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減貧故事)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
中新社大同7月29日電 題:脫貧故事裡的小黃花
作者 楊佩佩
時值七月,山西大同黃花進入采摘季。有着600年種植史的大同黃花成為當地脫貧故事裡的“緻富花”和走向小康生活路上的希望之花。
圖為7月中旬,不少遊客慕名來這裡遊覽花海。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小黃花變身“緻富花”
63歲的闫映山是山西省大同市雲州區瓜園鄉瓜園村的貧困戶。2017年,他将家中的16畝土地流轉給當地合作社種植黃花,一年後,就摘掉了“貧困帽”。
皮膚黝黑,不善言談,這是闫映山給記者的第一印象。他說,“沒想到,16畝黃花地改變了我的一生。這小黃花不僅讓我脫貧摘帽,生活也越過越好。”
闫映山一家四口,妻子身患殘疾,腿腳行動不便,還有一對兒女。“過去,家中16畝土地全部種植玉米,一年到頭,收入不到1萬元(人民币,下同)。”2017年,随着瓜園村成立黃花專業合作社,闫映山将家中所有土地流轉種植黃花,一年可得6400元土地流轉費。
“如今,生活靠這小黃花富裕起來,一年能掙3萬元。兒女都已成家立業,我這日子是越過越紅火。”闫映山的臉上始終挂着笑容,錢袋子鼓起來的他,思路也逐漸活了起來,這兩年,養了20餘隻羊和10餘隻雞,希望通過發展養殖賺到更多的錢。
目前,大同黃花種植面積已達26萬畝,進入盛産期約10萬畝,畝均增收5000元,産值達9億元,涉及全市61個鄉鎮176個村3.62萬農戶,其中貧困戶3.25萬戶,占比達90%。
小黃花種出大産業
近年來,大同從種植技術、田間管理、市場銷售等各環節,相繼出台扶持政策,幫助農民解決難題,擴大種植面積。作為大同黃花主産地,雲州區采取“合作社 農戶”“公司 農戶”等模式,推動其向規模化種植、集約化加工、品牌化銷售的現代農業發展。
圖為7月中旬,一黃花加工車間裡,多名工人站在傳輸帶兩旁,把剛從地裡摘下的黃花清洗、篩選、擺盤、裝車推入烘幹房,一氣呵成實現黃花不落地出成品。 中新社記者 張雲 攝
雲州區西坪鎮下榆澗村村民楊旗于2011年帶領50多戶貧困戶流轉土地500多畝,成立合作社。“由于黃花品質獨特,銷售價格每斤比普通加工的黃花高出4元,僅這一項就帶動農戶增收100多萬元。”
此外,該區湧現出一批黃花龍頭加工企業,開發出黃花餅、黃花飲料、黃花醬等系列黃花産品,提升其産品附加值。在大同市三利農産品有限責任公司寬敞的加工車間裡,穿着統一工作服的50多名工人站在傳輸帶兩旁,把剛從地裡摘下的黃花清洗、篩選、擺盤、裝車推入烘幹房,一氣呵成實現黃花不落地出成品。
該公司負責人龐乃東介紹,企業與雲州區10個鄉鎮的2.1萬戶農民簽訂種植、收購合同。同時,還發展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幫扶農戶提供生産工具、培訓種植加工技術引領農戶緻富增收。
據介紹,雲州區過去黃花可采摘面積不足萬畝,如今,該區種植面積已達17萬畝,建成十餘家龍頭加工企業,成立百餘家黃花菜專業合作社。
小黃花成為新名片
随着黃花産業的發展以及其悠久的種植曆史,大同于今年增選黃花為大同市市花。該市便以黃花為媒,充分挖掘利用區位、曆史、旅遊、交通等優勢,采取“黃花 文化”“黃花 火山”“黃花 體育”等模式,助推當地文化旅遊發展,讓黃花成為大同的一張新名片。
唐家堡有機黃花标準化種植基地已成為遊客的首選打卡地。自進入黃花采摘季以來,前來賞黃花的遊客絡繹不絕。“聽說黃花新增選為市花,我們一家人便來賞花拍照,還能體驗采摘黃花,很有意義。”大同市民李澤說。
随着張大高鐵開通運營,大西動車全線貫通,山西第二大高鐵站大同南站正式開門迎客,自此晉北全面步入高鐵時代,讓黃花出山有了新時速,同時,也吸引更多遊客。
此外,近兩年,“脫貧攻堅戰——星光行動”發起人、國際電影藝術家成龍及“星光隊員”為大同黃花代言,也為其提高知名度,擴大影響力。(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tft每日頭條,我们将持续为您更新最新资讯!