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氏原螯蝦優質苗種的評價方法
_白志毅
随着稻蝦綜合種養的持續發展,2020年我國克氏原螯蝦養殖總面積達到2 184萬畝,養殖總産量達到239萬噸。其中,稻田養殖占比最大,分别占小龍蝦養殖總面積和養殖總産量的 86.61%、86.15%。目前克氏原螯蝦尚未選育出新品種,種業的基礎研究和技術研發嚴重滞後于産業發展,而且,對優質克氏原螯蝦苗種的評判鑒定還不夠系統。因此,要根據地方特點和養殖模式,加大克氏原螯蝦精準繁育技術研究,建立苗種生産、供應體系,制定優質苗種評價指标。克氏原螯蝦苗種的優劣主要體現在9個方面。
一、選産地
在一個地區自繁自養的克氏原螯蝦,經過幾代的繁殖很容易出現種質退化和遺傳疾病高發等問題。因此最好選用本地、異地克氏原螯蝦蝦苗相結合,同時還能降低蝦苗發病的風險,或者直接引進種質條件較好地區的蝦苗進行更替。
二、查外形
首先檢查蝦苗體表的清潔或污損狀态,其次看蝦苗是否存在軟殼、斑點和附肢殘缺等現象。在克氏原螯蝦非蛻殼期間,甲殼出現軟化,表示克氏原螯蝦可能受到病原的感染。甲殼的受損或受傷都會使克氏原螯蝦感染病原(尤其是細菌和真菌),這些病原主要入侵軟組織,入侵後迅速增生擴散,将嚴重影響小龍蝦的健康。一些蝦體表特定的部位出現白色斑點或黑色斑塊,多數情況下是受到病原感染。尾部(尾肢和尾節)的侵蝕和腫脹,并伴随蝦體表或多或少的變黑,這些都是疾病發生的早期或中期征兆。所以應選擇群體發育整齊,形态完整,無斷肢損傷與畸形,體表光滑,體色純正,體表無外部寄生物及附着物,附肢齊全,尾扇顯著分開,無病無傷,活動能力強的蝦苗。
三、辨顔色
同一克氏原螯蝦種群中,有些克氏原螯蝦個體比正常的個體顔色要青或紅,可能是水環境因子變化而引起。比如:當克氏原螯蝦生活在深水或陰暗環境裡,它們的顔色長期保持青褐色;當長期受強光照射後,蝦的體色尤其是附肢會變紅色或深紅色。優質克氏原螯蝦蝦苗前期最好都是青殼蝦,紅蝦越少越好,且優質的蝦苗體色鮮豔有光澤,而且群體顔色看起來差别不大,劣質的克氏原螯蝦蝦苗往往體色暗淡,群體有色差。
四、看蝦殼
克氏原螯蝦生理代謝正常時,甲殼表面的污物通常可以通過自身修飾或蛻殼來控制,因此,當蝦體表有大量的微生物或污物存在時,表明小龍蝦處于亞健康狀态或已發病。如果小龍蝦體表或附肢出現明顯的侵蝕痕迹或附着物,那麼意味着小龍蝦已發病。也可以根據蝦殼硬度推測蝦苗健康狀況,因為在克氏原螯蝦苗種期間,蛻殼次數較多,軟殼蝦苗比較常見,這種蝦苗成活率一般不高,最好選擇處于硬殼時期的蝦苗,生長活力比較好,放入池塘成活率也會比較高。這點可與前者查外形相結合。
五、比規格
克氏原螯蝦幼體發育是其生長發育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克氏原螯蝦後期健康養殖的前提和基礎,養殖來說選擇體長在2.0~2.5厘米、體重在5~10克的Ⅰ期幼蝦較好。優質的蝦苗規格整齊,身體健壯,體表光滑而不帶泥,底闆幹淨潔白,遊動活潑,反應快;質量差的蝦苗規格大小不齊,個體偏瘦,有些身體沾有污泥,大小差異明顯有可能是把不同批次的蝦苗混在了一起,要盡量選擇規格大一些的蝦苗,這樣成活率要高一點,如果大小不一,在餌料不足的情況下個體大的還會攻擊小的蝦苗。
六、望鰓部
克氏原螯蝦利用身體一側的鰓腔直接吸收空氣中的氧氣,當蝦缺氧時往往會爬上岸,或者借助水體中的漂浮植物等側卧于水面。所以可以根據克氏原螯蝦鰓部的狀況判定其生長水環境的狀況,不能選擇鰓絲出現污垢、發黑或發黃的蝦苗,以及鰓部不飽滿的空殼蝦。
七、驗腸道和肝髒
克氏原螯蝦屬于雜食性動物,在不同發育時期對營養需求不一樣。剛孵出的幼蝦以其自身存留的卵黃為營養,之後不久便攝食輪蟲等小型浮遊動物,随着個體不斷增大,便攝食較大的浮遊動物、底栖動物和植物碎屑等。所以可以根據蝦苗消化系統判斷其優劣。優質蝦苗的腸道和肝髒都應該比較好,腸道沒有斷節、粗細不均勻、空腸、稀屎等狀況出現。打開頭胸甲,肝胰腺越接近金黃色越好,病蝦的肝胰腺往往會大小異常(腫脹、萎縮),或者顔色異常(發黑、發紅)。
八、賽活動狀态
可以用手輕輕觸碰,對其活動狀态進行一個“比賽”,反應比較活躍的蝦苗為優質蝦苗,行動遲緩的是活力不太好的蝦苗。但是值得一提的是,活躍過度的蝦苗也要謹慎選擇。
九、檢病原
克氏原螯蝦病原的種類較多,病原及宿主之間的關系十分複雜,但不同病原引起的疾病往往具有相同表面症狀。因此,若要準确診斷小龍蝦是否感染了某種病原,就必須全面調查、綜合考慮,得出準确的診斷結論,才能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獲得預期效果。要使用優質蝦苗,放苗前應對蝦苗進行病原檢測,選擇檢測無特定病原的蝦苗。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