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回文詩,就有回文詞。詩句整齊,四言五言,六言七言,倒讀後句子長短不變;詞句參差,倒讀後句子長短變化,情況複雜,給寫作帶來了更大的難度。而詞人們卻樂于面對挑戰,極盡巧思,創作出許多精妙的作品。
這組介紹回文詞的系列文章一共有五篇,分為八個部分。
一,回文詞概說
回文詞始見于北宋,這與宋詞創作繁榮有直接關系。元明回文詞極少,此後清朝繼起,回文詞可與宋朝匹敵。
現存的回文詞有以下幾種形式:
1,逐句倒讀;
2,逐句倒讀,有增減字;
3,上片倒讀為下片;
4,全篇倒讀,詞調不變;
5,全篇倒讀,詞調改變;
6,全篇倒讀,詞變為詩;
7,全篇逐句倒讀,變為另一首詞。
回文詞的形式變化較多,而現存的回文詞所用的詞調則不到十個,分别是《菩薩蠻》,《西江月》,《阮郎歸》,《虞美人》,《瑞鹧鸪》,《玉樓春》,《蔔算子》,《浣溪沙》,《春曉曲》等。其中以随句反複的《菩薩普》用得最多。
二,逐句倒讀的回文詞
1,蘇轼《菩薩蠻》
落花閑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閑花落。
遲日恨依依,依依恨日遲。
夢回莺舌弄,弄舌莺回夢。
郵便問人羞,羞人問便郵。
2,蘇轼《菩薩蠻》夏景
火雲凝汗揮珠顆,顆珠揮汗凝雲火。
瓊暖碧紗輕,輕紗碧暖瓊。
暈腮嫌枕印,印枕嫌腮暈。
閑照晚妝殘,殘妝晚照閑。
3,蘇轼《菩薩蠻》
峤南江淺紅梅小,小梅紅淺江南峤。
窺我向疏籬,籬疏向我窺。
老人行即到,到即行人老。
離别惜殘枝,枝殘惜别離。
簡說:這三首詞的意境,分别寫春,夏,冬景,似乎還佚失了一首秋景。三首詞均采取逐句倒讀的形式,構成全篇。這種手法,會造成意義重複的缺點,但蘇轼仍能憑藉純熟的創作技巧,使意義得到推進。如夏景的上片首句是說酷熱的雲氣使人揮汗如珠,次句倒讀則是說揮灑的汗珠凝成熱雲,意思變化順理成章,頗為不易。通讀全詞,即可感知夏日閨中炎熱不堪之情态。其餘春景,冬景二首亦與此同。
4,朱熹《菩薩蠻》呈秀野
曉紅飛盡春寒淺,淺寒春盡飛紅晚。
尊酒綠蔭繁,繁蔭綠酒尊。
老仙詩句好,好句詩仙老。
長恨送年芳,芳年送恨長。
簡說:這首詞寫落英飛盡,綠樹成蔭的暮春時節,飲酒思友(即秀野),感慨年華易逝。全詞彌漫着怨恨怅惘的情調。一唱三歎,感人至深。同一句一順一反地讀,如山谷回聲,能增強作品的抒情性。
(未完待續)
附圖:
,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