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光作品的後期,經常要涉及調色的問題;而大部分好用的調色工具,如 HSL,曲線,色彩平衡等,都要涉及一個核心的知識點:三原色原理。
什麼是三原色原理呢?我們先來看看什麼是三原色。
三原色的體系也有兩種:色光三原色(RGB 色彩模式)和 顔料三原色(CMYK 模式)。
通過觀察同一組内的色彩疊加關系,我們可以得出總結出一套規律。先從 RGB 模式開始:
紅色 藍色=洋紅
紅色 綠色=黃色
綠色 藍色=青色
紅色 綠色 藍色=白色
再來看看 CMYK 模式:
黃色 青色=綠色
青色 洋紅=藍色
洋紅 黃色=紅色
洋紅 青色 黃色=黑色
“老濕,你說的這些我都知道了,然而這有什麼用?”别急,馬上就給你講解三原色原理在調色中的應用。
我們來看看今天來參與點評的片子:
圖蟲 ID: 未雨先生
點評:在構圖、曝光方面這張片子都沒什麼問題,隻是在色彩方面,畫面上部藍天的顔色不太對,呈現為青色——這樣很不自然,因為自然界中青色的景物元素很稀少,一般隻在湖泊中出現。
此外,日落的光線也可以稍微加強一些黃色調,讓它看起來更“暖”,也更耀眼。
既然要調色,我們來看看的 5 種後期調整圖片顔色的基本方式,并用它們來處理這張照片:
1. 白平衡
色溫的兩端是藍色和黃色,這正是一組互補色;色調的兩端是綠色和洋紅,這也是一組互補色。
我們試着把這兩個滑塊分别拉動一下,看看效果:
可以看到,基本上隻要把滑塊往一邊拉,整張畫面色彩就會偏向對應的顔色。
2. HSL
HSL 和白平衡類似,隻要把滑塊往哪邊顔色方向拉,整張畫面色彩就會偏向所靠的顔色。不同的是,HSL 是針對畫面現有顔色來進行調整。
比如說,把 Aquas(青色/淺綠色)的滑塊往右,也就是往藍色方向拉,那麼畫面中原來青色的部分就會變成藍色。
這兩種工具都是很直觀而好上手的,接下來要難度升級啦!
3. 曲線
曲線中分為 RGB 和三個色調曲線,我們這裡隻看三個色調曲線(紅色、綠色、藍色曲線)。
紅色曲線:
根據曲線對角線将調整區域分割為兩個部分,曲線向上拉就是增加紅色,向下拉就是增加紅色的補色—青色。
綠色曲線:
同理分為兩個區域,曲線向上增加綠色,曲線向下增加綠色的補色—洋紅。
藍色曲線:
曲線向上增加藍色,曲線向下增加藍色的補色—黃色。
回到我們待點評的樣片上來。既然要調整的是藍色,我們就來看看它的藍色曲線:
如果将藍色曲線拉高,也就是給畫面增加了藍色,圖片會變成這樣:
我們可以看到用藍色曲線調整後,畫面中藍色大大增加,紅色變成洋紅,黃色變淡。為什麼會這樣呢?
由于曲線調整針對的是整個畫面,根據之前的 RGB 色彩疊加公式,紅色 藍色=洋紅,原本的紅色變洋紅;而黃色 藍色=綠色 紅色 藍色=白色,原本的黃色增加了白色調,變淡了。
對曲線工具感興趣的童鞋可以再嘗試一下調整其它曲線并觀察畫面的色彩變化,你會對色彩疊加公式有更深刻更直觀的了解。
4. 色彩平衡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三條調整欄就是三組補色,通過補色之間的相互影響來對畫面進行調整。
而色彩平衡這個功能的優勢在于,可以針對畫面中的中間調、高光、陰影部分的色彩進行選擇性調整。
比如說,選擇中間調,再拉動黃色/藍色滑塊向左,畫面的中間調部分黃色增加而藍色減少:
而拉動青色/紅色滑塊向右,則中間調部分紅色增多:
5. 可選顔色
可選顔色中也是運用到了之前的互補色和等式來對畫面進行色彩修飾的。
例如在藍色中增加黃色,因為藍色和黃色是互補色,增加了黃色就是減少了藍色。
注意,我們在平時調整時會在下方 Method 處選擇“Relative(相對)”,這樣對畫面的影響沒那麼大;而現在為了直觀顯示可選顔色的效果,我們将選擇Absolute(絕對)進行操作。
可以看到,藍色已經完全消失了。
同樣的道理,如何在藍色中減少青色呢?減少青色根據互補色就是增加紅色,紅色和藍色混合成為洋紅:
可以看到,藍色中減少青色,就變為了洋紅。
回到待點評樣片上來,如果我們在紅色中減少洋紅,減少洋紅根據互補色原則就是增加綠色。在紅色中加綠色,就變為了黃色。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畫面中原來紅色部分變成了黃色。
用同樣的手段在 RGB 三原色圖上實施:
我們也可以看到 RGB 三原色中的紅色變成了黃色。
總結
可以看到,幾種調色方法有難有易,有精确有粗放,有整體有局部,但要想用好它們,都必須掌握好一個核心:三原色原理及色彩疊加公式。
當然,具體到不同的操作對象,最适合的使用的方法也不同。就拿今天的待點評樣片來說,用 HSL 工具就能快速而有效地完成調色。
以上就是本期要為您介紹的全部内容,感謝您的收看,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由 極影AdvetureX 授權發布)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