷途中,他們并不具備壓倒性的優勢。所以,隻得選擇與當地民族融合以換得一線生存之機。

突厥人的民族主義也非常強烈,不用說西遷時期就是到了近代的凱末爾改革也是如此。名義上打破了泛突厥主義的幻想,其實則是讓突厥民族變得更加團結。

結語:

民族融合分為主動和被動,就像北魏孝文帝的漢化就是主動的融合。而其他小民族的内遷,則是潛移默化的。西遷的突厥族,比小亞細亞地區的民族更具有先進性。并且民族意識也比較強烈,畢竟他們都是一同逃難遷出之人。所以,中亞的各個民族非常難以将其同化,反倒是受突厥影響的居多。

參考文獻:

《突厥語大詞典》

《西突厥史料》

《突厥人與突厥汗國》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

查看全部

相关民俗资讯推荐

热门民俗资讯推荐

网友关注

Copyright 2023-2024 - www.tft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